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话说关中 面     
《陕西档案》2009,(6):56-57
我不是陕西人,但在西安生活已整十年,现在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的古城,尤其对陕西传统的风味美食喜爱有加,但对它们承载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民俗文化却知之甚少。偶尔在报上看到一篇关于关中 面的短文,使我对这一道美食有了一些了解,在此拿来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真的是中年人的好朋友.人生遇到什么事情了,读读苏东坡,总能挖到点宝藏,获得一点释然. 作为"饕翁",与他有关的美食包括"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墨鱼""东坡豆腐""东坡羹"等等.世人皆知他爱美食,美食能抚慰人的心肠.我对美食不感兴趣,倒是觉得他在专研睡眠方面对我很有益,遂想写点体会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胡大海  秦蓉 《青年记者》2017,(26):63-6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出就餐成为都市人的生活常态,人们对美食资讯的关注和需求也与日俱增.有需求便有“商机”,从2003年开始,美食节目便在全国广播媒体中遍地开花,时至今日,全国的广播美食节目已有上百个.广播美食节目已然成为争夺收听率、抢占市场份额的主打节目.涪陵人民广播电台美食节目《好吃儿》于2007年正式开播,是涪陵地区开办的唯一一档广播美食节目.节目开办以来,在打造广播美食专栏节目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吸引了大批固定受众,获得了美食行家、餐饮商家的广泛赞誉.广播美食节目繁荣至今十多年,看似模式固定,但如何迎接新媒体的挑战、跨过疲软期继续良性发展、达到收听率和经济创收双赢,仍然是广播从业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华书局成立一百周年和伯鸿叔陆费逵逝世七十周年的纪念日。每当我回想起伯鸿叔的面容,他那充满睿智、亲切慈祥的面容,就会久久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声声充满关爱的话语,好几次慈父般拍拍我的脑袋和小手,让我永远不能忘怀。这就是离我们而去已整整七十个年头的伯鸿叔。  相似文献   

5.
引子 1948年6月20日,宁夏省主席马鸿逵母亲去世,蒋介石为了笼络马鸿逵,请时任西北行辕主任的张治中代表他前去吊唁.借此机会,张治中携夫人、女公子及少数随行人员,莅临宁夏.马鸿逵对张治中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和感谢,非常客气,陪游陪宴,参观水利工程,攀登贺兰山阙,观看骑兵马术.数日之内,除了守灵时间外,几乎形影相随. 易君左先生时任兰州和平日报社长,作为随行人员,此次随张治中来到宁夏.他通过近距离观察,对马鸿逵有了较深印象.随后易君左写了一篇名为"西北二马"的文章,记叙他到西北后认识的两位西北边疆的风云人物:即时任宁夏省主席的马鸿逵和青海省主席马步芳.易君左为什么要写"西北二马"呢?他认为:"这两人在国内乃至国外人士的印象中都有点别致,说好说坏的都有,总之,他们是当代政治舞台上另一种典型."他通过个人的感观和直觉,比较细致地刻画了两位西北大佬的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6.
吴迪 《编辑之友》1998,(6):60-61
在近现代中国出版史上,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不分伯仲,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少年来,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夏瑞芳、张元济等已较为熟知.而对中华书局的主要创始人陆费逵却知之甚少。其实,陆费逵一生服务于我国书业38年,任中华书局总经理30年.并长期担任上海书业同业公会主席一职。他的一生对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变革.都起到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琳 《新闻世界》2013,(9):166-167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的纪录片,但它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它是以美食作为媒介,从而对美食背后的中华饮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但火的不仅仅是这部纪录片,其片中介绍的一些美食、人物、城镇等,同样也火了。也就是说,这些介绍在无形之中起到了广告宣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身上有一种文人雅士的闲适、恬淡和从容.他不仅是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而且是书法家、绘画家、美食家,堪称“多面手”. 汪曾祺素有美食家之称,他每到一处不食会议餐,而是专走小街偏巷,品尝地方风味的民间小吃,每每陶醉其间,自得其乐.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拌荠菜、拌菠菜、拌干丝、烧小萝卜、塞回锅油条,这都是他的拿手菜.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文人爱美食,古来有之,但懂美食,且能食出心得这就不是普通人所能够达到的了.汪曾祺深知美食三昧,那些寻常小食一经他的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感慨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汪曾祺笔下,美食不再是寻常的果腹,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一种艺术、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9.
陆费逵的同业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费逵(1886~1941年),字伯鸿,创办并主政中华书局30年,事无巨细必躬亲之,对中华书局的影响颇大.在与比中华书局早成立10多年的商务印书馆的竞争中,陆费逵不惧困难,锐意进取,显示出无比卓越的智慧.所以研究陆费逵在出版发行方面的同业竞争策略,带有较大的典型性,更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活色生香的英国美食节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会飞 《视听界》2011,(1):71-72
中国是饮食文化的大国,但国内的美食节目并不多。美食节目或是有偿信息——“餐饮消费向导”,或是猎奇的“美食好去处”,大量主导性的则是厨师现场做特色菜加独自,或是与一两位主持人互动来传授烹饪技巧,它们的收视率并不理想。笔者在英国学习期间,研究了英国的美食节目,发现其融合了旅游、文化、游戏、竞技、家庭等多种元素,已成为一种既讲究吃,又讲究吃得快乐、吃得有趣的新型节目形态。根据参与元素的不同,英国目前最新最经典的美食类节目可划分为以下七种类别:  相似文献   

11.
慈慧 《新闻世界》2021,(2):54-56
美食栏目在传统电视节目中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拥有着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但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美食栏目在内容、传播方式、运营策略上都面临着新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求变创新成为传统美食栏目制作者的重要课题。央视科教频道美食栏目《味道》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技术,改版升级为全媒体节目,且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较高的关注度,实现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美食栏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熟悉的味道》是一档由浙江卫视和千足传媒共同打造的美食传情类明星故事型真人秀节目,该节目打破了2016年综艺市场上美食类节目中"美食+明星+竞技"或"美食+明星+娱乐"的固有模式,以"熟悉的味道,爱要你知道"为主旨,主打"用心、用情"。本文在分析《熟悉的味道》节目特色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该节目对人文情怀元素的体现和运用,以期为我国美食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饮食这个最基本的生活元素.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电视节目形态的发展,美食节目也有了自己的专业频道,中华美食频道、美国美食频道、西班牙美食频道和亚洲美食频道这世界四大美食频道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青岛电视台如今也有了《健康新食代》、《美娱来了》、《大小S爱厨房》等美食节目.  相似文献   

14.
孙浩  叶小源 《东南传播》2021,(11):136-138
近年来,国产美食题材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作品的影响下,已经寻找到了新的叙事方式与传播模式.《早餐中国》《寻味顺德》《新疆味道》《舌尖上的重庆》等美食题材纪录片开始从地域特色、餐饮类型等方面分散发力,开启了美食题材纪录片的新纪元.在当下"群雄割据"的美食题材纪录片中,一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纪录片《人生一串》从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以小众化另类视角阐释了我国美食纪录片的多样性.本文以地域空间的建构、多重维度的用户参与、工匠精神的体现三个方面,从怀旧的视角对纪录片《人生一串》的艺术表达与叙事特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5.
凭借着平民化的视角、故事性叙事方式、诗意化的语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2012年一经播出便迅速走红.该片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固有的传统饮食文化以及蕴含在美食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尽管是以吃为主题,但该片的视角并不仅仅停留在对食材的烹饪技巧上,而是在呈现美食、发掘饮食文化的基础上,从人文角度去解读普通中国百姓的人生百味,引导观众认识理解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变化.该片所彰显的美学魅力和价值,给观众带了极高的审美享受,同样也引发了纪录片美学特征新一轮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2,(7):80-80
本人比较嘴馋,我是带着对食物的敬意拍摄《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几千年来是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了解有多少,中国美食的精髓在哪里,中国美食当中的智慧如何体现?带着如此多的疑问,在《舌尖上的中国》中会找到理想的答案。这个片子不完全是美食纪录片,是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翁杨 《传媒》2015,(12):40-42
美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总是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尊重普通食物的生长规律,发掘不同食物中不同的滋味及功用,创造出数不胜数令人赞叹的美食,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美食文化.伴随着电视媒体的诞生,美食类节目应运而生,成为电视媒体服务大众的重要内容之一.综观美食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数十年以生活服务类节目为宗旨和定位的发展之后,开始逐步走向多元化、多样化和娱乐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一百年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上书刚刚上任不久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对推翻清王朝后的中国现代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先后发表了《敬告民国教育总长》《民国普通学制议》《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新学制之要求》《教科书革命》等有关教育大计的建议和文章,  相似文献   

19.
《舌尖上的中国》 此纪录片以我国美食为依托,表达国人对于美食及生活的热爱.该纪录片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其选题更具亲和性,无关阶层、民族,获取了广大民众的认可,拥有了稳定的受众基础.该纪录片的成功之处,与其剪辑也有关系,采用碎片式的处理技术,把差异化的美食衔接在一起,向受众展示出相同食材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以美...  相似文献   

20.
在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南边,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巷子.与人们印象中烟雨江南清静幽长的小巷不同,这条巷子可是闻名中外的美食一条街,是吃货们的聚集地,而且它还有个颇为任性的名字——太监弄.作为国内唯一一条以太监命名的街巷,太监弄一度还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初闻这巷名,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会感到疑惑.这以美食著称的街道怎么会有这么雷人的名字?它与太监又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