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中职德育课程出发,论述了通过中德育课程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两难问题讨论法、生命叙事法和活动法.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37):8-9
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德育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严重,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德育课程知识。教师应当根据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析,通过明确德育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效率。本文就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内容进行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3.
针对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德育元素,阐述课程思政的含义与作用,论述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中德育元素的分类,展示课程中显式与隐式德育元素的挖掘方法与过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德育元素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德育实效性差,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德育研究缺乏实践关怀。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实践访谈和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对目前小学德育课程的态度与认识,揭示存在的问题,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建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学的德育知识课程、学科课程、学校文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并针对学校的德育现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学校隐性德育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理论界专家团队协作攻关打造的精品力作赵志毅/主编定价:51.70元ISBN 978-7-107-25260-0 2013年10月第本书对德育的宏观问题作了系统论述,对德育的前沿课题和德育的基本问题作了深度诠释,对德育的实践问题作了总结回顾,重在体现学术性与历史性、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理论篇以德育的起源为先导,以德育的现象与本质、德育的功能与价值、德育的目的与过程、德育的内容与课程为主体,对德育领域经典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实践篇对德育的方法与模式、艺术与教学、组织与活动、管理与制度及德育的  相似文献   

7.
德育资源问题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对德育资源与德育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却少有研究。本文从德育资源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方法、德育载体五个方面加以论述,完善德育理论,增强德育实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是中学德育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剖析了国外中学德育课程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德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对于未来我国德育课程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德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研究与实践上的不足,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课程德育仍面临诸多难题。比如教师德育素养不高,德育素材挖掘不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学校层面的组织领导,构筑课程德育协同育人平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能力,促进课程德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总体而言,有关高职德育模式研究的文献不多。我们从论述某一具体德育模式、某一背景(条件)下研究德育模式和泛论德育模式等三个方面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文献所论述的内容大都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为构建相关德育模式提出了一些好的思路与建议,也深入地剖析了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文献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高职德育工作存在缺乏高度认可的德育模式,缺乏对德育模式的系统论述,以及高水平的研究文献太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德育分为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而忽视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隐性德育作为完整德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表明隐性德育也是一支重要的德育力量。学校德育要实现既定目标,必须使两者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显性德育课程在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要真正实现德育的战略目标,还必须以隐性德育课程为补充,使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有机地相结合,加强隐性德育课程在高校德育课程建设中的互补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在道德品质、学识修养、教师期望、师生关系、民主作风等方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体育隐蔽课程在体育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research and theory regarding the process of moral judgement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Four major issues in research on the family's influence on moral judgement development are outlined and the existing data relevant to these issues are briefly presented. The author's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se issues is described. The implications of research on moral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amily for moral education are also addressed.  相似文献   

15.
刘次林 《中国德育》2006,1(4):25-29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辨析。其一,正视学校德育对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其二,学校德育中对话不能“包治百病”;其三,要处理好学校德育与社会的关系;其四,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德育研究;其五,学校德育测评要注重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要:高校德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重点,理科开展德育渗透教育是个难点。本从理科委不要开展德育渗透教育,理科能不能开展德育渗透教育,理科如何开展德育渗透教育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说明理科是完全可以搞好德育渗透教育的。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推动高校德育工作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发挥整体育人合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高校大德育课程体系的主要途径有:整合德育课程内容,构建切合实际的大德育课程内容体系;加强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构建以"新三中心"为理念的大德育平台体系;加强组织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的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德育课程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按照课程的类别,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三类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等德育因素,使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ory and research forming the framework of a graduate course in cyberethics education. Th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theory and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ernet, mor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Discussion includes application of these constructs to issues such as empathy, privacy, and other issues as they appear in cyberspace. Core virtues and analyses through ethical theories provide the moral framework for the course and ground it in character education as it has emerged from the physical world. I also briefly present the course curriculum prompting teacher's lesson plans for teaching cybereth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