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守住宁静     
吴友凤 《师道》2006,(4):61-61
曾读过作家王蒙写的一首诗“:一年四季何逍遥,落尽桃花未见桃。春夏秋冬皆忘却,敲敲电脑便陶陶。”物我两忘,得失一笑的大家风范尽释。人生在世,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面对着社会的压力、竟争、功利、喧哗和浮燥,能够保持清醒和理智,平和淡然处之,人淡如菊,心静若水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很多时候我们的眼前总是布满了云雾风雨,这让我们迷失了心性和前行的方向。以至于在云雾中东奔西跑,不知道怎么样平息自己狂燥迷茫的心。有过乘飞机的体验,再大云雾风雨,只要飞机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云层就到了自己的脚下,而天空的碧蓝如洗,是难…  相似文献   

2.
洛殷然 《课外阅读》2009,(16):42-43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而言都是一种诱惑,不是被美丽诱惑,就是被传说诱惑。而尕海,是两者俱全的。  相似文献   

3.
品味舍得     
贾平凹说,“舍得实在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 “舍得”二字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  相似文献   

4.
"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其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对提高学校管理质量、促进小学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不揣浅陋,实例探讨小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5.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6.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而道最根本的性质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落实到社会问题上,最好的治国之道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无以为”与“无不为”应该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老子对儒家的仁、义、礼等作了评论和批判。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统治者太“有为”的情况下,老子的这一思想有着解毒剂的作用,但它也容易招致误解,而且这一思想本身也并非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7.
"无为",语出《老子》。《老子》三千言,其核心思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本义是脚下的道路,引申为方法、途径、规律等意义。"无为",不是  相似文献   

8.
传受知识---接受知识英语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student-centered).在无为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宏观上的引路者、旁观者、指导者,无为而无不为,使学生在实际操练中体会语言规律,在习得中获得自然的运用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独树一帜。这一伦理思想在当时客观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小兰 《高中生》2014,(3):58-58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与嫉妒心强的人相处时,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来对付他们。因为嫉妒心强的人是多疑、爱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将嫉妒心强的人当作普通人来看待。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与其费尽心思去琢磨如何防备嫉妒者,不如来个“无为而治”,落得个“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丽娜 《职业技术》2004,(11):34-35
采访郎学初不是因为她是什么大红大紫的名人,而是一直以来始终被她不瘟不火、宁静淡泊的处世风格和对生活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态度所深深吸引和震撼.  相似文献   

12.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化思想言约文丰,博大精深。老子教化思想遵循"遵道而行"的教化原则,坚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教化方式,并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教化要求。老子认为,不但治国要"无为",教化也要"无为"。"不言之教"是身体力行的教导,是一种大道之教。在老子看来"为学"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获得"为道",即实现"绝圣弃智"。把握了常道,自然就可超越直接经验而达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老子的教化观对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无为而无不为”是一个模糊的理论判断,从思维特点看,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华,显示出了生命保全的智慧。从理论实质和社会践行上看,暴露出了其没落的虚弱性和消极颓废本质。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中的"无为"又称为"无不为",二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它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适时而动,该为时就为,不该为时就不为。  相似文献   

16.
<老子>中的"无为"又称为"无不为",二者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它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适时而动,该为时就为,不该为时就不为.  相似文献   

17.
“无为”是老子学说中的主要内容。在老子的体系中,“无为”是一种手段,“无不为”是目的。“无为”是通向“无不为”的途径,“无不为”是“无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阐释,来对当今社会中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一个全面的剖析.在这个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作为社会的普通一员到底应该持一种怎样的处世原则,用什么样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怎样去实现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将是我在这里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无为"语出《老子》,老子五千言核心思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本义是脚下的道路,引申为方法、途径、规律等意义。"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硬行强为,顺其自然"的意思。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相似文献   

20.
管理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定学得来,也很难教得会,嫁接和移植都不是良策,它往往是一位校长的个性使然、阅历沉淀和学养所致。当校长,并非是我原初的人生理想,但既然做了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