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全华 《中国教师》2009,(24):13-15
<正>职业倦怠也称"职业枯竭"职业衰竭",与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密切相关,即情感耗竭、工作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耗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工作非人性化是个体对他人的反应,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低个人成就感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1]  相似文献   

2.
职业枯竭,也称为职业倦怠或心理枯竭,往往伴随职业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包括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悲观沮丧等;在人际关系上,常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在心理上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并南于自身情感资源的干涸而无力再关怀他人。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丧失。2.去人性化。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师生,甚至把同伴,学生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付出努力。4.知识枯竭。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等。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教育教学工作热情丧失。2.去人性化。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师生,甚至把同伴,学生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3.个人成就感降低。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付出努力。4.知识枯竭。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等。  相似文献   

5.
付广英 《辅导员》2010,(6):27-27
自卑是对自己失去自尊心的一种悲观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学生通常容易放大困难,处于孤僻、悲观状态,偶然又会以暴怒、忌妒、自卑过甚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呢?笔者以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职业枯竭,也称为职业倦怠或心理枯竭,往往伴随职业人心理和牛理上的不健康状态,包括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悲观沮丧等;在人际关系上,常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在心理上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并由于自身情感资源的干涸而无力再关怀他人.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枯竭是指教师在育人的职业生涯中出现的生理、情感与心理上的资源缺乏或耗尽的状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身体心理的疲惫感、工作生活的厌烦感、人际交往的疏离感、知识才能的耗尽感,其成因既有教师个体的因素,也有人际氛围的压力,还有机构体制的束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教师应积极正视枯竭,加强自我觉察,努力为自己构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以延缓和预防枯竭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我意识释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具体说,自我意识包含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的认识活动。   依据不同的标准,自我意识可有多种类型。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统称“自我认知”。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以体验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9.
自卑是对自己失去自尊心的一种悲观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学生通常容易放大困难,处于孤僻、悲观状态,偶然又会以暴怒、忌妒、自卑过甚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呢?笔者以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盛艳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88-89
“职业倦怠”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helpingprofessions)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之后,玛诗勒(Maslach)和派恩斯(Pines)又进一步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出,职业倦怠是由3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指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即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起来的我,深感教师成长之苦,压力之大,工作之劳顿。很多教师过早地出现了职业倦怠,缺少阳光心态,缺少幸福感,从而影响到工作,并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绪衰竭。面对自己缺少自信心,有强烈的自卑感;面对组织环境缺少支持,有无效能感;面对学生家长缺少耐心,有强烈的厌倦感;面对同事缺少热情,有不满情绪或排斥感;面对工作缺少激情,有强烈的浮躁感。二是才智枯竭。思维效率低下,惰于思考;不接受新知,吃老本,走老路;无创新智慧,甚至屡次被学生问倒。三是身体耗竭。精力不充沛,萎靡不振;工作进度缓慢,拖拉;身体状态疲惫,无高期望值,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四是社会失调。对社会缺少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度。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操守,随心所欲,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独来独往。对此,笔者提出克服职业倦怠,建立阳光心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埋头苦干"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通道,人脉广阔、善于交往已经成为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因素。加登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也指出社会人际智能是最能帮助个体成功的因素之一。社会人际智能指人们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内心的能力。拥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他们会根据他人的情绪表现来调节自己的行为,选择最有效的交往方式。这样的宝宝很容易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信任关系,有助于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性格。所以指导宝宝从小注意自己的"社交"行为,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当然,在这之前,爸爸妈妈要先关注一下宝宝社交能力发展的阶梯,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宝宝。  相似文献   

13.
焦虑是在一定的情境激发之下,受个体认识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一、焦虑的表现及影响焦虑在情绪、认识等维度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情绪维度上,焦虑是...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职业倦怠是指社会从业人员因长期处于持续性的紧张状态,从而出现的一种情绪性衰竭的症状。它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具体症状表现为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倦怠、烦躁,疲惫不堪,工作热情完全丧失;脾气变坏,情绪容易激惹,以消极否定和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评价偏低,职业态度和从业体验消极。这种消极的从业体验会导致个体生理、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极度疲劳,并很容易诱发其他心理问题,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对教师而言,这种情绪和行为的烦躁会影响教师个人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对学校而言,它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职业道德缺乏、师资流失;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不良的情绪状况下,教师极易对学生进行体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社会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研究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的负向结果,并给予恰当的干涉,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贺武华 《教书育人》2002,(12):36-38
置身于一线教师当中,我们常能耳闻目睹教师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形:有的教师爱抱怨工资、住房、福利、地位等问题,甚至还会把“教书没意思”的情绪带进课堂;有的教师同样身处斗室,月薪不过数百,但他们表现得冷静,“无所谓”,更多的是去关注自己的学生和所教的课程;还有的教师则会从另一方面去张扬自己的个性,寻求他人的认同、“欣赏”,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这种种表现就是教师基于“角色”认同的不同而体现的定位差异。杨启亮教授曾提出教师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学习力现状的概述(一)学生的学习力表现为学习状态的好坏一个人的学习力水平高低完全可以通过学习状态体现出来。所谓学习状态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包括自信程度、紧张、注意力、伴随情绪、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内在的感受决定了一个人被当下的事情(学习过程)所吸引愿意继续做下去,还是对当下的事情(学习过程)选择逃避,同时内在感受决定了外在的表现。外在的表现会影响他人(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及态度,他人的评价(包括眼神、表情、语气等)及态度又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内在感受(状态)。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枯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教师职业枯竭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职业枯竭也称为职业倦怠或心理枯竭,是一种因工作深化和工作节奏加快而导致的生理、心理疲惫现象。国外学者Freudenberger和Maslach将“职业枯竭”界定为:个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渴状态。教师职业枯竭表现形式多样:从职业的角度看,表现为教师自身知识的老化。教师的专业知识一般是自己接受高等教育时积累的,彼时的积累到此时传授给学生,有些内容不免显得陈旧。而且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原来所学的东西几年之…  相似文献   

18.
情绪的自我管理是指个体调节和改变自己情绪的过程,它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来说,它是通过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行为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调节等途径实现的。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政工教师由于其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重要性,再加上人们对其工作性质的认识差异,很容易产生职业枯竭问题,表现为生理上、心智上和情绪上的枯竭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增强职业枯竭的认知意识,分析导致高校政工教师产生职业枯竭的原因,并从教师个人身心维护和环境支持两方面探讨解决对策,对保护高校政工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成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谈嫉妒     
嫉妒是对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人产生的一种忌恨情绪和态度 ,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混合心理。它本身就表明了自己不如别人。高中生的嫉妒心不仅表现在学习上、荣誉上 ,还会对他人的家庭状况、身材容貌、衣着打扮、聪明伶俐、惹人喜爱等产生妒忌。它不仅伤害自己 ,也会伤害别人。它有自己的特点 ,也有产生的特定原因。因此 ,更需要我们用良好的心态战胜它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