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教文汇》2014,(16):F0004-F0004
汉斯·冯·奥伊勒·歇尔平(瑞典,1873—1964年),因在糖类发酵及发酵酶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
《科教文汇》2014,(20):F0004-F0004
汉斯·非舍尔(德国,1881—1945年),因在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索性质及结构方面的杰出成就,于193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3.
《科教文汇》2013,(19):F0004-F0004
弗里茨·哈伯(德国,1868—1934年),因对单质合成氨的研究,于191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4.
《科教文汇》2012,(24):F0004-F0004
爱德华·布赫纳(德国,1860—1917年),因发现非细胞发酵法,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5.
《科教文汇》2014,(22):F0004-F0004
卡尔·波斯(德国,1874—1940年),因实现高压合成技术,于193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6.
《科教文汇》2014,(23):F0004-F0004
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德国,1884-1949年),因发展高压合成技术,于193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7.
《科教文汇》2014,(26):F0004-F0004
欧文·朗缪尔(美国,1881—1957年),因在表面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8.
《科教文汇》2013,(26):F0004-F0004
弗雷德里克.索迪(英国,1877—1956年),因在放射性研究方面的成就和提出同位素概念,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9.
《科教文汇》2012,(6):F0004-F0004
埃米尔·H·费歇尔(1852—1919),德国化学家。因对糖类和嘌呤类有机物研究,1902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0.
《科教文汇》2014,(15):F0004-F0004
阿瑟·哈登(英国,1865-1940年),因在糖类发酵及发酵酶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登,1865年10月12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882年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1.
《科教文汇》2012,(14):F0004-F0004
威廉·拉姆塞(英国,1852—1916年),因发现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于190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拉姆塞1852年10月2日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哥白金汉郡海威科姆。他从小聪明过人且接受良好的教育,用8年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12年的规定内容,被格拉斯哥学院破格录取。1870年,  相似文献   

12.
《科教文汇》2013,(16):F0004-F0004
理查德·威尔施泰特(德国,1872—1942年),因发现植物色素和叶绿素的化学结构,于19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3.
《科教文汇》2014,(32):F0004-F0004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美国,1893—1981年),美国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因发现了重氢——氘,于193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4.
《科教文汇》2012,(11):F0004-F0004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1859—1927),瑞典物理化学家,因提出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于190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5.
《科教文汇》2012,(32):F0004-F0004
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德国,1853—1932年),因提出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原理及氨的催化氧化,于19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6.
《科教文汇》2012,(10):F0004-F0004
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因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分别于190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7.
《科教文汇》2012,(35):F0004-F0004
奥托·瓦拉赫(德国,1847—1931年),因研究脂环族化合物的杰出成就,获得了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瓦拉赫l847年3月27日出生于德国格廷根一户农民家庭。农家的艰辛生活造就了他刻苦耐劳的性格。瓦拉赫从小受到了父母的严格管教。父母最初为他铺设的成功之道却难以实现,因为他的兴趣并不是在父母所希望的文学和艺术上。当他重新选择自然科学为终生事业时,他的潜力立即被激发出来。1865年,瓦拉赫进入格廷根大学学习化学,从师于德里希·维勒,  相似文献   

18.
《科教文汇》2013,(23):F0004-F0004
瓦尔特·H·能斯特(德国,1864—1941年),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和在化学热力学研究上的贡献,于192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9.
, 《科教文汇》2012,(2):F0004-F0004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因发现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1901被授予首届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0.
《科教文汇》2012,(17):F0004-F0004
阿道夫·冯·拜耳(德国,1835-1917年),因在靛蓝、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于190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拜耳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先后在柏林大学、波恩大学、海德堡大学学习,曾师从于R.W.本生和凯库勒。1858年,拜耳获柏林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872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875年去慕尼黑继李比希的任职,直到1915年退休。1886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17年8月20日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