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对博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的成本收益曲线、个人投资成本收益模型、博士生教育成本收益计算进行了理论性的分析。目前,对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大大高于供给,博生人的个人成本补偿较小,收益较大,成本补偿空间较大,因此,加大个人教育成本补偿,同时加大社会、政府对博士生教育的投资,是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教育投资是一种复杂的投资行为。在教育投资中存在着多种主体,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是受教育者。所有教育投资收益的实现只有通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再服务于社会来完成。而个人是否愿意接受教育取决于个人对教育投资是否有需求。个人投资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就主动需求而言,专业教育主动需求过高,基础教育主动需求不足。就被动需求而言,基础教育被动需求中等偏低,而专业教育则极低。要降低膨胀的中高等专业教育个人投资的主动需求,增加基础教育个人投资的主动需求,就必须改善教育个人投资的收益结构,增加货币收益比例,尽量减少就业收益。要实现这一点,又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和加大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同时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关于现阶段我国中高等专业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比重问题,要认真加以解决,不能操之过急,要在改革中逐步摸索出这种投资成本比重的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共教育支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各类型的产品与劳务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它即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又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其公共产品的性质表现为教育的一部分收益外部化,形成社会收益;其私人产品的性质表现为教育的一部分收益内部化,形成个人收益。正是这两种收益的存在成为政府与市场联合投资教育、配合提供教育的经济理由。而且几乎所有国家的实践都表明:政府的教育支出对于各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收益有很多,而不仅仅体现为货币化的收益。本文对教育的非货币化收益和溢出效益做了文献综述,从对自身的非货币化收益、对家庭成员的溢出效益和对社会的溢出效益等三个方面,指出教育不仅有益于投资教育的个人本身(获得更高的收入,具有周全的思考能力),也有利于整个社会(更高的生产率,技术创新,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本——收益数学模型的个人教育投资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影响着个人教育投资的决策。尤其是在教育收费制的实施、个人教育投资成本上升、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率趋于下降的情况下 ,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济学中使用的概念,是指通过教育过程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在物质生产部门使用这种劳动者所取得的经济成效。通常用教育的经济收益和教育投资收益率来表示。个人因受教育而增加的收入称为私人收益;一个国家进行教育投资培养使用人才而促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迄今仍具有强烈计划经济体制色彩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在21世纪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必须超越传统观念的障碍,舍此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教育家办教育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收益的外部性成为政府承担教育成本的理由,教育产品产权的个人性成为个人承担教育成本的理由。只要市场对外部性有适当的反应,只要教育的收益足够大,个人就会对教育投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因之成为产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个人投资教育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个人教育投资收益有两种;货币收益和身份收益。市场经济要求个人的教育投资收益应以货币收益为主,我国的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结构中货币收益比重太小,为了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必须通过改革来提高货币收益在整个教育投资收益结构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与个人收益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收益率问题,是经济学中成本—收益分析在教育中的应用,它包括受教育者个人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社会的成本—收益分析。本文拟运用经济学这一方法,根据我国有关统计资料和对未来收入增长率的预测,研究我国接受高等教育者个人的成本、收益问题。本文以2000年进入大学学习的四年制本科生为例,研究以下三个指标:①大学本科教育的个人总成本;②大学本科教育个人投资的预期收益;③大学本科教育的个人内部收益率。这三个指标有着内在联系。第一个指标研究的是大学四年学习个人所投资的成本。第二个指标研究的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与同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对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能给个人带来收益的投资。借助学生贷款完成高等教育将改变个人的教育成本和收益,并影响借贷者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本文研究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对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的还款方案对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在回顾关于中国个人教育投资回报率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安康市政府机关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1999年的资料对收益、文凭(即教育投资)、工龄进行统计分析说明,公众的收益与其文凭、工龄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模型,证明出个人意愿教育投资的最大额是存在的.并通过分析,得出工龄和回报率是决定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主要因素.当工资制度偏好工龄,个人回报率低时,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下降;但是增加投资额,效用将增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幼儿教育投资问题成了幼儿教育中的核心问题,而家庭教育投资也将成为教育投资的基础。家庭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教育投资一样,它给个人,给社会都带来巨大的收益和回报。  相似文献   

13.
接受教育是人们的一种投资行为.同其它经济活动一样.也要讲求经济效益。目前附加教育所带来的收益均不足以抵付其成本.国家在制定工资政策时.应合理考虑家庭个人的教育投资成本与收益。政府应从宏观角度分析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需各类劳动力的层次结构.合理制定劳动工资政策.引导个人的教育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一、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公益事业或某项事业、活动的公益性是指从事或进行这种事业、活动不仅对个人有利,是个人的责任,而且对国家、社会和他人有利,也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事业或活动。在经济学意义上,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优效产品”,即教育是一般必须由社会和政府提供的项目。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认为,教育投资具有非赢利性、固定性、递增性等特点,教育自身不能回收投资、创造利润和赢利。作为教育细胞的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不能像企业那样以不断投资来追求利润为目标。尽管现在人们在认识上越…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教育都是一项投入很大的工程。在教育投资与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要计算各种教育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以期选出最佳的教育投资方案。然而,遗憾的是,人们的教育投资状况并非尽如人意,甚至有时出现严重的教育决策失误。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人们只考虑到了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而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潜在因素——教育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财富增长主要源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投资,采取何种措施激励个人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教育投资个人成本和个人收益的经济分析,提出以下对策:进行人才培养模式 的改革,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增加教育投资、降低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是目前教育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分别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对直接、间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详细分析,目的是找出最佳的职业教育投资的均衡点和最优的职业教育收益率,从而为政府制定教育投资政策和计划,正确安排财政收入的分配,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家庭合理安排工资收入,正确进行家庭教育投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特指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的变化情况,风险与不确定性是等同的。利用分位数回归估计方法,以来自我国城镇居民的样本,对我国个人教育投资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存在明显的收益变动性,即存在教育投资风险;教育投资风险与收益呈现正相关关系。仅仅通过投资取得更高层次的教育水平来减少工资不平等是不现实的,教育投资风险的分担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应引起有关决策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指高等教育成本一部分由国家、社会承担,一部分由受教育者个人承担,但并非所有的教育成本均需进行分担,需要由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进行分担的成本应该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直接共同发生的成本,如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费等。在当前形势下,进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有其必要性。首先,从目前来看,高等教育还不是纯公共产品。接受高等教育会给国家、社会和受教育者带来一定的收益,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理念,受教育者应该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其次,进行成本分担有益于某种意义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安徽省统计资料,对安徽省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家庭收益和个人收益进行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得出安徽省教育投资的总体社会效益不高,通过提高安徽省各市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能够显著增进当地GDP水平,且男性平均受教育水平提升的社会收益高于女性。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家庭户住房条件、降低生育孩次、提高孩子存活率。教育具有明显的收入分层和行业分层效应,能够提高个人的收入消费水平和促进高学历人口进入较高层次的行业,促进高学历人口的合理流动,从而达到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