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个电视节目娱乐至上、商业化竞争日趋白热化的21世纪,如何寻求新的媒介生存与发展空间成为各家媒体不可规避的话题,中国电视调查式深度报道栏目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调查性报道的新闻类栏目,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本文试图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为例,从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栏目品牌的打造、维护和营销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3.
向俊 《声屏世界》2017,(2):20-22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栏目特质的坚守之困、 栏目品牌记者的流失之困以及栏目网络品牌的拓展之困进行分析,在使当前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的诸多困境逐渐具体化和明朗化的同时,进而提出用"调查性报道"凸显栏目特质,栏目品牌与记者品牌的同步打造和栏目网络品牌的文化建设与延伸等策略,以期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创优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20日,北京,中国电视名牌栏目高级研讨会如期举行。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电视从业人员,大家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中国电视发展到今天,已进入栏目竞争的阶段。可以说,栏目已经是一个频道乃至一个台生存的基础。江苏电视台《大写真》栏目参  相似文献   

5.
姜依文 《现代传播》2001,(3):125-126
今年5月19日至20日,《新闻调查》开播5周年电视深度报道研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和北京广播学院《现代传播》主办,清华大学传播系和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协办。全国20多家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的制片人,来自情华、北大、北广、北师大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在校学生,与《新闻调查》的全体人员一起,就《新闻调查》的探索和电视深度报道的样式、深度、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举行了以清华大学传播系和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为《新闻调查》教学实践基地的持牌仪式。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6.
曹丹 《视听界》2006,(5):80-82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被誉为中国电视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界标志性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迄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其节目题材的选择以及报道结构的编排,均体现了有力的议程设置。笔者以近一年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新闻调查》栏目所播出的45期节目①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题材选择、感情基调及报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特色,进而为当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建构理性、深入、建设性的品性提供参照。一、题材选择:关注民生“揭黑”曝光类题材通常被认为是调…  相似文献   

7.
报纸与电视的新闻联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9年初开始,羊城晚报新闻采编中心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社会经纬》等栏目推出新闻联动,这是国内不同媒体间的跨时间跨地域新闻联动的一次尝试。2000年后羊城晚报要闻部又与湖南卫视新闻中心《今日谈》《今日报道》等栏目进行新闻联动。那么丰城晚报作为一个有全国影响的面向全国发行的纸质媒体是如何与异地的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的?它为什么要与电视媒体进行新闻联动?这种新闻联动对于未来媒体的发展又具有哪些意义?新闻怎样联动以羊城晚报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和湖南卫视《今日谈》栏目的新闻联动为例…  相似文献   

8.
电视调查性报道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说,是指电视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势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报道,并通过电视媒体公布于众的新闻类型。毫无疑义,调查性报道是中国社会实施舆论监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和民主程度的标志,而电视  相似文献   

9.
浙江卫视旅游版节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子 《现代传播》2002,(1):59-62
20 0 1年 11月 2 4日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电视台在北京召开了“浙江电视台旅游版节目研讨会”。在京的部分专家学者 ,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领导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晚报》、《新闻晚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旅游报》、《电视旅游》杂志社、《旅行家》杂志社等媒体记者共 40余人应邀与会。浙江广电集团副总裁、浙江电视台台长钟桂松、副台长周羽强、台办副主任周建洪、台总编室副主任沈蔚琴、周末编辑部副主任麻宝洲、刘小平及旅游版制片人也到会参加研讨 ,研讨会由浙江电视台周末编辑部主任郑松茂主持。在研讨会上 ,专家学者从卫视台生存策略的高度 ,对浙江电视台推出旅游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旅游版的节目定位和风格追求给予了充分肯定 ,对如何发展电视旅游节目作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阐述 ,时间虽短 ,质量很高。现摘登部分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这里有对具体栏目的评点 ,也有对电视现状与趋势的理性思考和判断。相信这些研讨和评点 ,不仅能给旅游版的发展壮大提供指导 ,也会给电视媒体正在进行的节目改版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苏枭 《新闻窗》2014,(6):82-82
调查性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调查性报告,以其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身份、采访制作的投入之大、对问题深入剖析之深、逻辑缜密、叙事完整、细节充分等特点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之电视媒体的鲜活、多样的传播方式,使"调查性报告"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本论文以中央电台新闻评论部的调查新闻节目其中一期《新闻调查——陈丹青出走》为例,分析电视媒体如何呈现"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电视调查报道中的典范《新闻调查》,自1996年开播至今,一直备受广大受众和学界的关注。关注该栏目深度报道的针砭时弊和作为真正的调查性报道,所表现出的新闻专业主义诉求及新闻媒介培育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思想启蒙功能。  相似文献   

12.
周水 《传媒观察》2013,(11):21-22
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调查报道越来越成了民生新闻的重头戏。中国电视调查报道,最红火的时代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5月,《东方时空》问世,电视新闻改革走出了第一步。在此之后,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进一步走向深度调查。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在这以后,大量的调查和深度报道在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电视调查第二个高峰,是在进入新世纪后。2002年1月,《南京零距离》开播,新闻的收视率首次超过了电视剧。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掀起了地方台、都市媒体的调查报道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视50年间经历了从有尊严到需要维护尊严的过程.电视调查性报道由于其具有监视环境、联系社会的功能和媒介环境学意义,在对外传播中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是电视新闻人职业伦理和精神诉求的选择,也是电视应对新媒体的出路之一,所以它在重塑中国电视尊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需要避免从重塑电视尊严倒向解构尊严.央视<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的典范,列举一些该栏目的实例有助于我们对主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石璟 《当代传播》2005,(6):93-95
19世纪末,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报道形式开始在美国报纸上运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则属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60分钟》因其对社会问题的细致调查和深入分析,成为美国闻名遐迩的名牌栏目,自此彻底打破了电视媒介不能做调查性报道的观点,赋予调查性报道以新的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民主政治的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话语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批有责任感、使命感、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电视节目创作者经过《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几年来的成功实践和历练打造, 在1996年5月推出了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作为一块试验田,《新闻调查》不负众望,高质量地完成了发端于西方的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化栽培,使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在中国以鲜活的方式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张晓明 《视听界》2011,(6):42-44
说起电视新闻中的调查类节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央视名牌栏目《新闻调查》。该栏目自1996年开播以来,对某些新闻热点问题和社会敏感问题进行调查取证、分析和透视,资深的记者队伍,娴熟的电视手法,使其一度成为国内电视新闻调查节目的一面旗帜。不过,电视新闻调查并非只有这一种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不断出现,需要媒体,特别是城市台、地面频道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快速反应,迅速解读,深挖观众需要的内容,为受众提供“快消品”。相对于央视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的《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栏目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为“中国梦”的报道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以《出彩人生:中国梦·我的梦》征集展播活动和具体报道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策划、采编特色,并探讨电视媒体主题报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董崇飞 《现代传播》2002,(4):117-119
20 0 2年 6月 18日 ,由北京广播学院《现代传播》杂志主办的“山东电视台《乘着歌声的翅膀》栏目研讨会”在京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山东电视台台长韩国强 ,总编室、文艺部的领导 ,栏目组的主创人员以及北京、山东两地的媒体记者。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山东电视台推出的这档新栏目有内涵 ,有深度 ,符合中国电视文艺整体发展的大趋势 ,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人性、人情的艺术品质 ,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历史的保留价值 ,为观众提供了…  相似文献   

18.
王梦琳 《今传媒》2010,(8):98-100
"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代表栏目,在其13年的发展过程中,"新闻调查"不断调整节目定位及制作理念,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伴随着管理理念和运作机制的不断改革,"新闻调查"在调查性报道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陈志强 《声屏世界》2006,(11):35-36
每隔一段时间,采用非常规手段采集到的调查性报道就会成为舆论的中心。有意思的是:先前对此持批评态度的新闻理论界逐渐消声沉寂,而实务界则明显有张扬之意。在2005年6月份郑州的媒体记者通过用暗访的电视画面,展现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将已经变质的牛奶拆封倒入回奶罐并重新进行加工生产的事实之后,就有媒体发表了《“光明”在遮掩中黯淡社会在暗访中进步》的社论。①调查性报道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度报道”、“报告文学”、“通讯”中,我们可以看到调查性报道的影子。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20.
程雪 《新闻世界》2011,(8):29-30
调查性报道作为电视报道的形式之一,以其选题的典型性及值得关注的社会意义被广泛关注。作为中国和西方最具特色的调查性报道节目,中央《新闻调查》与CBS的《60分钟》都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都坚持将真相的标准作为其坚定的新闻理念和立场,虽然真相是个难以界定的模糊概念,人性中也并非只有黑和白这么简单,任性的复杂和脆弱,在面对他人时,多了一份宽容和体谅,这也成了调查性报道成功的内核。但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两档节目也有其各自的特色。本文通过探讨二档节目之所长缩短,希望对调查性报道节目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