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注学校中的欺负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国外学校欺负问题研究文献及我们自己研究成果基础上,概述学校欺负的性质与危害、我国中小学中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及学校欺负干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同伴支持:学校欺负干预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欺负研究的深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同伴在欺负发生和欺负干预中的重要性。作为学校欺负干预的新视角,同伴支持———充分发挥同伴的作用,借助于同伴的力量来提高学生应对欺负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欺负干预中同伴支持的内涵、方式、特征和作用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学校欺负的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学校欺负干预的主体,承担干预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责任。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干预策略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学校欺负的发生。介绍学校欺负干预的常用策略:头脑风暴法、质量小组、角色扮演、分忧法和自信心训练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欺负逐渐成为校园暴力的一种新形式。网络欺负的类型主要有即时信息、手机、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和博客等。青少年由于利用计算机的机会多而成为网络欺负的主要群体。网络欺负在表现形式、欺负的时空、欺负的后果以及欺负者的心态方面,与面对面欺负有很大差异。对网络欺负要从家庭、学校和媒体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欺负逐渐成为校园暴力的一种新形式。网络欺负的类型主要有即时信息、手机、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博客等。青少年由于利用计算机的机会更多从而成为网络欺负的主要群体。网络欺负在表现形式、欺负的时空、欺负的后果以及欺负者的心态方面与面对面欺负有很大差异,对其干预要从家庭、学校和媒体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学校欺负及其社会生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欺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学校暴力形式且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中小学欺负问题的基本特点。然后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阐述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个体特点,欺负/受欺负与儿童的同伴群体、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生态系统的联系,指出今后学校欺负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儿童青少年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态系统,在理论构想与研究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个体与其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相似文献   

7.
城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欺负与学校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58名流动儿童为被试对象,采用儿童欺负问卷和在校行为子量表施测,探索城市流动儿童的学校欺负与学校适应及其关系。结果发现:卷入受欺负和欺负的流动儿童比例相对较高;男生欺负他人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而受欺负比例低于女生;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儿童受欺负和欺负他人的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学校适应的性别和学校性质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主效应均达到了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不同欺负类型的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差异显著,具体体现在常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上;受欺负、欺负他人程度与学校适应及其五个维度之间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自编问卷在广西5所中小学选取792名中小学儿童进行调查,考察中小学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受同学、教师和家长欺负的原因。结果发现:中小学儿童很多情况下是无缘无故受同学欺负的,此外,儿童个性懦弱、被欺负者看不顺眼、口误说错话、遭人嫉妒也是儿童受同学欺负的原因;中小学儿童由于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学习成绩差、口误说错话等原因而受到家长的欺负;中小学儿童由于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学习成绩差、口误说错话、不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教师心情不好等而受到教师的欺负.  相似文献   

9.
欺负是学校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攻击行为,是指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或处于劣势的一方进行的攻击,通常把欺负行为划分为三种类型: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职业院校女生的欺负问题较为突出,研究职业院校女生受欺负/欺负的现状,对改善女生的生存环境、有效进行欺负干预有重要作用,也为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希洁 《中国德育》2007,2(8):26-28
欺负是中小学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可分为直接身体欺负和言语欺负。欺负的发生有特定的情境,年龄和性别因素都会导致欺负的发生。目前,学生与教师对欺负的应对方式,受欺负者与欺负者的个性特征和同伴关系值得关注。从学校、班级、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校园欺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自编欺负问卷从欺负行为发生频率、发生类型以及对待欺负态度几个方面对新疆多民族地区中学生欺负/受欺负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学业进步。  相似文献   

12.
据对寄宿制初中校园学生欺负干预现状的调查发现,儿童受欺负后告诉同学或朋友的比例最高,告诉老师的比例最低;儿童受欺负时老师进行阻止的比例最高,但主动找受欺负学生谈心的比例最低。这说明学校的反欺负工作还处于自发状态。为此,学校在欺负干预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全校性的反欺负政策;加大反欺负政策和干预策略的宣传力度;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欺负干预策略专门培训;建立受欺负者的同伴支持交流并对同伴进行应对欺负策略训练;建立定期的检查、监控、总结、表彰制度。  相似文献   

13.
据对寄宿制初中校园学生欺负干预现状的调查发现,儿童受欺负后告诉同学或朋友的比例最高,告诉老师的比例最低;儿童受欺负时老师进行阻止的比例最高,但主动找受欺负学生谈心的比例最低。这说明学校的反欺负工作还处于自发状态。为此,学校在欺负干预工作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全校性的反欺负政策}加大反欺负政策和干预策略的宣传力度;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欺负干预策略专门培训;建立受欺负者的同伴支持交流并对同伴进行应对欺负策略训练;建立定期的检查、监控、总结、表彰制度。  相似文献   

14.
欺负与学校背景密切相关。根据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和社会学中的“结构观”对欺负发生的学校背景进行理论分析,着重探讨管理氛围、师生关系、父母参与及学校联结感等因素对欺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职业学生欺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者采用职业学生欺负行为问卷对700名职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职业院校学生中存在欺负和被欺负现象,且与性别、年级、校园环境等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欺负是一种新形式的欺负行为,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通信设备,有意且重复性地发送信息以达到伤害他人的目的。与传统欺负行为相比,网络欺负具有超时空性、强传播性和高隐匿性的特点。青少年是网络欺负的高危人群,应从青少年自身、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欺负问题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研究》2008,29(2):95-99
采用行动研究法在某小学进行欺负问题的干预研究,通过为期五周的干预,实验班学生上学和放学路上受欺负的比率和在学校情境中受欺负的程度显著下降,三年级的下降幅度大于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安全感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欺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尤其表现在他们的学业适应上。结合国内外研究,从学校背景下的学业、行为和情绪等方面,阐述学校欺负对欺负者和受欺负者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9.
学校欺负是指针对某个学生反复出现的间接或直接的消极行为,由于学生之间的力量失衡,使得欺负者的认知扭曲,而那些受害者则由于无助,屈从于长期的身心折磨。学校欺负不仅对欺负者和受害者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也破坏了整个校园的学习环境。学校欺负有多种形式,包括口头的胁迫、威胁和嘲弄;身体的虐待,如推搡、踢打等;冷漠和孤立;武力威胁、勒索和故意破坏等等。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学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欺负现象。意大利的中小学校里有高达37%的孩子被欺负或欺负过别人,澳大利亚28%的中小学生被欺负过,日本的这一数据则是27%。挪威的孩子欺负发生率最低,只有7.5%,这是因为挪威早在1983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反欺负预防体系”。截至2000年,全世界已经有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19个国家对学校欺负展开了研究,并发起了各种各样的反欺负运动,如1996年挪威的“预防和控制学校欺负计划”、1991年至1993年英国的“设菲尔德(苏格兰北部城市)反欺负计划”以及1998年欧盟(芬兰、瑞典、英国、荷兰等国)发起的“安全和人道的校园”等活动,掀起了一股反欺负的  相似文献   

20.
韩凤仪 《考试周刊》2009,(38):209-210
欺负行为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有着严重的危害。个人的心理素质、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存在导致欺负行为发生的不利因素,我们应多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学生的欺负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