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985工程"实施以来,北大、清华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与其他高校拉开差距,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和象征。目前,两校都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界没有定论。两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有多大,体现在什么方面,也并不明晰。从世界大学排名的视角,选取全球范围内认可度最高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为基本分析框架,以北大、清华与位居两项排名前20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问题与差距,进而对两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靠什么去证明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估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认为靠升学率,而且是靠名牌大学的升学率,甚至是清华、北大的升学率! 因为莘莘学子及其家长都将清华、北大视为"梦中情人",社会舆论也都将考取清华、北大看作中学教育成功的标志,我们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用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数来衡量一所中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其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靠什么去证明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估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认为靠升学率,而且是靠名牌大学的升学率,甚至是清华、北大的升学率!因为莘莘学子及其家长都将清华、北大视为梦中情人,社会舆论也都将考取清华、北大看作中学教育成功的标志,我们有些地方的教育行  相似文献   

4.
北大、清华,如同两颗夺目的明珠,熠熠生辉;又如同并蒂莲花,同位于首都风景如画的西郊;它们声名远播,代表着中国大学的形象与荣誉……因而,它们也常常被相提并论,常常会被相较短长。 清华和北大,它们近在咫尺,在国内外几乎一样著名,却又似乎迥然不同。下面这个故事,就生动地展示了清华和北大风格的不同。 有两个人──一个北大学生和一个清华学生结伴到山里去露营。晚上睡觉的时候,清华人问北大人:“你看到什么了呀?” 北大人回答说:“我看到满天的星星,深深感觉到宇宙的浩瀚,造物者的伟大,我们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和短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高校中,具有状元情结的莫过于北大与清华这所谓的双子星座了,而既有状元情结,又有莫名之优越感的莫过于北大了。这只要去看一看北大某教授所写的《追求阳光心态》一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1日版),就会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咱们中国的基础教育世界第一,而咱们北大招生又掐了尖儿。文科,肯定没有跟咱们争的;理科有一半儿在咱们这儿,一半在清华:那  相似文献   

6.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有北大的,应该也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系主任是轮流坐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学生背后都叫他“罗长官”。  相似文献   

7.
(出场先后按剧本顺序)北大:很多年以前,我就有个绰号叫做北狂,任何高校都可以变得狂妄,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自我膨胀,我不会介意他人怎样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有名。中科大:我以为这世界上有一所学校不会有忌妒心,因为他太骄傲啦,在我出道的时候,我认识这样一所,因为他喜欢以“水木清华”自居,所以从一开始,他便叫做清华。清华:今年五黄临太岁,到处都有排行榜,有排行榜的地方一定有争吵,可这些跟我都没关系。我叫清华,我什么也不需要做,只是坐等别人把我排为第一。西安交大:离开上海之后,我去了这个沙漠,开始了另一种生活。上海交大:…  相似文献   

8.
经朋友介绍,看了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的一期节目,以为妙绝,急于发表点"看后感",以叙述心中所想。但思量自己每天忙碌,开心事少,烦恼却与日俱增,一拍脑袋,莫愁,就写这个"伤心辞典"!学生有什么伤心事呢?当然有!据调查显示,90%的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熊"心勃勃,见电视中北大、清华门,激动不已,孰料全国几亿学生"奋勇厮杀",进入北大、清华者凤毛麟角。呜呼!时光飞逝,在班里尚未称雄,怎敢妄想北大、清华?伤心也。可转念一想,进不了北大、  相似文献   

9.
去年10月15日,韩寒在南京签名售书后答记者问,有一番惊世之语: 老师就是那些北大、清华、复旦没考上,落到什么师范;师范中学习好的都不当老师,考研;当老师的就是那些中、低级的,学习不怎么好的.也别把老师当成什么,什么太阳光底下的职业,什么呀……我看老师更应注意素质教育,好像说此话时,还带着满脸的不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增多,对北大、清华“一流高校”的质疑声越来越响。质疑者中,甚至不乏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北大校友、著名专栏作家薛涌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北大有关人士首次对“沦为二流说”进行了驳斥——“纯属无稽之谈”!理由是: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高于香港的高校。具体到北大、清华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其不能以“调档线高”而自得自傲。北大、清华之所以调档线高于香港的大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语言、生活习惯、学费等都是有碍于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学校到底是一流还是二流,显然不只是取决于所招学生…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15日,韩寒在南京签名售书后答记者问,有一番惊世之语:   老师就是那些北大、清华、复旦没考上,落到什么师范;师范中学习好的都不当老师,考研;当老师的就是那些中、低级的,学习不怎么好的.也别把老师当成什么,什么太阳光底下的职业,什么呀……我看老师更应注意素质教育,好像说此话时,还带着满脸的不屑……   ……  相似文献   

12.
那年那月     
西南联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华的,也有北大的,应该还有南开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开的,我记不起来了,清华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么不同,我实在看不出来.联大的中文系主任是轮流坐庄.朱自清先生当过一段系主任.担任系主任时间较长的,是罗常培先生.学生背后都叫他"罗长官".罗先生赴美讲学,闻一多先生代理过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2016,(4):62
北京大学于1910年设置工科,之后几经调整、停办,与时世同波。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北大工学并入清华等高校;2005年,北京大学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重建北大工学院。由于历史久远,许多学生对北大工学的百年历史并不了解,也难以认识工学的悠久传统,而当年在北大工学院读书的老院友们也已处耄耋之年,因此,记录当年的历史既有必要性也有紧迫性。集结历史当事人,编集一部早期北大工学见证史的工作显得愈发重要,一方面旨  相似文献   

14.
<正>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他清华毕业,北大执教,一生与这两座高等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读过先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一书后,了解到先生有深厚的清华缘与北大情。这本《此情可待成追忆》,所选既有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对清华的怀旧之文,也有在北大几十年的赤子之心与殷殷深情。其中有深情回忆、有客观评价、有热情赞扬,还有以日记形式,记录的自己在这两座学府中的人生印迹。书中文字再现了季先生青年时期的清华教育氛围,对清华园的真切描述,是季先生"最具体的生命痕迹的记录"。而对北大的回忆性散文,以及赞美北大的杂文、随笔、序跋等评价性文章,笔触所及,无不体现季先生  相似文献   

15.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清华、北大在本地区招生和在外地区招生的比例,与世界名校相比是最低的,清华本地招生大约占15%,北大占18%左右,而斯坦福、伯克利等名校受到州的限制,招收50%的本地学生。言下之意似乎是:清华北大招收的北京学生的比例并不高。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生平的第一次骄傲感,是从戴上北大或清华的校徽开始的。这种骄傲感使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往往在几十年的沧桑之后,依然自称“北大人”或“清华人”,以缅怀那个留住他们黄金岁月的地方。但是北大人和清华人之间,却从来多少有些互相看不起。清华人挺起坚实的胸脯说:在两校无数次的对抗赛中,你们赢过几回?北大人则斜倚着门框以唇相讥:你们连跑步都喊着号子,没有比你们更乏味的了。这是北大人文主义和清华科学精神的对话,也是追求自由和遵守纪律的对话,更是传统之花和今日之果的对话。我们从中清晰地看到中国人的两副面孔,两种精神。诚然,…  相似文献   

17.
察往以知来     
清华百年,盛典空前.不仅清华人在追溯以往,也不止千万学人在品味这知名学府的世纪风云,更有平头百姓街论巷议在世说大学.有亲耳所闻为证:前日路过一早点摊,听摊主与顾客搭话,话题便是总书记胡锦涛与清华如何如何,政治局有几个常委与清华如何如何.妇叟皆知,有至于此,可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了,老百姓对大学的认知也"大众化"了.当然,作为"利益关系者",我们更关心的是,在这个喜庆的节点,中央是否会有新精神.因为名校之庆,已经超越寻常节庆,而成为重大政策宣示之日.1998年5月,北大百年校庆,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宣布,中国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知名大学,"985工程"因此诞生.2005年5月,复旦百年校庆,吴邦国委员长发表讲话,明确建设一流大学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985工程"一期又一期的接续  相似文献   

18.
新世说     
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有教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很多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态度不好。  相似文献   

19.
能考上北大、清华,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四川南充,有位名叫张非的考生横空出世,四次参加高考,一次考进北大,两次考入清华,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20.
清华、北大等名校自主招生方案近日公布,北大2003年在全国共计划自主招生50人左右,清华也初步认定了150名学生作为自主招生的后备人选。北大要求自主招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学习综合成绩特别突出者;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优异成绩者;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思想道德品质有优秀表现者;其他具有特殊才能者。学生需提出书面申请,由中学校长书面推荐,北大组织专家经初审确定候选人,然后对候选人进行文化课考核,专家组再对候选人进行面试答辩,最后人选要经过公示。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