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批改、讲评在习作教学中尢为重要,其中批改学生的作文是最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事,既费力,又不讨好。学生精心构思的一篇文章。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细致评批和评价,可每月几百篇的大小作文,教师要做到每篇部精批细改,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语文老师不去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营养,到时候也就会导致“江郎才尽”的。再说传统那种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老师讲评学生听的作文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无多大明显成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学生作文批改的效益,可以从以下两步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2.
谢超红 《教师》2013,(30):66-66
作文批改对于本来教学任务繁重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任课班级多,作文数量大,老师辛辛苦苦地改,费时又费神,而结果是“学生写,老师改,写完改完一边甩”,不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让我苦苦思索了多年,几经学习摸索,逐渐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操作性较强的作文批改教学路子——自主评改。  相似文献   

3.
闫枵宇 《辅导员》2014,(8):87-87
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病句。学生作文中大量病句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表达效果,更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从细节抓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减少作文中的病句。  相似文献   

4.
赵惠  杨丽 《教育艺术》2008,(5):49-50
作文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价就是教师的单边劳动,学生只管写作文、交作文,接受老师的批改,教师的精批细改,实在是劳神费力而又收效甚微。面对教师们用颈椎病换来的精批细改,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瞄上一眼,便将作文塞进抽屉,造成了教师评价的劳而少益,甚至徒劳无益。叶圣陶曾指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老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做由学生自己去考虑  相似文献   

5.
刘俨 《成才之路》2011,(13):25-25
作文批改是每一位中高年级语文老师的一大工作量。如何让老师巧妙地从烦琐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同时又能整合学生的作文能力发展?本学年,我担任了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想,从中年级习作起步开始,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在谈到作文批改时均感头痛。然而,老师逐句逐字的改过后学生又去看过多少呢?最多是看一看、最后的批语或多少分罢了。于老师来说,这真是费力不讨好,于学生来说也无多大补益。这样的批改既不能培养学生能力,又无益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病句。学生作文中大量病句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表达效果,更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从细节抓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减少作文中的病句。一、了解学生作文水平,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要全面真实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在接手之初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至少两  相似文献   

8.
高相平 《现代语文》2013,(7):122-123
作文教学是一块硬骨头,大多学生视写作如畏途,教师"改"作文也成了一件苦差事。常听语文老师聊起关于修改作文的话题,普遍认为改作文劳神费力不算,流于形式的评语只是浪费时间,对学生没有实际的帮助;逐字逐句"精心加工"的作文又使原作面目全非,老师的"代劳"没有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品质,反而限制了其思维活动。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与语文组的老师们进行交流时,大家都为作文批改的方法与效果产生了一些困惑:有些老师认为,任你精批细改、费时劳神,可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没有几个人能比较老师批改前后习作的异同,他们大多只扫一眼最后的得分,极少数同学会读一读老师给的总评;也有老师认为,为学生面批作文,苦于时间有限,只能找少数学生面谈,对其他学生有失公平;还有老师觉得,既然老师批改的作文,学生也不愿去认真领会,还不如让学生自己改,可这又与上级检查“精批细改”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纵观古今,哪位名人大家不是修改文章的好手呢?如何批改学生的作文,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好自己的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长期探索而又觉得较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批改方法,老师伤神费力地"批",学生无可奈何地"改",批与改时常脱节,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怎样才能做到既"批"得巧,又让学生"改"得对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改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又无奈的一件事,费时多不说,收效亦甚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对一篇作文读、圈、点、评,直至写出总评,平均耗时也要10分钟,而发到学生手里,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许多学生都是翻一翻,看一看,内心根本激不起一点波澜.反过来想一想,即使认真看,像作文中一些"书写认真,表达明白,注意修改"等评语对学生又有多少用处?面对这种费力而无效的批改方法,我们不得不反省一下,而研究高效省时的批改方法,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批改作文的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名师的幸福     
谈永康 《教育文汇》2009,(7):6-6,14
有一位语文教师说:“我的最大乐趣来自批改学生的作文:文中惊人之语,拨我疲倦之眼皮;偶有思想之佳作,惊我沉睡之灵魂。”实际上,有这种感受的老师为数不多。语文难教,作文难批——大凡语文老师,提及作文批改,摇头叹息的十有八九。  相似文献   

13.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头痛";一提起批改作文.很多老师都苦于"囊中羞涩",认为是费神费力又不见效的无用功.对于目前我国许多学校的大班额制和超工作量的语文教师来说,批改作文无非是一件很伤脑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参加工作已有二十余个年头,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沉重的负担,老师们呕心沥血,花费很长的时间全面批改,往往是把一篇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但对学生的帮助却不大。因此,怎样改进作文批改方法,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把语文教师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同时又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教育观念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法也应随之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笔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这种批改方式的优点是对学生的作文从内容、结构到语言、卷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批改。既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又指明改正的方法;既能表扬已取得的成绩,又能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批改使语文老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加之教学任务繁重,批改作文就成为教师的沉重负担。学生的多写多练和教师负担过重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且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却帮助不大。另外,大量事实证明,好的作文往往不是教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凭浓厚的兴趣,勤学苦练出来的。那么,怎样提高作文批改效率呢?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作文一写好后就交给老师,误以为批改不关自己的事。而教师终日埋头在学生的作文堆里,尽管批改得很仔细,出力甚多,学生仅仅看看分数和批语就抛到一边。这种教师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下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费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种教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秦彩芳 《成才之路》2012,(23):87-87
当前,作文批改似乎成了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一座大山。怎样才能把老师肩上的这座山搬走,不仅要发扬愚公精神,还得另辟蹊径——引导、发动学生互批作文,就能批出一片新天地。一、下放"民间"——批改"平民化"批改作文一直是老师的"专利",如果批改作文能从"庙堂"进入"民间",学生自己也能品尝为人师的滋味,孩子们怎能不喜悦,不激动呢?但学生的语文功底参差不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因为作文批改最为费时、费力,甚至有些语文教师一听说批改作文就心有余悸,然而作文是我们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人人皆知,所以,不容忽视,更不容逃避。如何轻松、有效地批改作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了一种轻松批改作文的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作文水平提高较快,特提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