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女性如果干事业,是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做好接受一切风险的准备。好日子人人都会过,但是在艰难的时候,该怎么度过,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做企业还是普通的白领阶层,不同的行业会遇到各种困难,尤其是女性。做人要脚踏实地,无论事业还是生活上的道路都要一步一步走,拾级而上,—下跨太大步非常容易摔倒。  相似文献   

2.
声音     
《教书育人》2009,(8):70-70
教育是最难的事业,也是最伟大的事业。当虚荣浮华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云烟消散,唯有教育的影响与世长存。——《中国教师报》资深记者翟晋说。  相似文献   

3.
2002年度中国最佳中篇小说之一的《玉秧》,铺满了一个师范女生对肯定自我的热望。千百年来处于被看位置的女性在被认可的过程中,外表是首当其冲的部分,女性在这样的氛围里,对自身的认可也率先落到了外貌上。玉秧恰恰就缺少这种先天的姿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对她无丝毫慰藉。自卑就自然地落在了心里,她只能用无言来护卫自己。虽然在考中师范后玉秧着实风光了几天,但当她迈入师范后,很快被许多更出众的同学所淹没,她自觉地掩藏了自己的声音,成了人群中的隐身人。但她从未停止印证自己价值的努力,拼命地学习,使她第一次在众人前有了自己的声音,从此以这个点为跳板,她不断地要奋力破壳而出。然而,当她试着发出生命的呐喊时,却发现必须借外在的助力。  相似文献   

4.
有了声音便有路可走——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来重新解读《莎菲女士的日记》《金锁记》和《方舟》,着重探讨中国现当代女作家是如何运用叙事技巧来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和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5.
日记体、书信体小说本质上都属于“自我言说”的书写形式。女性以日记、书信的形式进入文学世界,写下自己的情感体验,记述女性的心路历程,充满了女性真实的声音。丁玲与艾丽丝.沃克分别采用了日记体、书信体,让莎菲、西莉作为话语主体去言说,让女性真实的声音通过叙述人的发话而充塞全篇。女性作为主人公与叙述人,两个主体通过女性真实的声音融为一体。女性作为话语主体,构成了对男权话语、对女性生存压抑的解构,同时实现了女性对父系文明历史关于女性规则的重新语义化。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教师》2014,(4):2-2
<正>"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邵逸夫语。香港TVB荣誉主席邵逸夫2014年1月7日早上在家中离世,享年107岁。截至2012年,邵逸夫共捐赠内地教育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 000个,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紫颜色》运用的书信体格式和两种不同的语言文体,叙述了女主人公在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下长期以来的沉默失语状态以及在写信和交流过程中逐渐显现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
美国后现代叙事理论家苏珊·S.兰瑟在对西方女性作家的小说文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私人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通过考察中国五四时代以来的女性作家小说文本,发现这三种叙述声音的特征对它们同样适用。在西方理论和中国文本相互观照的基础上,发现中国女性的叙述声音经过了一个由不自觉的隐匿(他者赋权)、自觉的显现(自我赋权)到与人物的声音交融(相互赋权)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女性作家书写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时期女性成长小说中的叙述声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现有性别文化体制下,女性写作主体对文本叙述策略的把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女性在社会文化中"他者"的境遇及话语体制存在的男性中心意识,她们依然无法彻底摆脱被男权文化制约的叙述困境。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个人唱歌跑调,声似破锣,即使长相出众,气质高雅,一开口也会使整体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导致沟通困难,影响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声音     
《神州学人》2013,(6):32-33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唯我独尊”的叙事主体形象——简·爱。其叙事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叙事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使读者能够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然而,夏洛蒂·勃朗特作为殖民地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文化身份使她在女性权威的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如果要创业,最好不要单枪匹马。要发挥自己所长,同时要找伙伴一起来做,这样能够弥补自己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彼此不同的声音,寻找互补和共识。企业发展起来之后,更是如此。要保持开放协作的心态,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发展,孤木难成林,只有集中力量在自己的优势上,把其他交给合作伙伴,这样才能真正把生意做成生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女性的声音在福克纳小说中从来都不是主流话语。福克纳把女性声音隐藏在男权话语背后,以女性的沉默代表抗争,女性的自我毁灭代表呐喊。女性声音和命运展现了福克纳对南方旧秩序的无限怀念和无奈,其心灵归属也将永远是传统的南方小镇。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成长》2005,(7):5-5
“我想通过做人体广告的形式解决家里的困难,自己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自食其力。”;“老师,你求求我吧。”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江苏教育》2012,(9):4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江苏教育》2012,(8):4
  相似文献   

18.
声音     
《陕西教育》2009,(9):5-5
推进管评分离深化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推行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胡晓萍  蔡岚 《海外英语》2015,(1):199-200
女性主义叙事学认为,叙述声音模式不仅表述了技巧规则,也表达了一种类型的叙事意识。兰瑟要求技巧必须与意识形态一起被理解,强调叙述者如何利用技术达到其叙事,强调对作者的社会性别、叙述者的社会性别及声音背后的意识形态的分析,在社会历史语境的前提下关注社会性别差异对文本形式的结构分析。该文从叙述声音模式分类出发,阐释茨威格小说中女性声音的深层含义,揭示性别特征乃影响作者选择特定的叙述声音模式的主因。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的英国女性在寻求自我独立的过程中,其公共空间和生存境况受到的局限使得女性的话语权也随着她们面临的各种附加条件而被剥夺,她们的声音逐渐被掩盖在单一的男性声音之后。范尼·伯尼在其小说《伊芙琳娜》中以其女性独特的叙事策略发出女性叙事声音,这种叙事声音使主人公既不打破当时的社会常规和习俗、脱离她所处的时代,又能获得社会地位和美满的婚姻,最终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