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这些要求,揭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规律,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个突破。教学中,怎样落实大纲的这些要求,做刭从内容入手呢?一、正确反映学生的生活实际《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周围的事物,他们妁生活是丰富的,无论是说还是写的都是有内容的。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儿童的认识特点和生活实际,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发掘,让他们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无拘  相似文献   

2.
韩富全 《教育探索》2003,(10):80-80
小学作文教学辅导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自觉地练习习作。根据新教材的变化,笔者在作文教学方面增加了培养学生想像作文的训练,并鼓励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感和认识。笔者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主要抓了“两勤一多”的经常性训练。一、让学生勤动脑要求学生勤动脑,是要学生多读、多记、多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能写东西,首先是要积累东西。要求学生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是拓宽他们习作的思路的有效方法,是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习作训练的重要条件。学生大都订阅少儿书刊,如:《故事大王》、《优秀作文》、《学习…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作文就是要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去捕捉世上美好的东西,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写真人真事,抒真实情感,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作文教学非常重要,关系着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作文教学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解放个性,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写出立意深刻、选材新颖的优秀佳作,也让小学生喜欢上写作,让作文教学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放飞心灵,让学生乐于表达一篇好的作文,不在于辞藻有多么华丽,也不在于故事情节的繁复,而在于学生能充分放飞  相似文献   

5.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想写、有东西可写、会写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一、教师要改变观念,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大堆如何如何写,几乎把文章都说了出来,以为讲完了学生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学生的作文却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似乎都在代他人立言,学生个性化的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都丢掉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的难点就是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的难点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所以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做文章。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阐发自己的人生感受、乐趣和对社会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是作文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为此,本人将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想法和思路在此归结,作为理性的思考,求教于同仁。一、认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书源在哪里?除了古典名著、外国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让学生写出言辞优美、富有创意的习作,是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的终极目标。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通过作文充实精神家园,提升人生境界,是目前新课程作文教学的关键。但是我们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大多数学生"谈文色变"提起笔就搜肠刮肚半天写不出一字来,因此学生一见作文心就烦。老师呢?也害怕作文教学,因为尽管他们很努力的讲解,但学生仍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训练,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相待。长期以来,中学的作文教学不是顺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愉快地写自己乐意写的东西,而是用政治化、应试化的种种规定束缚学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的激情,伤害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就不得不编故事,说瞎话,抄套话。这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师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训练,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相待。长期以来,中学的作文教学不是顺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愉快地写自己乐意写的东西,而是用政治化、应试化的种种规定束缚学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的激情,伤害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就不得不编故事,说瞎话,抄套话。这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师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倡导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重视对写作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真情实感的表达”等,但我们仍然看到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无奈:就学生而言,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疼,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写作往往出于应付,缺乏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2.
<正>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话可说。如何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如何打造高效作文课堂?我根据自己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实际调查研究,作了下面几点反思。一、改变作文教学观念当下的作文教学课堂,大部分的现象都是老师挑出  相似文献   

13.
作文指导实践常常面临两种困境:一是学生有东西写不出,二是没有东西硬要写,以致学生害怕作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当前的大多数作文教学关注的仅仅是写作活动结果,学生写作文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语文教师也多只是按考试的标准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判、批改。作文之前对审题、立意作些指导,而后便让学生写作,似乎成了教师固定不变的作文教学程式。整个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写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感觉没东西可写,不会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所要写的人物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时必须寻找和拓广农村作文的源泉,积累和整理农村学生丰富的作文资源,挖掘教材文本、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写作生活",或者学生"实际生活的充实",在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可以理解为:通过语文实践来丰富学生的生活要素,开拓写作源泉,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能凝练的生活,又可以指作文教学要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一定的社会生活服务.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文生活,拉长学生写作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生成行为,产生体验,从一定的生活中提炼写作语言,从而形成具有真情实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其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从而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现在最需要给孩子的就是自由的空间,多让我们的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说自己想说的话,多让我们的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为了让孩子能在自由的空间里说话、写话,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着.  相似文献   

17.
蔡增平 《考试周刊》2014,(93):46-46
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动笔,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并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过程,而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老师怕教、学生怕学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走出这样的作文教学困境,让小学生的才情于写作中恣意飞扬呢?本文从作文教学的"多元采集"方面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9.
王巧 《语文天地》2009,(4):29-30
作文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训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文最宝贵的是言为心声。坦诚相待。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不是顺应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放手让学生自由愉快地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而是用各种模式化、政治化、应试化的种种规定束缚学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写作的激情.严重地伤害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吴云新 《教师》2016,(4):19-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作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写出有独特体验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致力于创造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片段,写出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