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置疑,适时启发、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巧妙设疑、置疑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的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一个直接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疑、置疑,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书刊、报纸、电视,知道点生物学知识,但不深刻,并非直…  相似文献   

2.
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他们对所学的课程“热爱”了,或者认为“需要”了,他们学起来就有劲,就能克服种种障碍,取得优秀的成绩。因此,教学中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设疑激趣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对某一知识或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怀疑,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精心设计问题,造成…  相似文献   

4.
<正>一、从兴趣入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和好奇心,才会产生创新想法,创造活动过程才会异彩纷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创设的问题情境很重要,教师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1.努力创设课文的情境。在小学各个学段的每册课文中,所选的都是文质优美的文章。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播放小故事、播放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当然问题来自学生.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疑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从而积极探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在知识上处于刚刚接触阶段,对一切知识都有好奇心,这些好奇心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小学的教师一定要培养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的兴趣一直在,学生们就能一直以积极主动地心态去学习,学习效率就会十分高。小学计算机教师也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培养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李梓 《中学教学参考》2012,(19):117-117
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少可从以下三方面去做。一、引导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学习兴趣分成了三个等级,第一是有兴趣,第二是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第三是保持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尽量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让学生一直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布鲁纳说:"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需要,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张煜琴 《吉林教育》2000,(10):21-21
设境激疑:教师要努力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探求解决矛盾的氛围,使学生产生疑问,质疑一直贯穿课文始终。学生有了“疑”,自然就产生释疑的欲望,思维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使其处于渴望求知的积极状态,以较强的好奇心和饱满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设疑是小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每一个高质量的“疑”,都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教学中的设疑,并非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调节。下面就小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而进行设疑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完善人才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平台. 一、利用实验引疑导思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练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创设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创新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好方法.因为青少年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在探究活动中,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激发他们爆发出无穷的探究欲和探究力,并在后来的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同时,要精心设计导入,进一步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要巧设悬念,课前激趣.在导入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尤其要借助现代教学手段,直观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美妙的音乐,看看生动逼真的画面,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走上愉快的学习道路.另外,做游戏,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的探索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入初三 ,学生就对化学课有兴趣 ,主要是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学生眼中 ,化学老师就像是一个魔术师 ,化学实验好像在变魔术。作为化学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机对今后的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学生对化学实验特有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转化成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积极、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1 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学科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一开始就让学生预习后 ,有目的地听课 ,把书本知识和教师的授课内容融合起来 ,把知识的传授作…  相似文献   

13.
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生动形象地解释各种科学现象,分析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是我们小学科学课教学关注的热点. 1 激趣导疑 优化新课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和现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自觉投入到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4.
<正>1实验兴趣的培养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会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究其原因:初中生物学实验内容尽管丰富,但教学的内容、方法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不成正比,实验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入手,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一些生活类实验,扩展教学内容;给予充分发挥的空间,学生动手实验进而满足好奇心,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注重演示实验过程,善于提出问题 很多教师为了赶时间,有些演示实验能讲则讲,不能讲就把实验草草做完,接着讲新课,学生没有看到实验的结果,实验就已结束.其实,物理实验生动、具体、形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大部分学生是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的.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是我们历史科教师孜孜以求,企盼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实践探索,笔者总结了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现求教于同仁。 一、质疑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据教材设置一些有趣味、有意思、有训发的提问,让学生在好奇心、争胜心的驱使下,积极寻疑、思疑、释疑,从而获得思维上的启迪,领略学习上的快乐。例如讲“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设疑:“当今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问题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翻看近八十年以前的历史,国共两党为何能走到…  相似文献   

17.
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五法一、激疑法。学习中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疑点,创设问题的情境,可使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追求心理,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把整个教学过程纳入变有疑为无疑的解疑轨道,充分调...  相似文献   

18.
<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利用实验来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可以更好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规律。因此,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巧用实验帮助学生学好物理是物理老师必备的业务素养。一、教师课堂演示实验1.通过演示实验设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授课前演示实验设疑,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  相似文献   

19.
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 1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索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因素。 1.1 利用演示实验,感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化学课本共安排了84个演示实验,为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化学实验给学生展示的是真实的化学现象和过程,学生不仅被化学实验仪器造型独特、精致美观、符合科学原理的设计所感染,从而产生对化学实验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而且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及时方便地动手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进一步的实验探索,验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发现,解决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键要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例如,初中化学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并没有安排什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但我们注意到教材中提到液氧是一种淡蓝色的液体,实际上学生没有看到过液氧。教学中可以拍摄录像片把液氧展示给学生看,并将一朵鲜花放到液氧中,过一会儿把它取出,发现鲜花颜色没有发生变化,而花瓣却像冰块一样脆,这不仅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将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20.
一、课堂上精心设疑诱导学生思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发学生的思优良传统的自觉继承与发展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一个必要条件。F南京大学郑毓信凡师睿语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要像磁铁吸引铁一样,能牢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景中,自觉地思维。新课的另一种设疑方法是在前一节课结束之际,针对新课中的内容,提问设疑,让学生有一种“且听下回分解”的心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把课堂上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