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杂文的“理趣”是他的杂文创作的主要特征。他杂文的“理趣”主要表现在对批判对象的独特开掘和概括,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地方揭示出的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风格,超常逆反的创造性的诗性思维和通过寓言式、漫画式、象征式的形象体现为一种意象的创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将王实味、萧军、胡风“、三家村”等人,从重重的政治、文化批判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其杂文的创作动机、文本功用、重新阐释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其杂文思想进行梳理与把握,从侧面勾勒出(1942—1976)年杂文被批判的原因、模式、教训的某些历史线索,窥探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心理与时代精神状态;把握其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发展脉络;进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路向提供某种程序的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鲁迅,可谓“一代之杂家”,杂家乃其本色,杂学乃其当行,其杂学的知识背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其杂文的观念、杂文文体的多样化、及其杂文区别于他人杂文质素的“个人性”,都与其丰赡的杂学学养紧密相关。杂学的志趣决定了鲁迅的文化气质,使得鲁迅成为有史以来杂文领域内创造这种文体的大宗师。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概述1925年5月以前鲁迅杂文写作全貌的前提下,结合鲁迅其他体裁的创作和人生遭际,探究了鲁迅自1900年代初期至1920年代中期在“杂文”写作方面几经跌宕的原由和各阶段杂文作品的形式及主题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主流话语与文学话语的矛盾冲突》课题的第二篇.课题的基本思路在于试图将王实味、萧军、胡风、“三家村”等人,从重重的政治、文化批判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其杂文的创作动机、文本功用、重新阐释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其杂文思想进行梳理与把握,从侧面勾勒出(1942-1976)年杂文被批判的原因、模式、教训的某些历史线索,窥探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心理与时代精神状态;把握其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发展脉络;进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路向提供某种程序的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鲁迅杂文使用了大量的幽默笔法,人们通常认为鲁迅的幽默是当时险恶环境下的一种“曲笔”,是避开国民党新闻检查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幽默的美学机制和作者的创作心理的分析,认为幽默不是鲁迅创作杂文的被动手段,而是一种主动选择,是鲁迅的一种积极的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7.
王禹的杂文密切配合其改革政治的主张,以文学创作鼓吹改革,思想内容充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其杂文贯彻了他的“传道明心”的古文创作观,很能代表其古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摆满成批量生产的蔬菜的市场上,提着篮子的顾客常常抱怨:吃西红柿没有西红柿味,吃黄瓜也没有黄瓜味。这些果实的品位下降、不足,原有的特色基因减弱、消失了。那么,在文化消费市场上,杂文成果的味道又如何呢?这可是关系到对杂文的艺术特征如何认识,并且如何保鲜和催壮的问题。要知道,没有了“杂文味”,也就没有了“杂文”本身,也就取消了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代表着现代杂文的最高成就。本文就中国古代“杂文”传统,五四时代的文本选择和杂文作家的文体改革,从纵、横及创作主体三个方面探讨了鲁迅杂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探究文学观念与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互动关系入手,对在1930年代至1960年代的30年间,作为历史真实的鲁迅杂文及其时代背景,逐步转型、变异为文化象征和话语资源形态的“鲁迅杂文”及“杂文时代”的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同时也揭示了这一过程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价值范畴建构步骤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49年至1976年的杂文创作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次理论探讨,两次创作高潮和两次政治重创.三次理论探讨的核心都是杂文在新时代的合法性问题,其中第二次理论探讨是借引进"苏式小品文"以激活本土杂文创作.两次创作高潮的结果分别是"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参与杂文创作的主要作者或成为右派,或受到其他名目的政治迫害.整个"文革"十年,真正意义的杂文创作进入潜在写作状态.  相似文献   

12.
自1979年邓拓获“平反昭雪”之后,“三家村”的杂文随笔受到一些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应有的正面评价。本文主要从“三家村”主将邓拓的多重身份一政治家、学者和文人入手,通过对其杂文创作的深刻意义进行梳理进而了解“三家村”杂文创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撇开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念,杂文可以定义为一种兼容现实功利性和文学审美性的独立文章样式,它既非单纯的文学文体,也非纯实用的应用文章。杂文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杂文艺术形象的真实存在得以佐证,但并不因此就证明杂文是文学文体。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日重“胆”,二日杂文创作的思维品质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杂文最能体现国人的人格变化。建国后杂文创作的几度沉浮都清晰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人格的嬗变,同时,这种嬗变也直接地影响着杂文的品格。无论是“坚毅反叛”型人格,还是“三家村”人格,抑或“嬉皮士”之风莫不如是。从文化人格视角上考查当代杂文,利于找出国人人格中的利弊,同时为杂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度庐的早期杂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度庐即王霄羽以“柳今”为笔名发表的140余篇杂文,在批判以“金权”为中心的社会弊端和伸张女权等方面继承了“五四精神”;在对待伦理本位的传统文化方面则与当时的“新儒家”有所契合;其文学观念既认同“五四”先驱提出的“平民文学”,又与之有所区隔,并对通俗文学进行了理论性的界定;杂文中的“我”则经常显示着作者本人的气质和心态。这些杂文以平民的视角,非游戏、非消闲、“为人生”的态度以及“载道”、“言志”交融的风格而显示出京派“正格”通俗散文的品性。  相似文献   

16.
在《官本臭腐与财本粪土》一文的开头 ,作者明白地告诉我们 :他“常读些杂七杂八的书 ,常写点杂七杂八的文章。”的确 ,杂文 ,是左郁文先生文学创作的重头节目。迄今为止 ,他出了三本书 ,《一吐集》 ,全部是杂文 ;《两半集》 ,一半杂文 ,一半散文 ;《三品集》中 ,“世相品”全是杂文 ,“生活品”为散文 ,“诗文品”为评论 ,其中也有少许可称为杂文的文章。邵阳人称他为“邵阳的鲁迅” ,可见他的杂文在他创作中的地位与在群众中的分量了。提起杂文 ,就想到鲁迅。在我国民主革命时代 ,鲁迅以其最可宝贵的硬骨头精神和特有的笔法 ,成熟了一种杂…  相似文献   

17.
杂文是以批评和讽刺为特征的,因其如此,杂文便以其短小有力在诸多文体中凸显出来,人们也更多地看到了杂文的力量而忽略了其柔美的一面,尤其在“鲁迅笔法”出现之后,“投枪”和“匕首”更是作为杂文精神被广泛推崇,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杂文的美的缺失。杂文需要力量,也需要柔美,需要借助柔美使力量得到充分的渗透,这就要求杂文写作中注重柔性笔法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8.
邵燕祥是中国八九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优秀杂文家之一。作为一名诗人杂文家,他在创作中发扬了杂文直面现实人生的优秀传统,为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而呐喊。其杂文作品是情与思、诗与文较完善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丰富了当代中国的杂文创作  相似文献   

19.
延安解放区“鲁迅式”杂文在1941年至1942年春,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期,接着归于沉寂.其中的原因既有政治领袖、政治家与军事家对“鲁迅式”杂文的否定,又有理论家认为解放区需要另一种“新杂文”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杂文的本质、特点、创作规律、当前杂文创作的困惑和杂文作家的苦衷,以及杂文创作的出路与对策都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