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蕴藏点”的把握马振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常是通过一篇的课文教学来实现的。要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中“道”的各个“蕴藏点”,适时地挖掘与点拨,以达到教育之目的。一、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传“道”,使...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根据吕叔湘先生的“变被动为主动”的原则、当代启发式教学法和蔡澄清老师的点拨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摸索出一种语文课教学新模式,即“点拨 训练”教学模式(曾写成《创建“点拨 训练”语文课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一文,得到了同行的肯定)。这里就“点拨 训练”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3.
胡寅初 《学语文》2006,(3):11-11
[教学设想]将课文阅读与说话训练、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在老师点拨下.以文本为载体,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点拨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可以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获得对课文的深刻见解。一般来说,教师可以在揭示矛盾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激发情感时对学生进行点拨,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再谈点拨法     
前年笔者曾写过一篇关于语文教学中运用点拨法的文字,意犹未尽,试再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点拨法,并不是这儿一“点”,那儿一“拨”,就算完事,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有以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为前提,点拔法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我教学生读书,分为初读、研读和品读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都需要点拨,但点拨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初读一篇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接触到课文的整体,不必提太多的要求,也不必去死抠词语,点拨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读这篇课文的兴趣上,能充分诱发学生读这篇课文的强烈动机。比如我在刚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先从朱自清的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点拨”教学,是推进《语文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切地感受到,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仅仅靠研究不同课文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语文教学的进步要从课程重构和学习方式变革两个方面探索,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从单一教学生应对考试走向学生能够用语文追求更好的生活,才可能有本质的突破。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我尝试将语文教学分成三个大的板块。每一个板块的教学约占语文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在教学中交叉进行。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再次突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点——教学点拨.就更应发挥其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研究、探索、总结,认为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要遵循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散性和灵活性的创造思维触角,探索课文的空白,搜寻新的构思。引发新的思想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志芳 《广西教育》2009,(19):46-4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听说读写,而且还包括课堂之外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活动化”习作指导就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活动场所或活动材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并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巧妙点拨,适时引导,使学生领悟作文的方法。“活动化”教学体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  相似文献   

11.
点拨即指点,教师在学生语文阅读课上,针对学生遇到的疑难点,给以恰当的点拨,启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点拨教学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点拨教学具有探究性和创造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点拨法符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应用好点拨法。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较全面、较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主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结晶智慧的升华”,这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等著的《语文教学点拨艺术丛谈》一书的题词。该书已于1996年12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录了蔡澄清先生和陈军等同志探索语文点拨教学艺术精萃的论文三十余篇。作者...  相似文献   

14.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的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那如何促使学生重建学语文的兴趣呢?这可要看教师的本领了——即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巧于点拨。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能愉快地完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理念,讲究方法,吃透教材,根据不同课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正高中语文中的课文提示,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提示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课文提示的点拨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课文,就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大课题。下面笔者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请高中语文教学同仁和专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点拨"教学,是推进《语文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点拨教学的理论思考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提出并  相似文献   

17.
探索先学后教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运用,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升先学后教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分别从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合理点拨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标题(以下简称课题)教学常常流于轻描淡写。怎样使课题真正发挥其“文章商标”的作用,从而增强课文的透明度,使学生从中直接透视到一点文章的“精要”,这是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变异教学也正是针对这一情况应运而生的。 所谓变异,就是以课文原标题为基础,通过改变课题原形态来增强课文透明度,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直接认识与把握。即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要以表现课文的某一(或一些)特点为原则,教师要善于把握变异方向,适时点拨,从而达到从某一角度提前认识和把握课文的目的。在教学中,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突出课文的“四性”,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指人文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意即设计学习任务要围绕人文主题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语文实践活动。可见,在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基础上设计学习任务,不能绕开课文,将任务悬置起来,而要准确地把握课文的特点,深入到课文内部去,根据课文及本课在本单元中的教学目标,选择并确定教学内容,让任务从课文中来、到课文中去,也就是课文内在地决定了任务的逻辑结构,并为实现在语文实践上的深度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所学知识没有科学的系统性。还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了孤立课文、肢解课文、忽视阅读、题海战术四种误区。针对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性和文学性的四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