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七会议”后的陈独秀,心态复杂。他有冤屈和蕴怒,不与中共新的临时中央合作。蛰居上海,写了许多文笔犀利的杂文,揭露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同时又向中共中央上书,对党内瞿秋白的左右派暴动路线提出忠告,后来的事实证明陈的忠告是有远见的。陈拒绝参加“六大”,但对有关中国革命的策略和方针仍高度关注。在中东路事件上与中央宣传策略发生争论,并在检讨大革命失败与当前路线方针等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意见相左,导致与中共最后的分手。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斯大林矛盾根源于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责任,由谁承担问题。斯大林认为,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政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唯一正确的政策”,大革命失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执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陈独秀则认为,无论自己还是共产国际,都不应该推卸对大革命失败应付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广州起义前,陈独秀致信中共中央常委,对广州起义表示支持拥护,还对广州起义提出了五条具有合理性、警示性建议。实事证明,陈独秀对广州起义提出的建议是十分正确的,预测也十分准确,表现了陈独秀对时局敏锐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4.
在指导起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过程中,在如何评价和对待斯大林及苏联经验问题上,毛泽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阶级分析的评价原则,运用把握本质、总体评价,一分为二、辩证评价,功过分明、量化评价,区分主次、侧重评价,成绩错误、分别评价等唯物辩证方法,成功解决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评价方法及目的问题,为后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5.
6.
7.
共产国际作为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 ,曾给中国革命以有益的指导 ,但同时也存在着右倾错误。从陈独秀错误的理论基础的产生、政策的形成和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发展过程来看 ,共产国际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对中国革命指导方针、政策的错误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评价是一个关乎社会主义制度和历史的大问题.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从一开始就坚持了科学分析的方法.在指出他的过错的同时,坚决维护了他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基者之一的地位和形象.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我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们采取了稳定的尊重的态度.维护了稳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上册第149页中讲“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是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同时在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下册第8页中,讲八七会议时“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而在2003年6月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137页和2003年12月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下册第7页中则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那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刚刚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蒋介石见日本投降在即,立即向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会谈,解决抗日战争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争执”。8月16日,朱德代表中共中央复电,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是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他们社会主义观之间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子系统也进行了精心的部署,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留下诸多的启示,是我们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下半叶,冷战格局下的美苏对抗、中苏结盟以及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时期内外政策的调整,是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国际背景;中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开始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国内背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引发的思想混乱、信仰危机和政治危机,是毛泽东评价斯大林的直接起因。这些背景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毛泽东评价斯大林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陈独秀都曾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都自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武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详细划分。陈独秀对阶级的分析有一个过程,且存在错漏,而毛泽东的分析则更全面、准确、稳定。他们对于阶级划分的体系和标准都有区别,对有些具体阶级的看法也有不同。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陈独秀的分析更多的是一种教条主义,毛泽东则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以往传统党史将"二次革命论"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与理论。本文根据共产国际新史料的挖掘,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希望还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二次革命论"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一生对陈独秀作过多次不同的评价。五四时期,毛泽东积极支持并配合陈独秀的建党活动,对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推崇备致,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40年代初,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评价,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又肯定其地位和贡献。建国后,随着个人权力的增长,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全盘否定。不同时代的不同评价,反映了时代演变的痕迹和毛泽东斗争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出现与存在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因为是第一个模式,是一种尝试,难免不够成熟。我党和毛泽东同志对这种模式的认识有过一个曲折的经历,而且这种曲折与新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这个历史轨迹,对我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毛泽东不仅分别领导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打败了德、日法西斯的进攻 ,而且对世界及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作了重要论述 ,指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人类的文明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 ,为世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晚年政治民主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最强调和重点阐明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民主的基本内涵应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第二,政治民主发展的动力主要是阶级的经济的发展;第三,政治民主发展的方式应以"中间斗争"为主;第四,政治民主的发展目标应是大众民主建设。这些内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曾多次肯定陈独秀的功劳,同时也多次谈到在处理陈独秀问题上的教训,诸如"结论作得严重","太着重了个人的责任","图简便省事"。这些教训在陈独秀研究中仍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位旗手,为了唤醒民众、挽救国家,在当时的中国引领了一场深刻的、多方位的思想道德启蒙运动。他通过创办报纸等现代媒介形式,为道德启蒙创造了宣传的平台;他通过发起文学革命,为道德启蒙扫除了语言工具上的障碍;他通过大胆的建言立说,唤起了人们向旧道德反抗的觉悟;他通过对新式教育的提倡,为现代国民性的重塑指明了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