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南冲突爆发后,面对苏联、东欧集团的政治敌视和经济封锁,南斯拉夫人痛定思痛,决心"跟斯大林主义决裂",从而开始了自治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通过对苏南冲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考察,可以回答南斯拉夫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自治道路的。  相似文献   

2.
几十年来,前南斯拉夫卓然不属的形象和它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功吸引着东西方社会的关注。然而在进入80年代后,南斯拉夫又几乎在各个方面暴露出一系列十分棘手的问题:经济上的宏观失控、政治上的地方集权主义、民族矛盾的日趋尖锐,这些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南斯拉夫全面危机和解体。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75页《1949年的社会主义国家》图列出13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有南斯拉夫。在这幅图上方正文中,课本说至1949年,以苏联为首的12个国家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其中没有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何不在社会主义阵营之内?按说课本应该在此给予解释。然则不知是何缘故,课本此处未置一词,直到第97页才在小字及小注中涉及这个问题。至于具体情形,则语焉不详,给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造成困难。为此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把南斯拉夫不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原因略述于后,以供师生参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共产党(布)和南斯拉夫共产…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A.影响上:加强了无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B.目的上: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C.手段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D.背景上: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要达到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D.借用资金和经验发展生产3.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美国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  相似文献   

5.
从30年代的情况来看,如果英、法、美这些西方国家能够采取坚定的反法西斯立场,在当时完全有可能阻止德、日、意法西斯扩张政策的顺利推行,至少可以推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然而,英、法、美却以不同的形式推行着所谓的不干涉政策,从而实际上支持和鼓励了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相似文献   

6.
现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组成。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周围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国为邻,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面积10.22万平方公里。人口1010万,主要有塞尔维亚人、黑山人、还有甸牙刺人、阿尔巴亚人等,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12月出版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中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句“但到了60年代初,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我认为应把这个“初”字改成“中后期”。先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说起:书中讲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很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开始在各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至此,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大国加入社会主义体系,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建立,主要是为了苏联的对外战略利益,而随着…  相似文献   

8.
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人曾经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其主要内容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经营管理的联合劳动制、政治体制的代表团制、国家结构的联邦制以及南共联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引导作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75页:“至此,苏联和东欧的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12个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东欧的南斯拉夫未包括在这个阵营形成之列,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一是因为南斯拉夫曾是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的一员。二战后初期,东欧的南斯拉夫、民主德国、波、捷、匈、罗、保、阿等8国,通过本国革命和苏联的援助,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冷战开始后,苏联支持和帮助东欧各国清洗亲西势力,建立了由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政府,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原子弹的国家,正是因为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然而,在朝鲜战争中,尽管美国损失惨重。却一直未使用原子弹,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育的核心是唯物史观的教育,而唯物史观的教育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无疑是向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中要突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这个主题。一部中华 民族的近现代史是从屈辱到崛起的历史。我在教学中按教材的内在逻辑重点讲透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历史学习》2000,(7):50-50
何谓“纳粹”?教材里没有具体说明。许多工具书和教科书把它解释为“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解释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至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挫败了帝国主义国家用军事手段扼杀苏俄的企图。此后,社会主义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从军事冲突阶段过渡到和平共处、相互交往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世界近代现代史》“美国的冷战政策”一目时,教材有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插图。图中在讲“华沙条约组织成员。时用括号解释道。1968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沙条约组织”。阿尔巴尼亚为什么退出华约组织呢?  相似文献   

16.
纳粹党一上台就疯狂迫害犹太人。这种惊人的倒退到原始时代的野蛮行为,在30年代的德国能畅行无阻,是有其深层原因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德国发生这样一场社会性的迫害犹太人的野蛮运动呢?大致而言,以下几点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世界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源泉。爱国主义不只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所特有的光荣传统,而且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但世界各国往往都十分重视通过本国历史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实,世界历史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有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加强教育,可使学生立足世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立志报国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讲抗日战争史时,学生往往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八年抗战中.日军一直没有打过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重庆?这与日本占领整个中国的计划相符吗?实际上。日本在1942年曾经作出过攻打重庆的计划.只是由于战争形势变化莫测,计划流产而已。  相似文献   

19.
20.
二十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激烈地争议了“全民国家”、“全民党”、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的问题。论战双方都提出过许多重要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双方互有得失。这些就决定了论战的复杂性和激烈性,也给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久远的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