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恩芹先生能从常品钱币中一眼看中此枚"咸丰元宝"宝源当百钱,应当说眼力不错,收藏古钱大潮汹涌至今,没有独具慧眼的卓见,很难弄出点名堂。以彩照外形判断,此钱制作规整,字口边廓深峻,钱文笔划无粘连,品相远超出普通行用钱,但细观底章部分面背钱肉之间,似可看见铸造砂型留痕(究竟是刀工划痕还是砂痕,由于彩照无细部特写,一时尚难断定)。"咸"字右侧似有砂粒,与雕母要求之底章光洁有距离。  相似文献   

2.
在浩浩清钱系列之中,"雍正通宝"制钱历来以少而精著称于世。而"雍正通宝"雕母尤显珍贵。有限的数枚雕母主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且仅限于清朝中央钱局户工二部宝泉、宝源雕母,其余十三家地方钱局目前更无一枚雕母现世。笔者多年前收藏一枚宝浙局雕钱,径28毫米,穿径8毫米,厚1.2毫米。钱体精雕细作,文字端庄,极具皇家风范。历经近三百年流通传世周身显栗壳色包浆,铜色黄中泛赤,焕发出一种高贵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师文涛 《收藏界》2013,(2):54-54
2007年11月11日买到一枚极厚重的宝云局部颁式咸丰当十钱。此钱文字清晰,品相精美,铜色偏红,直径39.3毫米,厚4.5毫米,重36.1克。宝云局的咸丰当十钱,在清朝所有咸丰大钱中应该是铸造数量最多的,版别也较多。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6,(13)
正咸丰是清文宗奕詝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的高潮时期,民怨沸腾,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重宝、元宝等种类繁多的钱币。咸丰元年(1851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有些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  相似文献   

5.
陈国友 《收藏界》2012,(5):75-75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小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11日买到一枚极厚重的宝云局部颁式咸丰当十钱。此钱文字清晰,品相精美,铜色偏红,直径39.3毫米,厚4.5毫米,重36.1克。宝云局的咸丰当十钱,在清朝所有咸丰大钱中应该是铸造数量最多的,版别也较多。这种钱在云南极为常见,我收藏有70多枚,其中部颁式的也有近20枚。在我收藏的部颁式咸丰大钱中,除这枚外,直径最大的40.7毫米,最重的26.8克,其他大都在18~25克之间,很少有重量相  相似文献   

7.
王蕤 《收藏》2009,(4):122-122
笔者于2008年3月在汾阳钱币市场上购得散乱古钱币20余斤。据出售者讲,原本出土约七八十斤。回家后,经仔细清理,得北宋崇宁通宝、重宝大钱100余枚,南唐唐国通宝小平长大字珍稀版一枚、政和通宝小平大字文政一枚、辽钱清宁通宝小平一枚,最为珍贵的是一枚永平元宝小平钱(见图)。该钱直径23.5毫米,品相完好。永、平、宝三字清晰,  相似文献   

8.
老董 《收藏界》2010,(1):67-68
“宣和通宝”小平篆书铁母,每年仅见拓片难睹真容。今得彩照,方显庐山真面,然无背图,真乃“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淳熙小平钱,南宋之珍泉也,今出数枚,颇可一观。  相似文献   

9.
陈晓友 《收藏》2010,(12):108-108
清代咸丰大钱种类繁多,版别复杂,创下了清钱之最。华光普编著的《清代咸丰大钱目录》所载版别就有1145种,马定祥主编的《咸丰泉汇》共收录各种成丰钱多达4000余种,洋洋大观。咸丰大钱的铸造是由于内忧外患,财政入不敷出,恶性通货膨胀使行用小平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故而开铸高面值大钱,以图弥补亏空。  相似文献   

10.
古币二品     
黄明东 《收藏界》2010,(2):80-80
“咸丰通宝”铁母 “咸丰通宝”,文宗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铸币。其中铜质小平钱,应是比较珍贵的铁母。因笔者查阅多本图录,都只有铁母和铁钱的拓图,  相似文献   

11.
陈国友 《收藏界》2011,(10):70-70
本期发表的“咸丰重宝”宝河局当十雕母钱,是河南镇平读者前一时拍照寄来要求鉴定的,经看后初步认定,此次,该读者重新拍照,再加上细部特写,可以基本肯定其具备雕母的基本特征,底章精工处理.字口刀痕清晰、钱文拔模斜度,边缘加工鱼脊背等。常有读者把品相较好的钱认定为雕母,实际是因为未见过雕母实物,无以比较,希望能借图片,多作观察。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到市郊农村收集古钱币,一位老先生提供了一枚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见图)。该刻花钱制作规范、工整,刻花细腻、美观,包浆老旧、自然,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刻花钱。刻花钱是厌胜钱,是俗称花钱或吉祥钱中的一种。通常是在铸钱局所铸造的普通钱币上,刻上花卉等图案,以增加观赏性。也有的刻花钱是民间铸币,民间刻花,和民间铸造的各种厌胜钱一样。该浙当百"咸丰重宝"刻花钱,就是许多刻花钱中很难见到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钱币收藏中,雕母以其精美、珍罕、名贵素为藏界青睐,极受专家热捧,深令钱币爱好者痴迷。对一般藏者来说,能在茫茫币海中幸得一枚雕母,确实是难得的缘分。功夫不负有心人,本人经多年苦研寻觅,竟然购藏一枚清代"咸丰元宝"宝源局当百雕母。经测,该品直径5厘米,穿径1.2厘米,厚0.4厘米,重50克,为传世包浆,大开门之品。其铜质精良黄灿,形体比同版式行用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收藏界》2011,(6):80-81
钱样,是用木、玉、牙、锡、铅、铜所刻,用以进呈朝廷审定的钱,又名祖钱,也叫雕母。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普遍认同的还是铜质雕母,至于其他材质的钱样除了象牙雕刻的祖钱,只有一枚元代的"大元国宝"铅质雕母被公认为中国古钱币中最早的雕母钱,而木、玉、锡等材质的雕母,则未见有被认可的。  相似文献   

15.
清代咸丰年间,因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导致政局危机四伏,财政基本枯竭。清政府为挽救币制行将崩溃之势,而铸造咸丰大钱。当百以下称"重宝","咸丰重宝"又可分为当四、当五、当八、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共八等。然,咸丰钱币由于品种繁杂,多姿多彩,钱文俊美,近几年全线飘红,其中的珍稀品种,更是倍受青睐。现将自藏的一枚"咸丰重宝"背"当五十"母钱,予以介绍,供泉友、同好鉴赏研讨!  相似文献   

16.
咸丰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其钱面值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数种。铜质分红铜和黄铜两种。钱文有宋体、楷体,书法求异,特别是满文"巩"字多有变化。形成宝巩局咸丰钱文书法独特的风格。笔者珍藏一枚"咸丰元宝"当千宝巩局阔缘样钱。直径66毫米,穿径11.2毫米,厚5.2毫米,外廓宽12.8毫  相似文献   

17.
汪洋 《收藏》2015,(10):72-74
由于受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战争等影响,清政府出现大规模财政危机,军饷严重不足。成丰三年(1853年),为筹措浩大的军费开支,清廷开始发行纸币“钞、票”,同时又令各省陆续铸造纪值大钱,由当十至当干不等。作为江南第一大钱局的江苏宝苏局,于咸丰四年初开铸当五十、当百大钱,至咸丰五年停铸,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有幸在紧邻桂林市的广西灵川县大圩镇收藏到一枚"乾封泉宝"合背钱。此钱盛装在一陶罐中,建房挖地基时被挖出。罐内装有"开元通宝"小平钱几百枚,"乾元重宝"小平钱5枚,"乾封泉宝"合背钱一枚。该币为青铜质,通体包浆显灰  相似文献   

19.
张建功 《收藏》2006,(6):101-101
我喜集古钱,尤其对新疆红钱情有独钟。2006年春节前泉友帮我收集到一枚喀局咸丰“当百”大钱,据原主人介绍,这枚大钱是在和田地区边远农村居民家中购得。此钱本来钉在房门上作辟邪用,可惜钱缘边被钻一小孔,内外郭也遭到人为磨损,但钱文清晰,锈色包浆自然,为传世之物。钱为红铜材质。其正面铸有汉文“咸丰元宝”,文字雄峻整齐,笔力稳健,楷意浓厚。背穿上下为汉字“当百”,穿左满文、穿右维吾尔文“喀什噶尔”。通观整体钱文,笔画粗壮不失雅致,是典型的新疆喀局“咸丰元宝”大钱风格。钱直径3.9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1厘米,重20.4克(见图)。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枚“乾隆通宝”折十型开炉大钱(见图),系户部宝泉局所铸造。“乾隆通宝”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铸造的制钱。包括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在内,全国共有22个局开铸。制式以小平钱为主,无折二、折五等品种,其钱体大小厚薄不一,文字笔画位置多变,是清代小平钱中版式最繁者,超过了北宋各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