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学生作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  相似文献   

2.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和“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地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维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和“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人格已经人为折损了。翻阅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一致的“精神套路”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一味宣扬“立意要新”的衡量标准。 在作文教学中“立意要高”这…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母语感悟和文学才情,学生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从“统一说话”滑向“双重人格”。究其缘由,大致有三:  相似文献   

5.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  相似文献   

6.
陈锁明 《辅导员》2014,(14):56-57
刚才,几位老师都对“体验式教育”作了介绍,他们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几个层面讲述,所以,我就从综合层面来讲,谈一些我个人的想法。 温水煮青蛙在我们讲“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温水煮青蛙——把两只青蛙放进温水里面。然后加热,因为比较舒适,所以当青蛙意识到水越来越热,准备跳出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陈鑫 《广西教育》2005,(10A):41-42
新课改已经全面启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学生喊出了“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让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我们留意这份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进发出喜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当我们在课堂上执行某些强制操作的时候,当我们在“无意识地”履行教师的权威时,是否想过在“控制”的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负面的影响?是否考虑过已经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感情或权益?当我们在计算机教室上课时,是否会意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潜藏”着伦理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自己作文的优势很明显,但在其热闹的背后,仍是有缺失的。面对幻想还是现实——谈题材的选择、“总统”还是“平民”——谈“我的角色”定位、“平实的”还是“时尚的”——谈语言的运用这样的现状,我们既有欣喜,也有遗憾,当学生在创新题材、彰显个性的同时,把身边的生活忘却了;当学生在崇尚时尚的时候,把传统忘却了;当学生大喊着“我真棒”的时候,把合作、团结忘却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实,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彭荣 《湖南教育》2011,(2):62-62
在"青春读物"高歌猛进、泥沙俱下的时候,却没有人出来分辨什么是鲜花,什么是荆棘,什么是罂粟,任由我们的青少年在采摘时被扎得满手鲜血淋当“超女”在电视媒体上红极一时的时候,当芙蓉姐姐宝刀不老走东串西的时候,当犀利哥的长风衣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当各路“学术明星”四处签名售书的时候,当出版社“策划至上”推出一个个主打青少年学生青春读物的“明星”的时候,我们看到:如今已进入一个全民“造星时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指导思想几乎成了教育界的共识。的确,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应该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但当这些理论回到它的本身关照,即回到教育生活中去的时候,当我们试图把这些操作的理论变为理论的操作的时候,忽然发现许多问题实在值得我们去做更全面深入的思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听到学生对学校教育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就不多理解我们一点,多为我们想想”?而我听到老师对学生抱怨最多的一句恰恰又是“这…  相似文献   

12.
“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郭沫若《凤凰涅槃》 关于“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的反思。当学生的时候是“学”知识,当教师的时候是“教”知识,只知道知识是从学校和书本上获得的,从没有想到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课堂外的知识,生活中的知识。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使我对“知识”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只有重视学生个人的知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梁桂 《广西教育》2004,(1B):24-25
“愤”“悱”源于孔子的《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当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中有了体会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恰到火候的启发,它要求教师不能坐等学生的“愤”“悱”,而是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教育影响学生,并在教育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就是用自己的榜样诱导学生。那么,教师应如何为人师表呢?笔者以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五“表”,即在仪表风度、言语习惯、行为举止、学识才能、倾注爱心等五方面以身立教,为学生作表率,成为学生的楷模,从而熏陶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和沟通学生。一、仪“表”当教师站在学生面前,还没有开口的时候,教师的仪表已经在向学生说话了。教师的仪表是为…  相似文献   

15.
当WINXP系统崩溃或者变得越来越慢的时候,我们大多想利用“系统还原”功能来挽救我们的系统。可有时候事与愿违,我们发现,“系统还原”并不是万能的,当初我们建立的“还原点”已经不知去向了。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以避免此类悲剧的“再生”吧。  相似文献   

16.
“唉。真烦人,明天又要考试了。在学校里老师考我们,在家里家长考我们,整天考考考,当家长老师的就知道出题考我们,我们这些学生可真是倒霉透顶了。什么时候我们也来考考他们呀?让他们也尝尝这考试的滋味……”准又是聪明的“调皮鬼”代云飞。他今年11岁了,脑袋瓜儿特好使,又特好提问题,可就是好“惹是生非”,整天把班里闹得“鸡犬不宁”,经常有同学打他的小报告。这不他又在发牢骚,“扰乱民心”了。不行,得想个办法制制他。怎么办呢?对他我可是“仁至义尽”了,可就是不见效。他凭着自己的那股聪明劲在班里还颇有人缘呢。如…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另一位学生,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室去。陶先生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块糖奖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  相似文献   

18.
受传统作文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仍是学生最忧愁的作业,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作文中的学生成了一个灰色的生存群体.对语文教师来讲,作文教学是他们的一段沉重的心情故事,简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的模式、套路、技巧的训练的时候,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已经锈迹斑斑,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折损.不可否认,现在的小学生的习作现状确实很"骨感".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说相”吉月木当我们还是婴孩的时候,父母、祖父母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教导、逗引我们早日吐出人生第一句话。然而,当我们真地开始学习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时,他们却全然变换了态度,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注意“说相”;稍稍长成时,更是以千古至理名言─—“沉默...  相似文献   

20.
“刚才你去的时候,他在zuò什么?句中zo6应该写为“做”似乎是毫无疑问的。然而我们发现在一些对外汉语教材里,是“做”的地方却出现了“作”。例如:你什么时候儿作作业啊我看了电视就作完作业作练习作了很多中国菜作裤作得不好爸爸让孩子作什么。另外还出现了“作句子”。动词“作”这样的用法不合平习惯,看上去总觉得别扭。所谓“作句子”实不可取,通常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