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国诗”的格律诗,又叫今体诗,近体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用韵、平仄、对仗为其三大要素。而平仄是格律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格律诗的脊梁,是区别于其它诗的主要特征。毛泽东曾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也说明了平仄对格律诗之重要。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音乐美,不是因配乐歌唱而获得的,其语言本身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和押韵就是一种音乐美.  相似文献   

3.
关于仄声韵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学界迄今很少有人专题论及。将仄声韵的平仄格式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仄声韵诗的平仄格式,有不少与平声韵诗的平仄格式一样,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的诗,也都有四种基本句式和四种基本格式,平仄变化的规律性也很强,与平声韵诗不同的只是出句末字不入韵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且平仄格式更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对格律诗的语言特点有所研究、有所发现,一点体悟,管窥蠡测,宋人献曝,若益于同仁点滴,则我至为欣悦。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对格律诗的语言特点有所研究、有所发现,一点体悟,管窥蠡测,宋人献曝,若益于同仁点滴,则我至为欣悦。  相似文献   

6.
词作为一种倚声而作,合乐而歌的韵文体式。以声传情是其重要的表达手段。词利用平仄的变幻,长短句式的选用。韵式及韵部的区别性特征,寄托了词人们不同的情愫。通过音律刻画和营造的意境,丰富多变,极具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是词人审美感兴碰撞的产物。词体的不断丰富,从一个侧面看就是音律、句式不断为创造意境而丰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传统的诗词格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存上官仪诗20首,大部分符合《广韵》韵例,从平仄格式、声病、对仗等方面分析可得,上官仪诗歌创作已渐开律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成熟的近体诗诗格已出现。在律诗进程中,上官仪的诗歌创作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白是盛唐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不拘于格律的束缚而追求创作的自由,因此他的格律诗历来备受诗评家的争议。本文从诗词格律的角度出发,分析李白格律诗的一些特点,并探讨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某日我西装革履走进教室,补充一句,其实穿的是原来学校发的校服。我平时的衣着都是"散文"化的,乍地这么"对仗平仄",连自己也不习惯,走路也平平仄仄起来,不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音乐美 ,不是因配乐歌唱而获得的 ,其语言本身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和押韵就是一种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在祖国的文艺百花园中,词是一枝与唐诗、元曲并美的绚丽多姿的艺术之花.它渊源于两汉乐府诗歌,奠基于隋唐,盛行于两宋,几乎成为宋代独领风骚的花中牡丹.历金、元以至明清,虽盛况不及前朝,但历代仍是名家迭出.直到现在,仍然有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严振洲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47-51,70
格律诗的发展,关键在改革诗韵,即用普通话的四声和韵部.入声分归普通话四声,读上去的仍是仄声,并不影响格律,因读平而影响格律的并不太多.而且诗的声律主要靠吟诵来体现,现在一般都用普通话朗诵,自应用普通话的四声和韵部写.何况入声发展的趋势是逐渐消失.说入声有利于写作慷慨激昂、豪迈悲壮的诗词,也并不尽然。入声韵并非只能表达慷慨激昂、豪迈悲壮之情者,而慷慨激昂、豪迈悲壮之情也并不只靠入声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在平仄方面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诗人们在写作格律诗时,往往要考虑平仄的选择。不合平仄就不是格律诗。我们在读格律诗时,务必在这方面多加留意。如果把某些关键的字读错了,那就不是格律诗了。弄混了诗体,也就谈不上把格律诗特有的韵味读出来了。  相似文献   

15.
《天朝遗事杂咏百首》是梁岵庐先生研究太平天国史的代表作,以百首七绝的形式,将太平天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兴亡史,吟咏连缀成文,生动记述了太平天国的人物史迹、语言文化、风土人情和珍闻佚事,是一部脍炙人口、才情并茂的上乘史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格律是考察梁岵庐先生古诗创作成就和语言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视角。从用韵、平仄和对仗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天朝遗事杂咏百首》的格律特点可归结为三句话:1.谨守平水韵,首句多入韵,多用第三种和第四种平仄格式;2.严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少用拗救;3.构成对仗的词组和句子口语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16.
清代科举考试中对试帖诗的要求极尽严格,这主要表现在平仄和对仗上。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所考的五言八韵,童试所考的五言六韵,用的全是仄起格,在对仗上讲究铢两悉称,并且要虚实相生。《唐诗三百首》所编选的诗歌在平仄和对仗上大多契合了当时的考试制度的要求,符合试帖诗在平仄和对仗上对诗歌的要求。因此,基本实现了其作为一本指导蒙童参加科举考试的读物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思"字在格律诗中应读平声,于李商隐诗中共见四十次,其读音可分为三类:一、读作仄声,该现象在李诗中达十一处;二、平仄均可,皆处在非音节点上,达十二处;三、读为平声,符合近体诗功令要求,较为常见。从格律诗用韵及上下文语境的角度出发,推测造成"思"字在李诗中平仄异读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迎合格律诗的用韵规则和表达"似"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歌史 ,经历了两千多年 ,各个时期各有自己的表现形式 ,高峰迭起 ,各领风骚 ,但都离不开音韵 ,有了音韵 ,才音调铿锵 ,琅琅上口。到了唐代 ,律诗成熟 ,音韵再加平仄对仗成了格律诗 ,几乎成为我国诗的民族形式 ,经久不衰 ,一直流传到近代。现代律诗式微了 ,能者不啻凤毛麟角 ,胡云辉同志的《哀牢吟草》是律诗的习作 ,虽格调韵律平仄对仗诸方面都不那么纯熟 ,但他“熟读唐诗三百首” ,有一定的旧诗底蕴 ,加上他的灵性 ,粗具律诗规范。我们作些介绍 ,以资鼓励 !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歌史 ,经历了两千多年 ,各个时期各有自己的表现形式 ,高峰迭起 ,各领风骚 ,但都离不开音韵 ,有了音韵 ,才音调铿锵 ,琅琅上口。到了唐代 ,律诗成熟 ,音韵再加平仄对仗成了格律诗 ,几乎成为我国诗的民族形式 ,经久不衰 ,一直流传到近代。现代律诗式微了 ,能者不啻凤毛麟角 ,胡云辉同志的《哀牢吟草》是律诗的习作 ,虽格调韵律平仄对仗诸方面都不那么纯熟 ,但他“熟读唐诗三百首” ,有一定的旧诗底蕴 ,加上他的灵性 ,粗具律诗规范。我们作些介绍 ,以资鼓励 !  相似文献   

20.
在格律诗的平仄句式中存在"音""结""连"三种结构单位,它们不同的特性与作用形成了它们在平仄句式中不同的分布链接规则,据此便可以推导出各种格律诗整首诗的平仄格式使用。文章对平仄句式的这三种单位的特性和由此形成的整首诗平仄格式推导规则以及具体推导过程作了分析阐释和演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