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设计说明]许多文章中都有一些“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是文章描写的重点所在,或是有重要(深刻)的含义,或是贯穿全文的核心语汇(可以是为文主旨,也可以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可谓“文眼”式词语),或是文章结构上的锁钥(可谓“线索”).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这些“关键词语”为抓手,预设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想教学流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品味、咂摸,去着重理解、准确揣摩、深刻领会,可以起到重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的关键词语,是为教学方法中之“关键词语品读法”.这种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找准“关键词语”,这是教师对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教师课堂引导艺术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
《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一篇经典散文。欧阳修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了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笔者在分析课文时,主要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对文章进行鉴赏、悟读,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等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分析鉴赏能力。2.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形色宛然、具体可感的表现手法,感受作品的魅力。3.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核心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表现手法。2.体味作者在文中抒发难以言尽的人生感叹。  相似文献   

4.
钟冬娥 《现代语文》2009,(5):116-117
上公开课《安塞腰鼓》,这节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文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入手,视频播放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让学生欣赏之后谈一谈观后感,为进入本文的学习打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的预设是不全面的,课堂随时有意外惊喜和突发状况,所以要对原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及时调整和改变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本文是作者参加市级中考思想品德复习研讨课《笑对生活》的教学反思。从素材选择、问题设置和信息呈现三个层面谈谈优化思品课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正>《秋声赋》选在苏教版必修四"文以气为主"这个板块中,从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看,是从文章体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赋"的特点,进而体会作者蕴藏在文章中的独特的个性和气质。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特别是《阿房宫赋》是比较典型的赋体文,可以说学生对"赋"不陌生,但面对《秋声赋》的时候,学生又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做了一个课前的学情调查,要求学生把读《秋声赋》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优质课和课堂教学大赛层出不穷。无须讳言,公开课作为一种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宣传、推介好的教学方法的有益形式,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时下的一些公开课,也有一些做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优质课和课堂教学大赛层出不穷。无须讳言,公开课作为一种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宣传、推介好的教学方法的有益形式,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时下的一些公开课,也有一些做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学反思是教师的必备“功课”,然而很多老师往往对此不加重视。本文以作者进行的一堂公开课为例,分析了教学反思的方法与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解读《秋声赋》我们不妨从“秋声”入手。按词语的原生语义.秋声.应是在秋天出现的各种声音。既有风吹树叶的萧瑟声,也有果实落地的喜悦声。陆游有诗《秋声》,那是打猎练武,驰骋疆场的慷慨昂扬之声。那么,在《秋声赋》中,它又是哪一种声音?是实的,还是虚的?为何同一种秋声。同样的场景却唤醒了童子和欧阳子不同的审美体验?这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在观念和内容方面都引起了教学革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在语文公开课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做法,现简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行素质教育,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在观念和内容方面都引起了教学革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在语文公开课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做法,现简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举行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包括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大赛,解题比赛等等.我的公开课选的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四章《圆》中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在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后的内容.从内容上来看,它是前面两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它是《圆》这一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整章的重难点,可以说,能否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决定着是否能真正学好《圆》这一章.  相似文献   

14.
《秋声赋》英译文时有神来之笔 ,但译文疏漏之处比比皆是 ,尤其表现在误解原文 ,英语表述不当、未能再现原文风格等方面 ;本文旨在评析误译 ,品味佳译 ,深入探讨 ,以期获得与名篇相匹之译文。  相似文献   

15.
几乎每位老师都会为公开课精心设计教案,尤其是各类比赛性质的公开课,对教案的设计更是力求精益求精。殊不知这样的教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犹如一座围城,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较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可能全面  相似文献   

16.
“悲秋”在诗赋中是一个传统的主题 ,历代不乏吟咏之作。而秋声属于听觉 ,本是笔墨难以形容的 ,作者欧阳修却以他独特的感受 ,在屡遭贬谪的失意之中把难以捕捉的秋声写得有形有势 ,生动传神 ,我想正是由于他以恬淡宁静的心情去体会那悲凉的秋韵 ,展开丰富的想象才使得他对自然事理的感悟 ,以及对人生情境的反思都别具一格 ,不落俗套 ,与同类作品相比 ,本文既无失意的惆怅 ,也无身世的感伤 ,体现作者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首先是在夜读之时有声“入侵”引出下文 ,接着连设三喻 ,既运用象声词唤起人的听觉形象 ,又连用三个人所习闻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秋声赋》入选《古文观止》,堪称千古美文。本文从情致、学识和思想三方面解读《秋声赋》,涉及"六一风神"、童子形象内涵、赋的文体特征、"天人合一"思想、秋之文化内涵、宋儒品格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原文】碧天如水兮,窅窅[1]悠悠;百虫迎暮兮,万叶吟秋。欲辞林而萧飒,潜命侣以啁啾[2]。送将归兮临水,非吾土兮登楼。晚枝多露蝉之思,夕蔓起寒螀[3]之愁。至若松竹含韵,梧楸早脱。惊绮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念塞外之征行,顾闺中之骚屑。夜蛩[4]鸣兮机杼促,朔雁叫兮音书绝。远杵续兮何泠泠[5],虚窗静兮空切切。如吟如啸,非竹非丝。合自然之宫徵[6],动终岁之别离。废井苔合,  相似文献   

19.
峻青同志的《秋色赋》是久负盛誉的名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后,不论是在思想上或是写作上,都使读者获得了很多的教益,这是一致公认、自不待言的。美中不足的是,峻青同志在引用欧阳修的《秋声赋》作新旧对比以深化主题时,对原作及其作者作出了几点不够准确的评价。笔者不揣冒昧,愿略述于后,以就正于峻青同志和诸位同好。一,是“肃杀凄凉”、还是“诗情画意”? 《秋色赋》一开头,作者就问:“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欧阳修作《秋声赋》时,把秋天描写得那么肃杀凄凉?”熟悉课文的同志都知道,这样提问,是为作者提出“秋色”比“春光”更加使人欣喜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杨帆 《教学随笔》2015,(6):172-173
如何使楚辞得学习亲民化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的不可回避的任务,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长河里,屈原和他的《离骚》成为楚文化的代表,但是诗人高尚的人格理想和文学成就在其他楚辞作品里也有体现,只是其影响力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相对薄弱,所以语文教学绝不能浅尝辄止,所以我选择了选修教材里屈原的另一部伟大作品《九歌·国殇》进行讲授,用激发兴趣为导学目标,不同诵读法体悟情感,利用总结的诗歌解读方法进行文本分析,让学生的楚辞知识储备加以扩大,对诗人的理解进一步深化,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