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后殖民主义小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视角,我们对印度作家阿妮塔·德赛《在拘留中》、尼日利亚作家齐努瓦·阿切比《崩溃》、英国作家康拉得《黑暗之心》、简·里斯《藻海无边》、以弗斯特《印度之行》等小说的语言意象进行探索,发现并归结为:一、后殖民主义文学和意象主义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二、殖民地民族的失语象征了在殖民主义背景下,殖民地民族文化失去了和殖民者外来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利而逐渐走向衰落;三、后殖民主义小说中混杂英语的产生,象征了殖民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民族语言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身份定位”一直是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后殖民是一种“精神殖民”、“文化殖民”。平等的文化交流,既避免“文化缺钙”,又避免文化交流中的“民族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提倡的一种文化交流模式。边缘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一定要让自己的文化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斯皮瓦克是后殖民主义理论阵营的一个先锋。本文阐述了她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让-保罗·萨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人的"存在"问题.在中国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萨特"人学"观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话语存在,对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促进了我国新时期小说在"人"的观念上的创新和发展,导致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着重论述了中译外在当代语境下的使命这一论题。本文的讨论和论证是在全球化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背景下展开的。不仅指出了中译外的重要意义和用途,文章还提出了实施这一任务的具体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文章让读者意识到中译外在重建中国文化形象,反抗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以及发展世界多元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特殊意义和用处。  相似文献   

6.
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提出的矛盾心理和模仿行为理论,对非洲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的小说《一粒麦种》进行解读,试图分析文本中强势文化入侵弱势文化后,弱势文化属民通过最初的抵制、随之产生的矛盾心理和模仿行为,以及模仿变异后使之成为颠覆强势文化的有力手段,从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新兴国家。  相似文献   

7.
施叔青的《愫细怨》刻画了一个中西文化夹缝中的怨妇愫细的形象,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怨妇"形象内涵,还对怨妇形成的原因有了崭新的时代反映;小说将愫细、狄克和洪俊兴置于香港这一特殊的文化地域,描述了她与两个男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心理困惑,批判并揭示了两性在男权制度下的异化悲剧。小说也极具后殖民主义色彩,以愫细的处境隐喻了香港的文化身份与处境,一方面象征西方文化对香港为代表的东方世界的渗透和入侵,同时也象征了香港既属于中国又游离于中国的"他者"身份。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元综合的理论,立足于种族、性别与阶级这三个层面上,对西方宗主国的经济侵略与文化侵略进行意识形态的抵抗。后殖民主义的文本观是它的理论基石,主要代表人物赛义德等人大都是从分析文本入手来解构西方中心话语的。在赛义德等人看来,文本是话语权力的直接体现,文本的叙事方法和角度隐含着来自权力中心的隐喻和暗示。后殖民主义的文本观是在福柯的话语学说的启发下逐渐完善起来的,认为文本是一种权力隐喻,透过文本的表面文字可以揭示出潜在的殖民霸权,揭露出西方对非西方的文化侵略和科技侵略。但是这种揭露却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因为由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自身身份等的制约,这种理论可以看成是西方第一世界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所以后殖民主义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调和性理论,充当了西方文化和原有地方文化之间的协调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为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之一,旨在实现其边缘文化身份认同。黑人女性剧作作家运用其独特的女性文本书写范式抵制主流文化的侵蚀,维护黑人女性文学。后殖民主义批评主张多元文化共存,反对主流文化的霸权主义。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研究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之后,是一种多元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其中,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则概括地表述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后殖民关系。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也对华裔美国人"他者"身份进行了探讨,而且她在作品中,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大量地描写了中国的陋习,体现了她的"东方主义"的观点。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华裔的"他者"身份,并试图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东方主义"情节。  相似文献   

11.
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而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使平衡的对话根本无法实现。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研究认为: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杂合的译文有利于实现弱势文化的非边缘化和多元共存互补的文化全球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在翻译领域中的一种应用形态与研究范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赛义德、斯皮瓦克、尼南贾纳等后殖民主义学者对该翻译理论进行了崭新视角的研究和阐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译文变形和置换后的两种文化问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理查?雅克摩德将其定义为译者使译文产生的"权力的失衡";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学者们试图通过揭露翻译在政治角度的这种本质体现,探究权力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其创作的多部作品里,休斯探索了美国黑人文化在白人主流文化阴影笼罩之下民族文化的解放、复兴之路。这与倡导解构西方文化霸权、弘扬第三世界民族文化和主张多元文化主义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休斯与后殖民主义理论都持有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分强弱大小、平等交流、共存发展的多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章萱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1):57-59,74
康拉德对于殖民主义有着强烈的批判,但是生活在西方话语世界中他依旧无法摆脱西方思维和话语的影响。从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视角、"东方学"的阅读者、后殖民主义思想的继续三方面来挖掘小说《黑暗的心》中的后殖民话语,发现小说体现了康拉德敏锐的反殖民主义视角,又无意识地流露出了强烈的后殖民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增的国际婚姻与移民使韩国社会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政府出台了诸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试图解决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增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批判性地考察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背后隐藏的士大夫式种族主义理念,提出新的"全纳型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不平等的跨文化交流现象,后殖民理论以此为参照系,它于90年代进入中国,中国学界开始真正思考中西文化互动对中国文化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后殖民主义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有不同注释,但这一独特视角,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民族文化在新情境下文化认同和文化制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文化批判逐渐被国际社会学术机构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以否定和颠覆西方新旧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为宗旨,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批判和颠覆殖民主义所确立的"黑人/白人"、"自我/他者"和"男性/女性"等三组二元对立的文化模式,利用后殖民理论最终在"西方/东方"、"支配/被支配"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现象作出解答,反对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所构造的知识形式来框定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使其民族精神深处被殖民化和奴隶化。但是,这三组文化批判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即都是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对殖民主义文化及种族主义所进行的并不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哈丁的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从非欧洲的“立场认识论”对传统的欧洲中心主义科学提出了批判,提出任何科学都是“地方性知识”,力图描绘一种多元文化的科学。同时,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认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马尔克斯拒绝魔幻现实主义桂冠,虔诚标举"真正现实主义",扩大了现实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当代拉丁美洲以魔幻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诸种现实主义的借取和超越,其代表作<百年孤独>是由拉丁美洲独特的"虚幻的现实世界"和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荟萃的客观世界相混融而生成的混沌世界.因此马尔克斯的"真正现实主义"是一种宽泛的涵容力极强的现实主义,类似于加洛蒂所倡导的"无边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0.
《你的朝霞》是苏联著名作家冈察尔的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象征寓意地巧绘了慈祥的"圣母"、火红的"朝霞"与神秘莫测的"路",表达了自己对人类世界的深沉忧思与美好希望,体现了作者宽广的艺术思维观念与多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