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早看的《城南旧事》是吴贻弓导演拍的电影。留在心中挥之不去的是小英子那双无邪的、明亮的大眼睛,那雾朦朦的城门楼下缓缓前行的驼队,那幽静而蝉声如雨的小巷……还有孩子们那甜嫩而苍凉的歌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看了电影多年后才知道林海音这个作家,才读她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读完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我还深深地沉浸在小说那惆怅、朦胧而又温婉的氛围里,久久不愿出来。《城南旧事》描写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小说透过主人翁英子童稚…  相似文献   

2.
一、内容简介 《城南旧事》所呈现的是一个传统、朴实的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社会。主人公小女孩英子跟随爸妈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惠安会馆附近的一条胡同里。英子就在这条胡同里开始了她无忧无虑的生活,也结识了一个个“朋友”。  相似文献   

3.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作的序言。汪老先生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胡同的表象上,而是透过胡同看文化,看北京市民的文化性格,并把它称之为“胡同文化”。我在讲《胡同文化》之前,已旁听了好儿位老师的这堂课,对我很有启发,也很有借鉴价值。向前辈虚心求教的同时,我也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在教学中加以尝试,孰料,收效甚好!又有实践作依据,我也就敢在此兜售我的“一家之言”了。  相似文献   

4.
耳边响起了那首听了又听的《奔跑》,伴随着羽泉温暖却不乏力量的嗓音,我又一次不由自主地轻声哼唱起来。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希望终点是爱琴海全力奔跑梦在彼岸我们想漫游世界看奇迹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5.
盈泪的眼     
莫名其妙地,我没走大路,又拐进了那条小胡同。一想起那双凶狠的眼睛,我便全身发毛。上一次我也是鬼使神差般地走上这条路,就在前面那扇豪门里面,一双绿色的、闪着凶残幽光的眼睛,从门缝中恨恨地盯着我,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狂吠。我不疾不徐地经过,从鼻子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启发     
音乐可以让人变得敏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可以……在我看来,音乐可以让我萌发新的希望。每次上音乐课,我总会迫不及待,兴奋无比。当我得知可以观看《音乐之声》这部美国影片时更是喜出望外。我坐在过道里,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绝不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每当耳畔响起一首插曲,我就好像又明白了一个人生的道理。看着看着,我就沉浸在其中,听修女玛丽亚和船长那动人的歌声,看玛丽亚一步步迈向成功。我一边学着影片中的歌曲,一边听老师的讲解,渐渐地,我走入了音乐这座神奇的宫殿。《音乐之声》我们分了好几段才…  相似文献   

7.
项玲玲 《小学生》2010,(3):11-12
第一次被音乐感动,是儿时看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里的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伴随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耳边响起“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的动听旋律,我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那一刻我热泪盈眶。从那时起,我爱上了音乐,并一次又一次从中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悲与欢、爱与恨、美与丑、生与死。  相似文献   

8.
你说我听     
小时候,我们的梦乡里都伴随着故事,只有故事才能使我们入睡,使我们入神,使我们开心。一眨眼,在故事中我们长大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故事,走向那难写的作文。有一天,我曾梦想过,如果把故事和作文联合起来,就成了……在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得到了一本《故事作文》,我一下子迷上了它,一本《故事作文》我通常以很快的速度看好几遍,其余时间就盼着下一本的出版。★安徽阜阳市三中初一(2)班李煜我是《故事作文》的一名忠实小读者,《故事作文》每期都少不了。在看的同时,我得到了一些启示。它使我在学习之余,得到了愉快的…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胡同     
北京很大,不敢说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很小,仅北京城之一角,方圆大约二里,东和北曾经是城墙现在是二环路。其余的北京和其余的地球我都陌生。二里方圆,上百条胡同密如罗网,我在其中活到四十岁。编辑约我写写那些胡同,以为简单,答应了,之后发现这岂非是要写我的全部生命?办不到。但我的心神便又走进那些胡同,看它们一条一条怎样延伸怎样连接,怎样枝枝叉叉地漫展,以及怎样曲曲弯弯地隐没。我才醒悟,不是我曾居于其间,是它们构成了我。密如罗网,每一条胡同都是我的一段历史、一种心绪。四十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  相似文献   

10.
我的家三面环山,前面是一条小溪。溪边的小路,通往山外的大村子。我这个山里的孩子,每天要到山外去上学。晨风中,森林爷爷总是“呼呼”地和我挥手作别,目送我上学;晚霞中,森林爷爷又“呼呼”地向我招手,喜迎我进村。我在森林爷爷的怀抱里长大,我和森林爷爷的子孙们比赛,看谁长得茁壮。我是山里的孩子,我深深爱着森林爷爷。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去年冬季,突如其来的一场山火,连烧了一天两夜。漫山遍野,噼噼啪啪,火光冲天,简直成了《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我们这个二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人人心惊肉跳。爸爸和叔叔、伯伯们都拿着柴刀,在村子…  相似文献   

11.
为师之味     
悔 记得十六年前的金秋,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得到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那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周六的晚上,在明亮的灯光下,我细心地批阅着学生交上来的周记,看到学生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我暗暗的高兴.突然间刘胜的周记让我情不自禁地多看了几遍:  相似文献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再次拿起这本《城南旧事》,细细聆听,小英子稚气的声音再次传过来,传过来……《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将我带入了城南,带入了那淡淡的文字和悠悠的岁月里。书中的一切——缓缓走过的骆驼队,脖铃"铛、铛"地响,妞儿含着泪花说:"我找我亲爹亲  相似文献   

13.
那是我第一次执教省级公开教学课,台下的听课教师挤满了整个礼堂,让我顿生临战之危机感。于是,脑海中一遍遍重复着其实早已滚瓜烂熟的教案,一次次浮现着关键性问题的标准答案。伴随着急促的心跳,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铃声过后,一切遵循着教学设计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学生们一会儿书声琅琅,一会儿静心凝思,一会儿又侃侃而谈,教者、学者、听者都沉浸在了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14.
我至今忘不了孩提时期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的中国名曲——《梁祝》。寒冷的冬夜,萧瑟的夜晚,破旧的收音机里传出一首悠扬哀宛的曲子,如泣如诉,向我们传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向我们讲述着一段悲惨的爱情故事,孤独清冽,低回婉转,让年幼天真的我都听之泪下。从那一刻开始,我迷上了音乐。音乐只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音符组成的,但就是这一个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音符,却在千变万幻中,带给了世人多少脍炙人口的曲子:《命运交响曲》那一个个强而有力的音符,让人们能清楚地看到因为耳聋而和命运作着顽强斗争,靠心灵去聆听自己心中声音的贝多芬;《二泉映月》让我们看到不向命运低头的强人阿炳;还有莫扎特的《渴望春天》,那一段段欢快的曲调,向上的歌词,让人不禁在眼前浮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之图。……每一首曲子都向大家传递着一种超明、圣洁。我喜欢音乐,音乐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当然,更多的时候,音乐是给予我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听音乐是对灵魂的洗礼,是对灵魂的净化。战胜了一切的干扰,能够沉浸在我所着迷的音乐中,并且从中有所发现、超越,实在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我慢慢发现,音乐是一种无定形、无重量、无体积,却又入耳牵心的东西,移神动性,表言外之言,传意外之意,无为...  相似文献   

15.
又把《成长教育》这部电影翻出来看了两遍。 伴随着电影的结尾曲,我脑海里依旧在回放着珍妮一脸真诚地对着校长说:“我要的生活,是没有捷径的。现在我知道,我得去上大学。”  相似文献   

16.
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人儿,这个小人儿就是童年的自己。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一部记写童年旧事的名著,每每读来,总会让心中那个小人儿跃动不已。日子在一天天过去,过往的一些事情也正在离我越来越远,幸得有《城南旧事》这样的作品,能让人在匆忙奔走之中停下来,想想自己的小时候,想想那些单纯宝贵的童年时光。我小时候也非常喜欢看书,也经常去书店与书摊蹭书看。小时候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想拥有一个可以席地而坐的书店,而自己能成为《窃读记》里面的那个“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善解人意的店主。《城南旧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当时我渎到书中小英子“窃读”情节,觉得很恍惚,觉得小英子就是我,我就是小英子了。  相似文献   

17.
锦囊妙计     
前因时过三日,便当刮目相看。还没来得及向酷哥老师谢恩,初三(25)班的男生们就开始闹“独立”。“英子,叶子,十万火急!”酷洁手舞足蹈地吼着。“本小姐没有时间和你闲扯!”英子连头也没抬。“嗯,石灰石高温煅烧得到的副产品是二氧化碳哪!”酷洁见英子、叶子对她不感兴趣,就飞速向楼下跑去。等1分32秒后,又出现在英子、叶子的面前时,与上次不同的是,手中多了两袋巧克力。英子、叶子一看酷洁手中的巧克力就来了神,时不约而同地笑脸相迎:“美丽的酷小姐,你有何贵干?”说着,两人随手各把一袋巧克力塞进了自己的书桌里后,说,“那我们就不客气啦!…  相似文献   

18.
《城南旧事》这本书,我很小时就听说过。不过,直到不久前的一个午后,我才得以认真地品读它。那天下午阳光很好,就像这本书中的语言和文字,一直暖进了我的心扉。书中以小姑娘英子的视角,讲述了五个故事。惠安馆的秀贞,想必是极美的女子。一条长至腰间的麻花辫灵蛇般地缠绕在脖颈上,红色的头绳在冬日里与阳光互相挑逗着,好看的杏眼打量着这个让她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碎花布缝制的衣裳俏皮又可爱。朱门上靠着这样一位美丽如花的女子,别说是英子了,就连我也会忍不住凑上去和她聊几句。秀贞是可怜的,没了丈夫,丢了孩子,还被人们指指点点,说成疯子。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伊夫林.沃的经典故事《勒弗戴先生的短暂外出》中描绘了一个外善内恶的精神病患者—勒弗戴的神秘形象。勒弗戴一次次地沉浸在释放本能欲望的愉快之中,又一次次地陷入来自道德与良心的严厉谴责的情绪之中。本我与超我的斗争在勒弗戴身上不断的循环,愈演愈烈,导致了他人格分裂。试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系统理论为基础,分析勒弗戴的心理冲突,探讨他人格分裂的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20.
[案例1] 在《掌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对课文“补白”的方法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英子的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_______时,她_____地想_______。”在理解掌声的含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 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