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犯错后,教师会对学生的错误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否定,从而消除并转变不良行为,这即是教育惩罚,其内涵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以消除错误。教育惩罚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痛苦而发挥作用,学生只有改正错误并做出良好的行为,才能减弱或消除痛苦。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自古代教育中就有,如果运用合理可促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对自己错误负责的态度,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如果  相似文献   

2.
李逢超 《班主任》2000,(8):30-31
惩罚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惩罚可以维护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惩罚常常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痛苦和羞愧,从而起到教育导引作用。适当、适度的惩罚对培养学生的耐挫拆心理素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措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把它称为负强化。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思想和行为两种类型,思想类的惩罚早在我国古代就实行了。例如家长对子女犯了错误后让其当着众人的面承认错误。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则实行对犯错误的学生扣思想品德分。在班会上作检查,或根据犯错误的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纪律处分。行为类的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4.
所谓惩罚,无非是施以痛苦及剥夺需要。教育中根据需要让被教育者有痛苦的经历及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都属于教育惩罚行为。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布鲁纳称之为负强化。目前的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精神类惩罚与行为类惩罚。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等),后者如将严重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请出教室让其反思其过、对做卫生不认真者罚其重做等等。这些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惩罚与奖赏一样,是教育…  相似文献   

5.
惩罚教育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实施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少或遏制不良思想行为的再次出现,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和规范行为的措施.惩罚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其否定的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而非其本人,因此惩罚应讲求对事不对人,只宜就事论事,切不可借机搞"错误扩大化",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6.
姜国  谷英姿 《吉林教育》2008,(18):15-16
教育惩罚是一种促进学生改正错误的教育手段,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痛苦而发挥作用。惩罚中适当的痛苦是必要的,因为学生要想消除痛苦,必须先改正错误。教育惩罚中的痛苦由谁来施加给学生呢,或者说谁是惩罚的主体呢?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最常见的惩罚主体,有时学生个体  相似文献   

7.
对教育惩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以防止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教育手段。以合理性作为标准可以将教育惩罚分为合理的教育惩罚与不合理的教育惩罚。合理的教育惩罚舍乎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具有教育性。合理的教育惩罚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予以保留。教育惩罚的实施应该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并符合教育目的和教育艺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良性惩罚” 所谓惩罚,是指对违犯法律法规或某种约定者施以某种痛苦及剥夺某种权利或需要.以示惩戒,达到维护大众权益、维持公共秩序的作用。而教育上的惩罚,是指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以达到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健康发展,有效地遏止其不良行为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惩罚的运作对象:肉体与灵魂? 对于教育惩罚的运作对象,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个无须探讨的问题。因为惩罚指涉的对象无疑是学生,是给学生施加某种痛苦或不快,也即“惩罚首先包含有意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施加痛苦的意思”^[1]。  相似文献   

10.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5,(12):51-52
对幼儿进行批评惩罚,就是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教育者所预期的认识或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的过程。也就是将幼儿的不良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多次重复出现,使幼儿以后在类似情景或刺激下,该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降低,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11.
惩罚是指对个人或集体所进行的戒责,旨在控制某种不良行为.惩罚是从一定的教育目的出发,利用学生犯错误这一良机,使学生分清是非、善恶.虽然它有时要借助于一定的强制手段,但其目的不是让学生"痛苦",而是让他们改进自己的行为,以便能理解规范,自觉地遵守规范,维护校园、班级的良好风气.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惩罚有一个严格的尺度标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惩罚呢?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几点应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12.
对教育惩罚的理性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惩罚是指对个人和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予否定或批评处分,旨在制止某种行为的发生。教育惩罚是教师的职业权利和义务。恰当的惩罚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然而惩罚不当也会给学生和教师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教育惩罚的实施要分清主体和客体,明确范围和形式,依照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讲究实施的艺术,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惩罚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法与不良行为的矫正程序,但由于近年来社会思潮朝着重视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以及惩罚本身存在的误用与滥用的问题,惩罚的研究与使用受到冷落与忽视.教育中的惩罚是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与运用惩罚,加强对惩罚的作用机制、效果与有效的惩罚方式的研究,促进惩罚应用的科学化,有效地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惩罚教育是指幼儿园教师在保障幼儿园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进行否定性评价,引起幼儿内心的不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减少或杜绝幼儿的不良行为和认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教师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注意家园一致,情理交融,适时适度,使惩罚教育既能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又能增进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教育惩罚是一种促进学生改正错误的教育手段,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痛苦而发挥作用。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方法本身没有好坏,只是由于一些教育者没有充分理解其功能、目的及要求,较少考虑受惩罚学生的主观感受,忽视激发并利用学生的内在力量,而主要借助外在教育压力进行惩罚,因此在使用时造成了许多伤害问题。我们认为很有必要根据惩罚的功能和要求,以及学生主观方面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取得学生内在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赏识教育是对学生闪光点的正面的激励,激发学生的自信与动力。惩罚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学生过失负责的责任感。单纯的、泛滥的赏识和惩罚对学生并没有帮助,甚至产生反作用。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殊性,必须合理运用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更多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刘学廷 《班主任》2006,(5):13-13
惩罚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必要手段. 但如果惩罚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成为伤害学生心灵和肉体的刑具.  相似文献   

19.
马卡连柯惩罚教育思想认为,慎重的惩罚应包含对学生的要求和尊重,有助于优秀品德的形成,保障集体利益,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高校应从组织权力、流程、监督等方面加强惩罚制度建设,遵循惩罚教育原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惩罚孩子有哪些学问怎样惩罚孩子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呢?(1)及时。家长应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就加以惩罚。(2)明理。惩罚孩子的目的,在于矫正并减少其不良和错误的行为,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惩罚的同时,要讲明道理。(3)一贯。对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