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教育是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中心的环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像科学家一样去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许多教学活动过程都要求学生观察,在观察中了解事实的真象,发现观察的结果.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活泼、自主性强,但凡观察活动都是很高兴的、教学气氛显得"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2.
走近观察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材通过一系列符合学生感知事物规律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到观察方法与技能的训练。1.让学生经历按观察内容和观察顺序观察的过程系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科学教学的基础。本册教材观察的对象蕴涵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观察”是学生了解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各种事物特性的最直接的方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观察。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贯穿于整个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在科学教材中,观察活动的设计并不是无序的,而是非常有层次的。科学教材就是由一个个有结构层次的观察活动组成的。我们来分析一下《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教科版)中,有层次构的观察活动是如何体现的:1.教材的观察结构。观察→描述→引起新的观察整体(大树)→局部(叶)一个维度(颜色、大小)→一小系统(完整…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现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加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1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进而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生命现象,是成功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详细分析、研究生物学教材,联系实际,精选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为主的探究性活动,教学中尽量以探究性的引导活动代替结论性的讲解.  相似文献   

6.
所谓观察,就是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事物的方法.一种是对突发事物的观察,称为被动观察;一种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即将出现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叫做主动观察.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可见,学会观察是何等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教师直接教授能达到的,需要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才能形成.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技能,教师要有计划地、系统地培养和优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才能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亲自的体验形成科学观察的感性认识,形成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达到观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沈园园 《成才之路》2011,(14):12-12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观察。科学观察只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但它却是贯穿整个探究活动中的灵魂。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是科学课堂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伴随兴趣,明确目的、多维创新、结合记录等途径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真正使科学观察成为学生的课堂习惯,甚至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知识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运用科学观察方法可能了解更多的事情。能力培养目标:学生通过亲历观察树、学写观察记录、拓印树皮等实践活动,培养科学观察能力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究能力。情感培养目标: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观察活动中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学生从中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把握教材教学重点:通过开展科学观察活动,学生体会到,运用科学观察方法可以了解更多的事物。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阶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而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观察,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小学的科学教学过程。科学教材中观察活动的设计是非常有结构性的,科学教材就是由一个个有结构性的观察活动组成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观察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用眼睛看,他们的观察则是不全面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依赖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验证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科学素养,所以科学实验仪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意义重大,是实现学生科学启蒙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首要条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观察,因为科学是一门实验探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对周遭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以此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化学的认识过程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学中最直接的任务之一.然而,就目前学科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操作、实践学习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察与思维能力方面,在分量和强度上都显得不足,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相似文献   

13.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抓住观察契机,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适当进行观察方法的传授,并将观察实践拓展延伸至实际生活中,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斌 《华章》2010,(1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提供动口、动手的活动机会,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活动,才会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对于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儿童而言,一切思维活动都始于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收集证据的方法之一,而且贯穿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因此,在科学观察课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要学好科学课,就必须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通过自主、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训练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充分动手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口、耳、脑等各种器官,使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吴永发 《教师》2012,(21):111-112
在《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亲自参与学生的种植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观察探究的问题。在观察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观察记录促进学生认真、细致、真实地观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应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参与观察活动。教师还应引导家长参与种植,保证学生能将科学观察活动进行到底,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一、注重科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在美国小学的科学教育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科学发现的结果──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科学活动,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在这种课程中象科学家一样观察、思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美国小学科学教育中,强调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测量、交流、推理和实验等智力技能。在观察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注意事物与现象的变化,比较事物之间的异同。教师鼓励学生把分类与观察相…  相似文献   

19.
化学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文章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建立科学的本质观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等四个维度去谈了课堂教学中把探究过程作为科学探究目的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观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在《科学》课程中,观察也是学生最早认识并实践的一项技能。对于《科学》这门课程来说,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它渗透在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是否具有认真的观察习惯、良好的观察品质,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