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公文理论研究逐渐觉醒的时期,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首,掀开了古代公文理论研究的序幕.其后,陆机《文赋》、李充《翰林论》进一步发展,另外王粲、杨修、陈寿等也都有不俗见解,他们共同为南朝公文理论的繁荣做了充分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公文语体,就是用以体现公文的体裁特征并与特定体裁相匹配的程式规范与公文语言.汉魏六朝时期对公文语体的批评主要是从程式用语和语体特征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时期对公文写作主体的批评主要体现在对主体才性气质的批评、对主体道德修养的批评以及对主体职业修养的批评上.尤其是对主体职业修养的批评,是对公文主体不同于文学主体所需的特殊的才能、品德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龚培智 《文教资料》2013,(35):62-63
“公文”一词虽然古已有之,然而南北朝以前,文坛处于杂文学概念之下,所谓“文章”,并未将文学作品与应用文学进行区分,文史哲一体,公文与文学也处在混为一谈的状态.至南朝时“文笔之辨”提出,文笔始分,尽管纵观中国的整个封建史,流传的古代公文中仍不乏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但是自文笔之分后,公文已逐渐作为一种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相独立的文体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自此各类文体也蓬勃发展,不仅形成了后世的文学繁荣,公文也开始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艺术批评发展异常活跃的时期,南朝谢赫所作的<画品>与钟嵘所作的<诗品>均为这一期间的重要艺术论著.这两部不同艺术门类的论著在文体样式、美学范畴以及话语风格等方面,虽然都保持了各自的特性,但更多地存在着相互间的影响与推动.  相似文献   

6.
说摘句     
在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古代诗评中,摘句评是一种最常见的形式。这种诗歌批评的样式,渊源于孔子与下人说(诗)论(诗)的摘句法。而正式形成于南朝萧齐时代。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正式提出了文学批评“摘句褒贬”的命题。①梁钟保(诗品序)说到“张际(视之异体字)摘句褒贬”。人们怀疑张际似有以“摘句”批评的专书,惜未见其书。不过,说明南朝晋宋以还,“摘句褒贬”已经形成一种可与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曹丕(典论·论文)相提并论的批评时尚,这种批评的样式很是盛行。南朝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先土茂…  相似文献   

7.
黄枫婷 《文教资料》2013,(35):57-59
中国古代公文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公文文风从最初《尚书》中的“尚质而不文”到西汉时期的强政治针对性,从西汉后期的过形式化到东汉末期的文饰过度,从隋初的华而不实到唐宋时期的理直质朴,从元朝的不重章法到明清的僵化衰败……作为政治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公文同社会的整体发展可以说是同步的,它已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层面的问题,且是一定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在文章中的几种反映.是一定的世界观、思想路线在其中的综合表现.因此本文试图沿着时间轴的纵线,从历史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个时期来一一探讨并赘述公文文风的演进规律与社会当时时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曹丕与刘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批评的两大重镇,二都对理论思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从学批评角度观察,曹丕与刘勰联系十分密切。其首先表现为,在魏、陈思的优劣比较中,刘勰明显向曹丕倾斜,这在陈思优于魏已有定论的南朝,实属不易;其次,二在统领全局的宏观述思想方面,不无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曹丕关于批评主体要从学创作中剥离、独立的思想影响了刘勰。  相似文献   

9.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东晋是门阀大族与皇权共治的一朝,而南朝皂权有振兴之势,门阀大族无法与皇权共治,并且逐渐衰落.本文比较了南朝时期处在衰落过程中的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内部的孝悌关系,发现陈郡谢氏远较琅邪王氏团结、和谐,并对其促成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南朝时期,皇权走出了东晋时期的低谷,进入“复振”的新阶段,而两个时期地方势力与中央的关系迥然不同,导致这种转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晋南朝时期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地位关系的变化。与东晋相比,南朝时期中央财政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地方财政所占比例则日益减小,这时当时政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朝时期,东宫职官太子中庶子、太子庶子的设置情况变化不大,但职掌范围却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三国为发展期,两晋为顶峰期,南朝为衰落期。由于门阀制度与文化心态的影响,太子中庶子、太子庶子任职资格与清望程度在南朝萧梁时期出现了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文体论"对各种文体写作源流、写作特点、写作规律以及体裁界定、语辞运用与话语的表达等方面的探讨都有其独创性。在选文定篇、文体形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3.
高雪 《文教资料》2013,(29):155-156
弹劾公文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文体存在于历朝历代。从定义来看凡是承担批评官员缺点、检举官员行为、揭发官员罪状等职责或最终导致官员被定罪的公文都可以称为“弹劾公文”。弹劾公文发展到明清两代.责任意义依旧重大,明清宦官干政日益猖獗,贪污腐败之事亦常有之,弹劾公文在此期间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体现和发挥了举发不法之人、不公之事的功能,起到了政治武器的作用。明清弹劾公文针对的主体最明显的一部分为宦官.当然也不乏一些被主上偏爱的重臣,更不乏疏于职守的官吏。明清弹劾公文有言简意赅、直指要害之类,有分条陈列、长篇论述之类,亦有以史明事。以情动人之类。弹劾公文到明清时期涉及的主要文种有奏、疏、状、劾等,至清末,承担诉讼功能的文章又流行被称为“刀笔”。窥探明清弹劾公文不仅可以了解当时文书的形式及风采,还可以从文书语言及内容的角度体会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南朝王谢家族内部关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流高门,东晋是门阀大族与皇权共治的一朝,而南朝皇权有振兴之势,门阀大族无法与皇权共治,并且逐渐衰落。本文比较了南朝时期处在衰落过程中的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内部的孝悌关系,发现陈郡谢氏远较琅邪王氏团结、和谐,并对其促成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静妍 《文教资料》2013,(35):64-65
“表”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吐露心曲的一种公文文体,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因为目的作用的特殊性,所以,表类公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与其他公文有所区别,其语言在文采上更有细腻独到之处.表类公文源于汉代,大量出现是在三国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的著名文人、士大夫,诸如“三曹七子”等同时也兼是撰写公文的能手.这一时期的许多表类公文历代相传,虽然现在已经不具备它们曾经在历史上所具备的实用价值了,却仍然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有的甚至被人们当作优秀的抒情类文学作品拿来欣赏.本课题研究的是魏晋时期表类公文的语言,着重品味表类公文在语言上的艺术特色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王朝更替的模式基本相同。权臣先由军功成为开府的高品将军,然后控制朝政,确立霸府统治,最后登上皇位。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具有时代特色。南朝时期霸府统治的时间都不长久,集一代人之力就完成了霸府向新王朝的转变。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都与某一地域集团有密切的联系。士族在南朝王朝更替之际的霸府中仍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永嘉平淡之体"是南朝诗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久为人所忽略。附和、盲从固不可取,回避、搁置也无益于学术创新。在引经据典之前,更需要深入细致的探索与追问它的意义指向、作者好尚、作品存佚;而南朝文论的正本清源,官私选本对玄言诗作的扬弃,则是中古五言诗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谢朓是南北朝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对谢诗的阐释起于南朝,沈约、萧子显的认同与钟嵘的批评主要集中于“调与金石谐”上,刘勰的论中不涉谢诗,颜子推则毁誉参半,以及当时士子们的闻风响应等,都是当时文学观念的综合反映。谢朓诗歌在南朝的接受状况,反映了中国诗歌由古诗向近体发展演进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9.
声律是中国古代对诗或骈文在音韵、声调、格律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诗文表达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诗歌在艺术形式与技巧方面有重要进展,齐梁年间的永明体强调诗歌声律,自觉追求声律。南朝永明声律之说传到北朝,北朝诗歌声律有了一定的变化,直至北齐北周完全接受了永明声律说。本文主要从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过程入手,探讨北朝诗歌声律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浙西航线是指上接新安江流经建德、淳安、富阳、桐庐,向东经杭州湾注入东海的水上交通线路。它作为功能地域概念,反映了东晋南朝浙西城市的空间分布以及浙西与皖南的交通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视角,是东晋南朝文人行旅的一条重要交通之路,能够显示出东晋南朝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利于考察地域、交通和文学的关系,把握东晋南朝不同地域文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