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宁汉对峙局面给汪精卫提供了左右逢缘、钻营利用的机会,汪精卫也因此成为打破平衡并影响时局的砝码,这构成了罗易对基信任的基础,也是罗易泄密事件发生的客观环境。罗易本人对小资产阶级的双重性认识,奠定了他向汪粗卫妥协退让的思想基础;罗易与鲍罗廷、唐生智等人间的矛盾又催化了他走向对汪消极让步的极端,以至于最终做出把紧急指示向汪精卫泄密的非理智选择,从而给汪精卫提供了公开反共的口实。  相似文献   

2.
导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泄密事件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大环境的需求:(2)学生个体的需要;(3)不法分子为经济利益所驱动;(4)考试管理的漏洞。针对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如下改革:(1)改革高校学位授予制度及社会的有关用人制度;(2)改革大学英语考试及其制度;(3)加强考试管理,  相似文献   

3.
一位数学教师在一次考试后发现,有位学生竟然一道题都没有做对。他气愤极了,便狠狠地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转而一想,他又觉得不妥。一番慎思后他写道:“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知识和智慧。”在多年后的校庆活动中,一位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学者,紧紧地握住这位教师的手,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那次数学考试,您给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让我找回了自我。”  相似文献   

4.
读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花园,在几所小学附近,一年四季鲜花不断,五彩缤纷。美中不足的是,尽管牧师认真看管,学生们在上学放学的途中,总喜欢在花园徘徊,流连于花丛中,并顺手摘上几朵带走。后来,换了一位牧师,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私摘或毁坏鲜花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这位新来的牧师有什么“秘诀”呢?一天早晨,一群学生走过来,其中一位小男孩走近牧师,问道:“爷爷,我能采一朵花吗?”“你想要哪一朵?”牧师和蔼地问道。小男孩很仔细地看了一会儿,选中了一朵开得正艳的红色郁金香,“这朵行吗?”“这花归你了。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你…  相似文献   

5.
学校楼道的木门被踢破了。可怜的门,自打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学生们正值淘气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学校为此伤透脑筋,不仅利用校会、班队会进行了多次专题教育活动,还先后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我是门,我也怕疼”“足下留情”“在这里,用手才是文明的”……可是并不见效,门痛苦的呻吟仍然清晰可闻。木门被踢破的那一天,管理员找到校长:“干脆,换成大铁门,他们脚上不是长牙吗,那就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  相似文献   

6.
星期一上午,小A很早就来到了学校。今天轮到他值日,他必须赶在同学上早读课之前打扫教室。  相似文献   

7.
遭遇伪教育     
学校应该是纷繁俗世、喧嚣红尘中的一方净土,是教人向善求真、积极用世的一片圣地,雕塑灵魂,指引德行,让受教育者在相对纯洁的环境中习得为学为人的正确态度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也使施教者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以自身的学识修养而不仅仅靠说教来实现教育,达成教育,完善教育。  相似文献   

8.
吴志芳 《英语辅导》2010,(4):134-137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有关维基泄密事件的连续报道进行了隐喻分析,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探讨隐喻是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维基泄密事件,隐喻生产者又是如何通过隐喻选择引导并影响大众对此事件的看法的。  相似文献   

9.
10.
育人重要的是育心,这是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我们知道,初中生想象思维比较好,而抽象思维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可以靠近学生,利用自己知识的优势,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帮助他们加深理解,透彻理解,加深抽象理论在他们大脑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哲理故事能简洁明了、直观形象、一语中的。直接诠释清楚理论指向,让学生在事例中,身临其境的语境中体会、细化抽象理论,把语言符号生活化,创设“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和知识渗透。  相似文献   

11.
爱的相逢     
高一期中考试之后,学生们的情绪起伏比较大。这是他们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不仅仅是对半个学期学习成果的检测,也关系到他们在班级的排名,尤其是对那些自尊心和进取心很强的同学来说,更容不得半点闪失。有几个学生到我办公室看着看着成绩就哭了。在批改周记时,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是班上的学生小丽写的。  相似文献   

12.
早自习课上,我按照惯例在教室里巡视,当我走到郭丽娜同学身旁时,她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接着用手指轻轻指着打开的练习簿。等我凑近了练习簿,她说:“谢朓楼的朓应该读tiao。”我这才看清,她的练习薄中央用铅笔工整地写着这么两行字:朓读tiao,现代汉语词典P1253。我猛然想起昨天教学王维的《汉江临朓》、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相似文献   

13.
许丽 《天津教育》2004,(5):28-28
有两位年轻的女教师愉快地走进各自的教室。A教师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A教师的名字)遗像”四个大字;B教师发现教室的一面墙被涂成了黑色。看起来,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这两间教室了,可结果却完全出乎我们的想像。A教师面带笑容地对着画像端详了片刻之后,转脸环视全班学生,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知道是什么字呢?”当她从学生们的表情中读出画像是王小虎的“杰作”之后,便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一个‘遗’字。”“为什么呢?”A教师追问。“因为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  相似文献   

14.
“难得糊涂”是清代书画家、学家郑板桥题过的一幅名的匾额。它代表的是一种处世哲学。作为一名教师,当遇到孩子们说谎时,与其声色俱厉、大发雷霆,不如学一回郑板桥,“糊涂”一次。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则故事:柯里亚准备作弊,正当他把两手伸到袖筒里,要取出答案时,他的目光突然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了,老师急忙把目光移开了,他从主考人桌边站起,沉默地走到窗前。柯里亚呆住了。等到他上前应考时,那位老师离开了教室,直到他答完,老师才又回  相似文献   

16.
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师生心灵沟通的艺术,正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重要性。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无论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总是有问必答。  相似文献   

18.
教育智慧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看过一部美国电影,片名已经模糊了.主题是讲述一位老校长如何管理一所纪律很差的学校。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个校长比较“无能”,一点儿也不可怕.甚至有点软弱可欺。他们预期,此校长会同其他几位前任校长一样,干不到任期结束就会“气急败坏”地要求调走。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就是这样一位白头发老校长娴熟地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9.
走进童年看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建刚 《师道》2005,(11):11-12
那天教室后面坐满老师,这对我们这群村小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事。我们兴奋又紧张。上课了,我听得很认真。快下课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上黑板做习题。我把手举得老高。老师从我眼光里看出了自信,就叫了我。等我做好题目回到座位,一看,哎呀,错了。老师开始批改黑板上的习题,老师说这题弄错了,谁来订正。我又一次把手举得老高,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能做出正确的来。可老师的目光再没有看我,老师叫了另一位同学去做。下面的事我不记得了,但当时那种强烈想获得第二次机会的心情,二十年后仍是那么清晰。  相似文献   

20.
当一个孩子犯错误后,他最期盼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是得到别人的谅解。不错,但他更期待一次暴风雨般的批评,来冲淡内心的歉疚:我犯错了,受到应受的批评了,扯平了,两清了,结束了。但批评是否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学生的成长中,师长的教导是外因,而起到根本作用的是内因,是学生自己。因此,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尤为重要。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