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之林的瑰宝之一,早在12世纪就产生了较为完备的戏曲艺术,比欧洲歌剧艺术的形成早400多年。从广义上讲,戏曲艺术是地道的中国“歌剧”。豫剧是河南的乡土之音,是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豫剧以其丰富的艺术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美学特征,在中华民族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豫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剧种。20世纪90年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豫剧也…  相似文献   

2.
我国戏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历史悠久,《梨园春》作为河南电视台的一档电视戏曲栏目,依托现代传媒的优势,把传播优秀的河南地方戏曲艺术作为自己栏目的宗旨,在继承中国历史上戏曲文化交流传统的同时,弘扬了中原文化,宣传了河南形象,成为河南省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戏剧在表演时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就使戏曲艺术具有“写意性”的内在特征.戏曲艺术的“写意性”包括“生活写意性”、“动作写意性”、“语言写意性”和“舞美写意性”.这些基本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与风格.  相似文献   

4.
张平 《考试周刊》2012,(6):32-33
《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在1994年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十多年来,它以创新的理念,优秀的艺术,独特的魅力在中国创造了一个神话,成为河南卫视的一个名牌栏目。对繁荣电视文化事业,推动河南戏曲的发展。以及弘扬民族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艺术最为突出的特色在于它的"参与性",即吸引欣赏者亲身"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去,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戏曲艺术,也正是"参与性"给戏曲艺术带来了持久性艺术魅力.影视艺术在剥夺了欣赏者的"参与"权利之后,随着网络电影的出现,"参与性"传统又重新恢复,21世纪的艺术不仅可望重新恢复持久性的艺术魅力,也可望带来艺术的全面繁荣.而"参与性"之所以能产生持久性艺术魅力,是因为它蕴涵了"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戏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本文以国家非遗戏曲亳州二夹弦引入校园为例,探讨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推进校园文化艺术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豫剧是我国有着鲜明艺术特征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们中国千年戏曲文化的重要部分,豫剧艺术同时也代表着中原文化精神。豫剧充满了民族特色与艺术品格。本文通过分析豫剧的艺术价值,进一步对豫剧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爱京剧     
京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草药、水墨丹青一样,都是中国的国粹。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豫剧、沪剧、秦腔、黄梅戏,能在其中独占鳌头,京剧一定有着别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戏曲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娱乐形式之一,有“文以载道”的特点,兼具娱乐、教化、规范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娱乐形式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传统的戏曲艺术等表现形式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现代豫剧《焦裕禄》自演出以来,深受党员干部和群众喜爱,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它的本质就是通过“文以载道”的形式,给观众以心灵思想上的教育,将戏曲表达的文化观念传递给观众。而文化理解促进了价值认同,达到了戏曲教化、规范世人行为的目的。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丹 《华章》2011,(23)
豫剧是中原地区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戏曲,作为一名在地方高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对豫剧这一地方戏曲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并注重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学习和艺术传承.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音乐课堂这个基础阵地,勇于和学生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学生对家乡的戏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热爱和传播它,从而达到保护、继承和发展豫剧的作用.使地方戏曲这个民族传统文化永不流失,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1.
豫剧新歌以传统豫剧唱法为基础 ,运用歌曲的旋律和结构 ,吸收中外民族、美声唱法的优长 ,而成为深受欢迎的独立的艺术表演样式。与服从剧情的戏曲唱段相比 ,豫剧新歌对音乐形象塑造的变革 ,唱法、表演、伴奏的创新 ,既不离豫剧之本 ,更突出现代色彩 ,着力于现代社会的艺术传播。豫剧新歌不仅是戏曲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崭新样式 ,而且对传统戏曲与时俱进的革新发展具有众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将传统戏曲中脸谱造型、色彩、服饰等符号语言融入到动画创作中,不仅为动画注入了新的创作元素,在艺术形式和审美特征上表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内涵,同时动画作品中戏曲文化元素的再创造,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提升了动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推动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为真正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提高中小学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我国的"国粹"事业发扬光大,笔者倡导在音乐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木兰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母题,在古代诗歌、戏曲和说唱艺术等艺术形式中都显现出它的身影。这样的经典在传承中形成了很多家喻户晓的精品,其中包括我们文中提到的《木兰从军》和豫剧《花木兰》,而经过改编创作的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在重新塑造经典的前提下,吸收并利用了大量传统戏曲中的元素,尤其以豫剧最为显要。本文我们首先从《木兰从军》入手,以豫剧《花木兰》为代表,分析《木兰从军》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戏曲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的产生由其特殊的审美机制决定,与其特定的形式要素有密切关系,并与整个审美传统、文化系统血脉相连。认识其中内在关系对理解古典戏曲的审美特征及思考其在现代化语境中的发展路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民族声乐在借鉴西方声乐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统戏曲为民族声乐提供了大量素材,促进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的发展也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发扬,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民族声乐的概念,然后阐述了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最后从唱腔、表演形式、演唱技巧、审美熏陶等角度分析了传统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增强对民族声乐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51-153
豫剧是中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仅次于京剧,居各地方剧种之首。特别是在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基础深厚,演出团体繁多,受众群体广泛,但其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堪忧。因此,邯邢地区豫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排演反映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现代题材和剧目,营造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环境,打造邯邢地区豫剧文化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使豫剧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繁荣,与时俱进,迎接豫剧艺术提高、发展、创新的新时代,努力实现豫剧艺术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戏曲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因其意境之美而具有独特魅力。戏曲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抓住戏曲本身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展现戏曲的意境艺术之美。戏曲课堂的教学体系建构要突出对抒情性意境、叙事性意境和表演性意境这三个层面的综合把握,从根本上展现出戏曲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梨园春》栏目开播以来,小至中原地区,大至全国甚至海外,掀起了一股豫剧热。较之当下一些地方戏的衰微,《梨园春》可谓是树立了一个传承民间文化的很好的典型。《梨园春》的成功之处在于立足传统,找准定位,还在于擂台赛形式和时尚因素的引入等。  相似文献   

20.
戏曲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因其意境之美而具有独特魅力。戏曲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抓住戏曲本身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展现戏曲的意境艺术之美。戏曲课堂的教学体系建构要突出对抒情性意境、叙事性意境和表演性意境这三个层面的综合把握,从根本上展现出戏曲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