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则源于教师的教育科研。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的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是以全新面貌出现的新教材,这门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过去的《自然》也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始终没有摆脱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而新教材《科学》则强调从观察人手,能对自然事物能做出某种解释,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知识。这就是说《科学》要比《自然》进步了许多,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打破了传统的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这个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教学越来越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为此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而当今《科学》教材还没取代《自然》教材,各种版本的《自然》仍在使用中。因此,科学启蒙教育更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现行的《自然》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以实现科学教育的实效性。a.把握教学目标,用活教材。教材是什么?自然特级教师路培琦老师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而教材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材、教师、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学生的教科书。在平时教学中我发现,在其他学科的教材中仍然能挖掘出许多数学教学资源。例如《科学》课程中就有许多地方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那《科学》教材实在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好资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开发、挖掘《科学》课程中的数学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的改革,是一次关系到课程定位、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的全方位的改革。在《科学》教材还没有在全国各地普遍使用的时候,如何挖掘现有《自然》教材资源,贯彻课程改革的思想,变“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动建构”,是每一个自然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熊军 《四川教育》2008,(11):24-24
雷湘老师执教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强调探究学习是苏教版《科学》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教材主编路培琦老师说:“如果水好比是知识的话,我们就把孩子带到井边上,教他怎么打水,孩子学会打水的方法,就可以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打水,去获取他所需的知识。”“带着孩子去打水”就是和孩子一起去学习,一起去研究。雷湘老师正是抓住了教材的特点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去打水,去学习,去研究。  相似文献   

6.
【说课稿】 在小语教材中入选了不少像本文这样的科学小品文,如《太阳》、《只有一个地球》、《鲸》、《新型玻璃》等。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大干世界,探索自然奥秘,扩大视野,增长智慧,从而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它和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相比,虽然同样表述科普知识,但目的和作用均不相同。前者重形象,后者重理性。由于语文和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都具有人文性,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样是科学小品文教学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体现呢?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第一个新学年的开学,一本崭新的小学《科学》教材来到我们的手中,它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也吸引着我们的学生,这就是《科学》——新世纪第一套科学启蒙教材。新《科学》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自然》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许多老师在解读这本《科学》教材的时候,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困惑。因为这套教材不仅要更新我们的科学教育理念,使我们重新确立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对我们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科学》的理解,提高自然教师实施新《科学》的能力和水平,使我们尽快走进新《科学》。我们的自然教师如何走进新《科学》呢?  相似文献   

8.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创造性地落实了科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宗旨,强调以探究为核心,强调综合性、应用性、时代性,努力实现“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相似文献   

9.
【说课稿】在小语教材中入选了不少像本文这样的科学小品文,如《太阳》、《只有一个地球》、《鲸》、《新型玻璃》等。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大千世界,探索自然奥秘,扩大视野,增长智慧,从而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它和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短文相比,虽然同样表述科普知识,但目的和作用均不相同。前者重形象,后者重理性。由于语文和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都具有人文性,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同样是科学小品文教学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体现呢?一、整体性——三维目标的有效融合过去教科学小品文,习惯从知识点切入,…  相似文献   

10.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自然和各种版本的《科学》教材里都有出现。我在经历使用自然、科学两种教材教过之后发现,学生总是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存在较模糊的认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出现了问题?为了找到答案,我找来山东省临沭县张老师《声音的产生》(青岛版《科学》五上)的教案,和湘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行了一次教学对比。  相似文献   

11.
李之春 《科学课》2010,(1):38-40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自然和各种版本的《科学》教材里都有出现。我在经历使用自然、科学两种教材教过之后发现,学生总是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存在较模糊的认识。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出现了问题?为了找到答案,我找来山东省临沭县张老师《声音的产生》(青岛版《科学》五上)的教案,和湘版《科学》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进行了一次教学对比。  相似文献   

12.
杨琳娜 《生物学教学》2004,29(10):27-28
浙教版《科学》教材2003年在浙江省全省实施。教材突出探究,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和谐与互为补充;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阶梯状问题;强调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思想;注重评价要求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科学课程中,探究既是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是学习高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基础。本章的物理概念、规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概括得出的,这充分体现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注重学生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方法。教  相似文献   

14.
实践作业是自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教材中几乎每课都有实践作业,有些课堂教学内容因为持续时间过长,只能在课外进行,就以作业形式出现了,如《种向葵》、《养蚕》等,有的是预备性实践作业,为学习某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准备的材料准备;有的是巩固应用性实践作业,为了强化初步接触的知识和刚建立的科学概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课后实践;有的是扩展性实践作业,将课堂所学知识向纵横扩展。另外,记自然日记也是一项长期的课外实践作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都强调行动、实践,都注重功效,都被称为实践哲学。但是,具体分析二者的观点,不难发现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哲学。在本体论上,二者都强调实践对客观世界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而实用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心主义;在方法论上,二者都强调理论的方法论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而实用主义哲学是以调和折衷为特点的主观主义和诡辩的方法:在真理观上,二者都强调真理的实用性,把真理和价值统一起来,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依据真理的客观性承认真理的实用性的,而实用主义哲学脱离了真理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了真理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第1期开始,本刊将每期开设人教版《自然》《科学》教材研究专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教材仍然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的。《科学》教材是人教社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合编的,正在北京市使用。  相似文献   

17.
新编的小学自然教材中有不少是属于技能训练的课型,例如《制作叶的标本》、《怎样测量太阳高度》、《种向日葵》、《养蚕》、《植物怎样繁殖》等等。这些教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技能技巧,同时又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和加深已经获得的知识并学到新的知识,发展学  相似文献   

18.
自然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就是认识《水》,科学教材中也有认识《水》这一课。同一内容但是教学观念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 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下发表的3篇文章都是浙江省教研员、著名自然老师章鼎儿推荐的,集为一组,题为《浙江自然常识课研究专页》。这一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自然课(浙江称为常识课,教材中包括有社会学科的内容)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例如,如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科学自然观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文章里丰富的实例和新颖的见解使人了解浙江常识课的风貌。 目前我国有许多种不同版本的自然教材,名称也不大相同。例如上海的《自然常识》,浙江、香港的《常识》等。尽管版本、名称不同,这些教材却都有大致相同的科学内容,都在科学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本刊欢迎使用任何版本的自然教师踊跃来稿,共同在《小学自然教学》这块园地交流和切磋。  相似文献   

20.
李健梅,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全国小学自然学会理事;荣获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劳动模范、临沂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曾在全国小学自然学会年会上做自然、科学观摩课,并多次在省内做观摩示范课;曾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自然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青岛出版社)教材的主要编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