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发生后的第二个月,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1919年7月20日)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引起了一些赞同、补充和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后人所谓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了。 其实,当时参与讨论的也不过是李大钊、蓝志先二人,胡适本人以后也只写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二文。前后时间仅为一个多月。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我们后人并没有认认真真地去查阅当时的有关文章与资料。  相似文献   

3.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重新估价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继承发扬大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优良传统 ,以自由主义的中庸之道与和合哲学去整合激进主义 ,守成主义的精髓 ,以科学的共识去研究和解决那无数的社会问题 ,走出乌托邦 ,走出全人类面临的“十大危机”。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本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章中 ,有多处提到胡适 ,当然也有应当提到而未提及的地方。解放初期 ,大陆曾展开过大规模的批判胡适运动 ,胡适被称为“帝国主义走狗”、“买办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反动文人”、“国民党反动派的代言人”等等。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胡适重新评价 ,在许多方面得出了比较客观公允的结论。因此 ,中学教师在现今向学生授课时 ,如何介绍胡适 ,掌握怎样的褒贬尺度 ,就成为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如何从整体上认识、介绍胡适首先在学术上 ,胡适是开风气之先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纵深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在更正某些传统观点的同时,关于争论是否存在、是否建国后的"凸显"公案、政治之争还是学理之争、胡适当年是否反对马克思主义、胡适有没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贡献等问题的探讨,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历史思考张明军,陈少晖长期以来,发生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被史学界多数论者看作是胡适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猖狂进攻”,其实质是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与胡适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两种敌对思想体系的大...  相似文献   

7.
对戴高乐主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高乐主义集中体现了戴高乐对外政策的思想与实践,其核心内容就是维护法国的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恢复其世界大国地位。它的实施在法国和国际关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戴高乐主义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战后历史和法美、欧美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也谈“问题与主义”之争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关于“问题与主义”观点的提出,既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和积极的意义,也有其主观消极的影响,既是其实验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表达,也是其小资产阶级阶级性的体现。而对胡适“问题与主义”观点的彻底否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相反,对其观点的完全肯定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9.
胡适挑起“问题与主义”之争,其用意是反对包括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是要不要旗帜之争,胡适没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不合乎事实的。当然,认为胡适只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合乎实际,胡适反对研究和宣传主义,是因为他坚信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能够解决问题,然而否认理论的积极作用,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胡适在《三论》《四论》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不得不承主义有作用,转而反对教条主义,但是,胡适认为主义的作用,只是一种参考的作用,因而继续抬高方法的作用,而贬低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方言分区讨论中,深受注目的热点之一就是广西的“平话”问题,其焦点在于“平话”要不要“独立”?要不要“升级”?“平话”作为一种散布桂北桂南许多地方的方言,内部并不完全一致。有必要结合土话的情况来考虑这些“平话”的问题。在各个“平话”点的归属基本明晰的前提下,再来进一步研究南北“平话”是否应该整合为广西自治区内一个汉语方言区的问题,这样比较稳妥。桂南“平话”跟桂南粤语(白话)关系密切,彼此的语言特征同多异少,可以考虑归入桂南粤语作为有特色的一支。从汉语方言分区的总体格局出发,联系汉语七大方言区来考虑,“平话”的情况还不足以提升为与现存七大方言并列为汉语方言分区中第一层次的方言区。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怎样正确认识“剥削”及其相关理论问题,再一次现实地摆在人们的面前,许多人为此产生了困惑。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求教大家。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面临的新情况一般认为,剥削是“指社会上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  相似文献   

12.
前段时间 ,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被邪教组织雷尔教派支助的一个叫布里吉特·布瓦瑟利耶的 46岁女人牵着鼻子走。出现这种舆论上的“怪圈子” ,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结构可能造成的巨大改变 ;同时也反映出克隆问题是世人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但就有关克隆的一些基本问题 ,截止目前还有许多是我们人类不能正确认识或解决的。为此 ,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1 动物的“克隆”并非“复制”“克隆”一词是英文“CLONE”的音译。其本意是“无性繁殖、复制” ,动物的克隆是指由一个动物可经无性繁殖产生后代的过程。因此 ,这里…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发生的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论争,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对于以后二人的政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从论争的性质、针对性、意义三个方面,对十年来关于这一论争的研究作一综述,以便于广大学进行更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与主义”之争涉及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之间的最初冲突。虽然李大钊与胡适在论战中各自表达了不同的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但是这种种冲突具有“原初”性质;在李大钊的“根本解决”与胡适的“点滴改良”之间存在着可以沟通的环节;李大钊与胡适的关系表明,中国革命可以在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16.
<正>问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可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A B N M图1b a教科书的分析是:把河的两岸看成两条平行线a和b(图1),N为直线b上的一个动点,MN垂直于直线b,交直线a于点M.这样,上面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当点N在直线b的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面对我国种种社会矛盾问题,在新文化阵营领导人内部发生了分歧,并引发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这场争论对探索当时中国的出路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回顾“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过程,梳理胡适的思想并对之进行评价,能够为我们解决当前社会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学校监护权的问题在处理中小学伤害问题中一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焦点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是否是学生的监护人 ;学校是否建立并健全了上下学交接制度 ;学校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履行了这一规定并严格监督执行 ,即学校是否与学生监护人完成了交接的行为 ;学校是否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早已尘埃落定,但它所警告的教条主义空谈理论的危险并没有随之消失。"问题与主义"之争中提出的宣传"主义"和"学理"的方法,对我们今天的理论宣传仍有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20.
高德胜 《教育研究》2020,41(1):16-29
杜威一个多世纪之前所发表的《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可以说是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所谓教育中的"道德原理"其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这一"基本原理"对中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我国21世纪以来的德育课程改革,其实也是在与杜威进行理论辩驳的过程中艰难前行。如今看来,杜威所提出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虽然深刻,但也有思想上和逻辑上的"缝隙"。"道德观念"虽然来自生活,但并不足够;培育"道德观念"的"三位一体"的学校生活只是杜威的理想预设,现实并未如他所愿;不能只从是否对行为有效的单一角度来衡量"关于道德的观念"的意义,从人的整体发展来看",关于道德的观念"具有多重价值;"直接道德教学"在最坏的情况下才是"关于道德的知识"的传授,在理想的情况下,"直接道德教学"既可培养"道德的观念",还可以使"关于道德的观念"与"道德的观念"实现互相转化;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的区分,而是二者的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