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为十七岁的旅美华裔中学生,她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中学课堂上的有趣的故事--我从来没想到社会学课还能上得如此扣人心弦!尽管社会学老师布卡斯基先生是个特别风趣的大胖子。那个学期前8个星期我们学习美国宪法。字面上的内容学得差不多了,布卡斯基先生发给我们每人一份“信实教派”给学校的来信。信中说,根据这个教派的教规,向学校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凡是该教派的学生,都不必按校方要求在体育课、舞蹈课和其他学校活动中,穿球鞋与统一的服装; 第二,学校必须为该教派学生重新安排座位,因为其教规要求未婚男女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两英尺; 第三,该教派有自己的“圣日”。在“圣日”,不上学,不做作业,不考试。而该教派不承认其他宗教节日,所以在其他的节假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星期日等等,他们  相似文献   

2.
我从来没想到社会学课还能上得如此扣人心弦!那个学期前百个星期我们学习美国宪法。字面上的内容学得差不多了,布卡斯基先生发给我们每人一份"信实教派"给学校的来信。信中说,根据这个教派的教规,向学校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凡是该教派的学生,都不必按校方要求在体育课、舞蹈课和其他学校活动中,穿球鞋与统一的服装;第二,学校必须为该教派学生重新安排座位,因为其教规要求未婚男女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两英尺;第三,该教派有自己的"圣日"。在"圣日",不上学,不做作业,不考试。而该教派不承认其他宗教节日,所以在其他的节假日,如…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校教育中的师德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法奇 《中国教师》2004,(12):46-49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发展学校教育的实践不仅值得我们注意,其在师德建设方面的经验也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美国学校师德问题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美国学校对师德问题一般不作统一的规定,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2)师德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教学活动上;(3)师德问题更重要的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教育公正或正义的追求上。尊重学生:师德的基本要求在师德的问题上,美国的学校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这一要求的提出与现代社会以来美国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对儿童研究的重视,并把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学生的生活大部分在学校,在课堂。让我们给学生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课堂吧!  相似文献   

5.
本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如下一些信息:一是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学生不感兴趣;二是学生提议让他们自己组织,表明学生有自主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三是程老师“感到为难”,主要是学生的提议与学校的要求发生了冲突。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避免本案例出现的类似尴尬呢?笔者以为有三个问题必须考虑清楚。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我深感责任的重大,  相似文献   

7.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这是马约尔先生写下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学校要日益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更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段国平 《湖南教育》2002,(22):35-36
美国教育学博士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资深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戈登·德莱顿两人合写的《学习的革命》反复强调:“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因为“怎样学习是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由此想起了黄全愈先生在所著《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提到的中美学生绘画的问题:中国学生在画完画后,总是问“像不像”,而美国学生在画完画后从来不问“像不像”,只问“好不好”。这一现象看似平淡,却折射了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前者强调的是继承性,后者强调的是创造性。回答“像不像”是指复制得…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常常思索这样的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什么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黑河教育》2014,(4):4-4
爱辉镇中心学校于2003年合并了22个村屯的7个办学点,现在成为拥有60位教师和302名学生的乡镇集中办学学校。学校从2011年开始实施生本教育,学校谨遵“一切为r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而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强化牛本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突出学生、突出合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努力创设一所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每个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办学理念为指导的农村乡镇小学。  相似文献   

11.
记得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课改来了,理念更新了,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书写的,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书…  相似文献   

12.
对现阶段小学教育中家长参与教育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家长参与教育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家长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给孩子听写、听算、检查作业,批改部分作业等。小学老师的这些要求及做法,从客观上看确实给家长增加了一些负担,但这种现象是否就像给学生家长捆绑起来一样,我们还不能轻易评论。对时下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一、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家长参与教育”问题家长参与教育问题,是近年在美国兴起的“学校重建运动”中提出的。在美国家长参与教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通过为孩子选择学校、…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课改来了,理念更新了,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4.
解应用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突破了学习难点。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的方法有多种,现归纳如下。1.根据实物演示编题例如:教师把6本练习本交给1个学生,把4本练习本交给另1个学生,然后启发学生编题。又如,在贴绒板上,先贴上5棵柳树,再贴上8棵杨树,要求学生编题。利用实物演示也能指导学生自编复合应用题。例如,教师给小光20本练习本,再叫起3个学生,然后对小光说:“给每个同学6本,剩下的留给你自己。”教师问大家: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  相似文献   

15.
曾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当课堂改革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浪潮时,作为一名小学语教师,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呢?值得我们深深思索。  相似文献   

16.
一本“人格教育”之书 十五年前,正逢两个世纪交接之时,我看到了赵亚夫先生写的一篇论21世纪中学历史教育发展趋势的文章,心中产生了很深的震撼,于是,给赵先生写了一封信。我没有料想到,很快,亚夫先生给我寄来了邮件:一本他的专著《中学历史教育学》和一封短信,让我惊喜至极,受用至今。亚夫先生在信末说:“历史教育要有大的起色,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相似文献   

17.
美中师范教育协会主席、美国贝勒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后姆斯·威廉姆森先生就“知识经济的兴起与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信息技术将给教育带来巨大改变,所有学生都要成为“网络学生”,我们每个人也都要成为“网络公民”,因特网将成为教育的发动机。他认为,大学已不再是围墙里几个教师和学生的概念了,现在一个新的角色进入了大学,这就是网络。新的知识不仅限于大学校园里,只要掌握了信息技术,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日本由于其人口结构的变化,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变化。日本使美林大学校长藤东洋上先生为此谈到学校的终…  相似文献   

18.
程红兵 《上海教育》2014,(16):77-77
丰子恺先生在其《儿女》中说道:“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句话常常让我心动不已:仰望天空,敬畏神明与星辰;俯视大地,热爱艺术与儿童。这是一个艺术家、教育家所有的一种崇高的人文情怀。在明德的每一天都会有许多新鲜事,是我和老师们带领学生一起创造的。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们启动了明德绘本花园的开园仪式。作为校长,我代表学校给小学一年级每个班的学生赠送近两百本绘本书,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书捧回教室,与其他同学分享。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先生回忆在美国留学时有这样一件趣事:有一位热爱中国的美国老太太,虽然不懂中国语文,可是很喜欢听中国人念诗,喜欢听那种抑扬顿挫的声调。当时有几个中国留学生在她家落脚,一次晚饭后大家闲坐聊天,老太太要求中国学生读一首中国诗给她听,人家推举梁实秋。梁先生吟诵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老太太听了微笑地摇头说:“不对,不对,这不是中国式的读诗。”梁先生立刻明白了,她是要自己摇头晃脑、拖长音调地朗读。  相似文献   

20.
《青年教师》2005,(3):27-28
我在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要求学生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句子时,一个从来不举手的学生找了这样一个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