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开展了“一课二教”的教研活动 ,这次是由五年级一班的刘老师和五年级三班的张老师分别执教《鲸》这课。在教研会上 ,这2节课引起了较大争议 ,现将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简述如下 :鲸》教学设计A ,刘老师执教1 填一填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具体数字写出了鲸很大 ,刘老师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画出有关数量词 ,然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将数字填在括号中。2 说一说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 ,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鲸 ,将这一段话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转述给同学听。3 比一比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鲸的生活习性 ,教师引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对宋隽隽老师的说课内容作如下点评:宋老师的说课内容调理清晰,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说的特性.宋老师的说课对教材分析透彻,她根据课标和学生实际说清楚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体现了教师钻研业务的精神,也表现出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下面我再对蒋春英老师的课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3.
严昌东 《考试周刊》2013,(79):51-52
<正>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曾说,"‘懒’老师才能教出勤学生".经过高三一轮复习课"导数在研究函数单调性与极值"公开课的前后经历,笔者逐步领悟到:随时替学生准备好所学内容,这样教学安排过于"模式化",会赶走学生的"思维",会使课堂变得压抑,长期下去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会失去教师自身的个性.1.试上课——模式化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教思想品德课时,有些老师往往上成说教课:枯燥乏味,平淡无奇.学生不愿意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课当然就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思想品德课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寓教于乐”是很好的一种方法.“寓教于乐”方法很多,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我建立了”学生论坛”,让学生讲事实、说道理,在乐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教育,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小学高年级学生,在低、中年级说话课、作文训练课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是建立”学生论坛”的基础.“言为心声”,让学生去说、去讲,在学生“侃了一通大山”之后,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并归纳总结出一些道德规范和要求,用以指导学生的行动.我主要采取了这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观察可以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教师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得出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于是他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多学生正如老师所料,大声回答说:“3个面!”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说:“6个面。”老师很快否定了他们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商玉兰 《班主任》2004,(12):13-13
我经常思索怎样做一个好老师。我学过教育学也教过教育学,可以说对教师的素质结构了如指掌。这些年我也听过许多课,周围不乏这样一些基本素质较好的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都很过硬,课堂设计得也是一环紧扣一环,然而教学效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应很  相似文献   

7.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的就是关注课标与教材落实之需:让学生学"标"所需,学我所需,学中有乐;让教师教"标"所需,教生所需,教中有乐。师生一起走进文本、共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伙伴和老师对话。这样的主题式教学,则能很好地让师生都在阅读中寻找到所需,在质疑中有获,在交流中学法,在拓展中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说得很神 秘,要制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 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 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一次课堂教 学评比活动,同时聆听两位老师执教 《雨点》一课,他们在课结尾时的不同 处理,让我感触颇深。 A老师上完课后问学生:"你们 想去寻找雨点吗?"学生说"想",老师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不教而教!”数学老师们更应该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即课堂中老师站上讲台的时间很少,讲台几乎被学生“占领”。老师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数学问题情境,特别愿意留给学生自己出现错误的刺激,老师适当地把时间“让”给学生;适时地把讲台“让”给学生;适度地把纠错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争论、相互激荡中得以提高,得到增强。其间老师每一句话都很精练、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却恰到好处,每一个板书都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老师常常在远离讲台的地方,让学生展开一场场思维的碰撞、思辨的表述,经反复玩味之后再与学生或剖析或探讨或教学生成。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有认知参与其中,是活的知识,是智慧!渐渐地,以达到“不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把所讲的课的构想和设计说出来,它不仅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解决“为什么这么教”这一历来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在具体的说课实践中,多数教师将说课的重点放在了介绍自己是如何把握教材的,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学程序如何安排等,说出了教师个体劳动的全部过程,却很少说到自己教学行为的对象———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失误。一、说学情是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起跑线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听一位老师上《明天的太阳城》。教者为了落实课标精神,体现课改方向,课始就在整合教学资源上下了一番工夫。新课开始,教者先出示一幅太阳的图片,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太阳的资料,然后播放介绍太阳的资料短片,最后让学生以“太阳的自述”为题说一段话。乍一看,教者与时俱进,注重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宽了学习语文的范围。从而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细一推敲,笔者觉得这位老师为了整合而整合,使整合的教学资源与上课内容脱节,是典型的教学资源整合的泛化。笔者以为这样的资源整合还是少用为好。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听到一个小故事。班里来了一位实习老师,学生们不明白,纷纷向自己的老师打听。老师为了"要挟"那群有时颇让人头疼的学生,就说":你们这样不听话,我不愿意教你们了!"谁知,一些孩子信以为真,当场就哭起来。还有一些写来了留言条,表示自己愿意听话,希望老师不要调走。此时,老师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做法伤了孩子们的心。  相似文献   

14.
<正>"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得到了什么,而是孩子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从这样的理念来考量我们的课改,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对主导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体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具体操作层面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我们必须自我拷问: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重研读,明晰学"理",教师的工夫在课前教师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于学""还教于学",  相似文献   

15.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每每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在他的课里都变得愿说、会说,他们都有收获,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语文的收获。于老师的课有行云流水般的家常味,真实、真切,让人感受到课堂的美好。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关于读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点中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大量阅读.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重要,但语文老师也知道,真正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却很不容易.课标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相似文献   

17.
在《手》(五年制第八册7课)这篇课文中,主人公陈秉正针对学生的不正确看法说了这样一段话: “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这段话含义深刻,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是教学的重点,又是理解的难点。教学时,可以抓住“手”,层层剥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手”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缘起:比赛课上学生两次不合时宜的"抬杠" 在一次市级课堂教学比赛上,一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单元的"一一列举"一课.重点围绕教材的两道例题(见下图)展开教学. 教学例1时,在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后,教师总结道:"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列出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有序思考能保证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突然,一位学生高举右手,看见老师还在陶醉于小结,特别是看见老师拿起红笔在黑板上重点板书"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时,便迫不及待地来了一句:"老师,不是的,一一列举也不一定能数对!"老师一愣,连忙说:"其他同学同意他的意见吗?"其他学生会意一笑,异口同声地说:"不同意!"该学生满脸涨红,无奈地坐了下去,教师得以继续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中学老师们都说:"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信息技术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之一。"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事实上学生喜欢的是"玩电脑"而不是"信息技术课"。有人会说:"喜欢玩电脑与喜欢信息技术课不是一回事吗?"然而,就是在如此受学生欢迎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看了多篇关于《背影》的课例,竟然发现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学生,居然上了几乎相同的一节课,笔者不禁感觉一阵愕然。关于《背影》的教学展开,基本上有这样一条线,首先在课堂开始的导入设计时,大多数老师便会采取一定方式,为课文的学习奠定"父爱"或真挚亲情的情感基础。老师们或是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让学生将其中的"妈妈"改为"爸爸";或是以"你知道父母吗?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