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资金投入不足和不平衡、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流失严重、教育资源闲置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是教育不公的体现,也严重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应然之义.  相似文献   

2.
彭顺平  石冬梅 《成才之路》2009,(14):I0010-I001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直接关系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已成为我国群众最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教育资源短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基本人权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人口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改变边远农村地区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主要原因是我国原来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教育政策和学制结构存在不当。应依照公正原则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教育政策和学制结构,实现基础教育的公平。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作为社会公平基石的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学区房热"现象作为曲线择校方式,使名校成为富人子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合法途径。折射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杜绝"学区房热"现象需全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确立全面成才思想,树立长远培养意识;完善体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加强法制,重视规范教育市场,打击不良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阶层差距、民族差距。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公平,必须加大农村和西部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师资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从公共经济学的概念来讲,教育所产生的产品既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又有私人产品的属性,这个双属性主要针对的是高等教育。而在公共事业管理中,义务教育提供的则是纯的准公共产品,它所体现的是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要实现我国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更好更快地推进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那么,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呢?目前,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教育政策制度、教育资源配置、经费投入上的不合理等。要想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就必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对义务教育事业经费合理支出。本文从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角度,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及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来阐述如何实现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宋雅 《华章》2010,(33)
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进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最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本文主要从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的涵义出发,分析我国教育资源配置的特征,试图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角度找到解决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教育公平追求的目标。文章提出以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作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模型。该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从资源配置效益、资源建设质量和用户使用效率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机制;以市场竞争提升教育资源质量和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破解基础教育公平困局。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主要集中在城乡公平缺失、地区公平缺失(发达地区教育资源远多于欠发达地区)、阶层公平缺失(收入差距导致新的教育公平问题)等,其中城乡和地区公平缺失尤其严重,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学习机会少、师资差,教育资源严重失衡。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设施、教育资源、教育人才的严重缺乏,其中尤以基础教育人才的缺乏为最,一些偏远乡村目前的主要师资  相似文献   

10.
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弱势人口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教育公平,作为目前社会各界和普通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笔者认为,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我们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首先无疑要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否则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都无从谈起.要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关键是要解决好基础教育的公平问题,即要调整好教育资源的分配.只有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保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而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遵循公平性原则,而在实际运作中,不管在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基础教育阶段都严重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本文主要就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及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作界定;其次,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作现状分析;最后,就保障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提出几点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的教育方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突破,基础教育方面包括师资建设,教育普及率、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也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完善,农村教育呈现出一个崭新面貌。但同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也面临着更新一轮的挑战:因为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确保农村学生依法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价值取向不合理,学校分层现象严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现状,应通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公平为原则制定教育政策,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理念,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逐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实现。通过对我国择校问题沿革和现状的剖析,可以得出择校现象背后存在着社会教育资源不均、阶段性教育政策失调和基础教育体制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提高教育资源总量、鼓励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优秀师资力量流动、形成政府与市场合理有序的治理机制等方面着手,进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层的学校,在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相对均衡,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均衡化,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初步实现公民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发,首先要结合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关法令政策。在此基础上,优化各级政府教育经投入渠道,充分开发民间教育资源,从而建立起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农村基础经费投入的稳定的持续增长。通过改革教育资源分配模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具体构想如下1.在“以县为主”的基础上,依据财政能力确定…  相似文献   

17.
段远萍 《贵州教育》2005,(13):11-12
义务教育需要均衡的发展,这是教育公平与和谐的保证,就像自然界要维持一种均衡和谐的状态才能生生不息,生机勃勃一样。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水平悬殊,不同地区孩子不能机会均等地接受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必定会落空。并且,失衡的教育还会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教育呼唤公平。由于历史、经济、观念等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人力资源、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一直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这种现象导致了我国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使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全局  相似文献   

18.
近期各地频发的校车事故并不是孤立事件,这是长期的城市中心论、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社会阶层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农村阶层固化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校车事件表明农村阶层分化与教育分化循环累积因果效应已经形成,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发展环境持续恶化,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只有尽快废除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纠正不公平的教育投资机制,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教育补助,我们才能确保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促进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缓解社会危机,实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摘要义务教育对于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前提.也是奠定一个人终身学习能力基础的关键,尤其在安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省来说.农村义务教育成为该省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公平问题突出体现在财政投入、教师均衡配置、教育理念与教育政策的公平问题等。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结合安徽省实际应该着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以及加强新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措施,以期实现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慧聪 《孩子天地》2016,(4):281-282
在经济发展、社会快转型的今天,我国的城乡基础教育差距较大。在农村由于教育经费紧缺、教育条件匮乏、教育管理水平低下、学生家庭贫困等诸多原因,导致农村基础教育入学率低、升学率低、辍学率高,如此严峻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相比城市家庭子女所拥有的良好教育资源,农村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已经输在了教育的起跑线上,怎样将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缩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基础教育、教育公平及城乡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相应的一些措施及他国经验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