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能 《陕西教育》2009,(9):59-59
好学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许多问题。一个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在钻研思考,而他提出什么问题以及他所提问题的深度则反映了他的思考方向和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人类历史上许多导致社会进步的重大发现和发明创造都是与发明创造者能够通过思考发现问题这一特点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错过     
最近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做事情,心里总是想着错过的他。 和他相识是因为他面试。我高他一级,当时我研一,他是来我们实验室参加考研复试的,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他找我请教一下面试的问题。当时我见到他,心里想:这个男生长得真帅!帮他解答完问题后,也就忘记了这回事和他。  相似文献   

3.
时间一长,刘甲第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习惯,不论谁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回答得面面俱到。我们班同学刘甲第偏科严重,政治和历史回回拿第一,数理化一塌糊涂。许多同学不明白,问他考政治和历史有何诀窍,他总是避而不答且诡秘地一笑。我与他是上下铺,有幸得到他的“秘笈”。他说:“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海洋,它极其深刻地高度概括了教育问题的各个方面。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宝库中,核心问题论述育人的问题。这是毛泽东论述教育问题的焦点,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精华之所在。他论述育人问题的特点,就是从来都不作出书斋式的论述,而总是根据当代最先进的哲学理论学说,站在时代潮流的最高度。从整个无产阶级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出问题,并以此展开他的论述。我们学习和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必须把握住他的这一个宏大的构思,理解他论述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他心知问题一直是西方心灵哲学中的热点话题,历来众多的思想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说,然而这些解说并不能令人信服。通过对他心知问题的内在涵义和研究现状的分析论述,对有关他心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听说你很孝顺,可是你是否停止打你的父亲?”这样的问题谁能回答?无论另一个人如何回答,都证明了他的不“孝顺”——不管他停止不停止,他都已经“打”了他的父亲。在现实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人是很让人反感的。但如果只是反感,他还是很得意,只有揭穿他的荒谬,他才玩不下去。其实,我们不仅可以有理由拒绝回答他的问题,而且可以指出他根本没资格向我们提出问题——他的问题在逻辑上本身就不能成立。我们检验一下问题给定的条件和选择的内容,就找到了狐狸尾巴:原来,给定的条件“孝顺”和选择的内容“打父亲”是相互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宋恕考察了所处时代中的妇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妇女解放思想。他的著作涉及了男女婚姻自由、女子缠足、兴办女学、严禁娼妓以及封建社会中对男女道德评价的二重标准等问题。他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不合理性,并提供了解决方案。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他的生活经历促成了他对妇女问题的思考。他的妇女解放思想和当时的维新派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了女子意识的觉醒。虽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但他妇女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康熙的天道观是他关于客观世界的本原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理论。他和西方的哲学家一样,试图回答客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虽然他没有象西方哲学家那样,提出“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但他却提出了天、天的作用及其与人的关系是什么的问题。他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辨识,就构成了他的天道观的理论体系。然而他的天道观却包含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论孔子之死     
死亡是人生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哲学家所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孔子的学问是生命哲学,对死亡的意识和认识自然成为他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孔子的死亡观具有积极入世的理性主义,他一生亦积极实践这种死亡观,他的生命成为他学问最好的脚注。孔子之死,成为他人生之中最凝重,也是最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身心关系问题和他心知问题是心灵哲学两大核心问题,关于这两个方面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是心灵哲学的两大难题。身心关系的思想和他心知的思想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先理顺了身心关系,才能更好的处理他心知问题。在众多学派中,分析哲学学派承认他心知的存在,形成了自己关于身心关系的理论,但是分析哲学内部也存在着分歧。  相似文献   

11.
把握现在     
古时候,有一个日理万机的国王。有一天他忽然想弄明白这三个问题:什么是最重要的时候、最重要的人和最重要的事?他把这三个问题请全国的人解答,没有一个人能够答得让他满意。后来,他微服出访,去问一个隐士。这个隐士正在田里耕种,国王也就帮他种田,并且把三个问题说了几遍。隐士只是不答。  相似文献   

12.
概率的产生     
德·梅勒是一位军人、语言学家、古典学者,同时也是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赌徒,他经常玩骰子和纸牌。虽然他不是一个全职的数学家,但他经常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和思考赌博中出现的一些有深度的问题,“点数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次,德·梅勒的问题是:假设两个赌博者(德·梅勒和他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学精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一个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能力质疑。当他有了问题和疑问后,他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践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儿子上学校体育课在跳木马,老是跳不过去,老师说他可能是胆量问题。我们和老师都鼓励他,而且保证不会有安全问题,可是他就是不敢跳,最多坐在木马上。老师在学校不可能单独总指导他一个学生,我们做家长的在家里怎么帮助他呢?  相似文献   

15.
刘少奇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位具有很强问题意识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他的问题意识是他所处时代的声音,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刘少奇提出的一个又一个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全国人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征程上不断前进。他的问题意识具有注重原则、重视反思和强调自主学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是什么? 1.问题是一个不稳定系统 如果对某人来说,一个系统的全部元素、元素的性质和元素间的关系都是他所知道的,那么这个系统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稳定系统.如果这个系统中的某些内容是他所不知的,那么该系统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问题系统,即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系统的元素、性质和关系都是有关数学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问题情况的不同,决定了我们解决学生个体问题时,须遵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的原则设计教育方案。具体说来,就是分类指导,对症下药。一、行为问题反复矫正对于个别学生行为上的顽症,须持之以恒给予矫正,规范为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A校牌经常弄脏、弄坏、弄丢,老师遇见一次提醒一次,第一周发现十次,每次都帮他戴好,问他为什么,他都说忘了(我坚信他真忘了,没有形成习惯),然后与他一起想办法改变现状,不责备、惩罚他,而是暗示、帮助他。第二周只暗示了他5次,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他非常不好…  相似文献   

18.
一、多角度考虑问题 达·芬奇认为,为了获得有关某个问题的构成的知识,首先要学会如何从许多不同的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他觉得,如果他看待某个问题的第一种角度太偏向于自己看待事物的通常方式,他就会不停地从一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重新构建这个问题。他对问题的理解随着视角的每一次转换而逐渐加深,最终他便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论伽达默尔解释学经验的特征及其对他者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没有集中讨论过他者问题,但他的解释学暗示了与该问题极为相关的线索。他通过解释学经验阐述了人是具有当下性、有限性、开放性、否定性和被动性特征的历史性存在。这些特征说明人不是无时间的先验存在,而是历史性的经验存在。与通过笛卡尔式反思确立的先验性主体不同,经验性的人是在与他之外事物的关系中存在的,因此是他者得以呈现的领域,是他者问题得以探讨的前提。解释学经验所揭示的经验性人的特征对他者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儿子来说,自然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魔力的地方。从他出生伊始便开始了探索,每天不停地看看、摸摸、敲敲、尝尝,每样东西都让他觉得好奇,每一种体验都让他觉得新鲜。儿子今年10岁,从小就爱问“为什么”,如小鸟为什么会飞?花儿为什么是各种各样颜色的?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这些奇怪的问题把他的小脑瓜子填得满满的。而我和他爸爸,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有时实在没把握,就查阅一下资料或请教他人,力争给他最完美的回答,从不轻易地说:“小孩子家,哪来这么多问题?”相反,他每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便会对他进行一番鼓励和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