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峰 《贵州教育》2011,(10):42-43
一、合作学习中的低效、无效现象 1.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由于我们一些教师不理解合作学习的实质,只注重表面形式,把全班几十名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上课时,教师按传统教学方式该怎么讲还怎么讲,讲授结束后,让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同学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让各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题。显然,这种合作学习仅有合作之名而毫无合作之实。  相似文献   

2.
正小组成员团团坐,学生主持学生说;小组讨论乐陶陶,教师悄然退出堂。课堂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学生合座,学生讨论,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那么,"合座"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吗?讨论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吗?老师还要讲吗?这样的学习有效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教学策略。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浙江、山东等地相继将合作学习引入中小学课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下,许多学校掀起了学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热潮。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其表,收效甚微。在笔者多次听课时看到的常见问题中,突出的有以下几种:1.“自然”合作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高涨,一改以…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这一学习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但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生搬硬套地运用合作学习。有些教师把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让学生合作学习,浪费了教学时间。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课堂气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以“教”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以及由此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的变更.工作坊(workshop)是提升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也称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确立4-5人为学习组,选定学习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互动学习,协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创设高效课堂、增强课堂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分解教师教学任务、增强课堂多边互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几乎所有“课改”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转过身去,教室里立即人声鼎沸。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如何如何”。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则东走走、西看看,无所作为。讨论完毕,则“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小组怎么样”;教师的评价和激励的主要对象仍然是个体而不是小组。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它要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上述的课堂中的讨论显然存在着误区。那么正确的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7.
正翻转课堂本质上是以"教"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以及由此而形成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的变更。工作坊(workshop)是提升自我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也称为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确立4-5人为学习组,选定学习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互动学习,协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创设高效课堂、增强课堂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分解教师教学任务、增强课堂多边互动的有效策略。一、课堂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渐进深入,改变中小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成为大家的共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小学课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同时,广大教师和研究者对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给予了很多的关注。这里,我们将从微观的角度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中常见的一些细小问题:小组的编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始与结束问题、教师的指导问题、小组的闲谈现象和效率问题和小组学习的内容设置等问题,以期帮助广大教师解决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逐渐被各学校采纳并推广。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育理念,将课堂还予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其所带来的教学成效远高于传统的教师先示范绘画,学生再模仿进行绘画的被动学习模式。由此,探析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策略,以便实现小组合作教学与美术教学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之间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在增强语言训练的同时也激活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向学转身的重要手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阐述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可以从抓住课堂核心问题,组织合作讨论,重视日常训练,完善小组评价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徐开明 《今日教育》2007,(11S):45-45
美国学者约翰逊和霍勒.别克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几人组成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目前。实施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师生责任意识不强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分组即合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草草收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只讲形式忽视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教师评价不全面不合理、学生参与不均等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学生、学校等几方面。应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有效地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指引下,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视,也日益成为我们高中数学教师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设法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但由于诸多原因,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讨.一、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它的有效开展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需要教师掌握必要的管理策略,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以帮助和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开展,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课堂学习常规,养成小组合作与交流的习惯,同时也需要教师加强对教学时间的管理,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只讲形式忽视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教师评价不全面不合理、学生参与不均等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学生、学校等几方面.应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有效地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特别在课堂上推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但一段时间以来,语文课堂学习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教师对小组合作放任自流,活动既无分工,也无交流记录,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是流于形式。因此我们提出"深化小组学习打造语文课堂新亮点",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精心组建合作小组要充分发挥小组语文学习的功能,科学组建小组是前提。如何把全  相似文献   

17.
王凯  聂俊 《辽宁教育》2003,(6):27-28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教学策略。从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浙江、山东等地相继将合作学习引入中小学课堂。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倡导下,许多学校掀起了学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热潮。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问题迭起,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其表,收效甚寡。遴选笔者多次听课看到的常见问题,突出的有以下4种:1.“自然”合作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而小组合作学习对思想政治课有很大作用。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存在一些问题,只有从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着手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谈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小组合作学习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这一教学方式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学习效果,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然而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们还常常能见到这一学习方式的身影,到了高三,由于学习时间宝贵,老师担心学生自己去摸索去尝试会浪费时间,于是很多时候在课堂上选择一讲到底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