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为民族地区课程实施提供了很大空间,我们民族地区也有相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川西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现代数学教学观、把握教学环节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措施,以期提高民族地区的小学数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西南民族地区以其独特的天、地、人系统以及自然、人文资源的丰富性与科技、经济的落后性形成强烈的反差。而职业教育的共生、协调、可持续发展将能弥补经济科技落后的短板。探寻和谐共生的民族之内涵,分析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弱势和不足,实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和谐共生发展,必将成为全球化时代我国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要求民族地区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品质与水平,课堂教学对象差异性需教师个性化教学。教师"机智"应变,有赖于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等。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终目的,所以.当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民族地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特点、认知规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逐步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基本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澄清“基础教育”、“草根文化”等基本概念为出发点,从维系西南民族地区民族成员的生存、培养其道德习惯与审美情感、促进其民族认同等三个层面,提出西南民族地区各民族“草根文化”所具有的基础教育意蕴。最后对落实“草根文化”的基础教育功能提出了三点建议:确立新的民族基础教育观、整理加工“草根文化”、加强校内外教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近年来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为此,应该立足于西南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土壤,使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共生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创新职业教育经营机制,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教师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通过反思,发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寻找有效的教师教育模式,为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教育系统发挥着系列基础教育功能:培养民族性格、传播基本的生存知识技能、民族成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种功能从根本上表现出与西南民族地区自然与人文生态相适应的一面,构成了区域内各民族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它也表现出相应的保守性。优化区域内校外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功能应做到:拓展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之"基础"内涵、强化对正规学校教育资源的吸收、加强区域内社会教育系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深入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问题如教师的课程观念落后、课程资源匮乏、缺乏专业引领等逐步呈现出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教育思想史上经典作品的引证,认为在素质教育及其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既需要教师广博、丰富的知识,熟练、高超的技能,灵巧、敏捷的聪明。更需要教师圆通、豁达的智慧,崇高、完美的品质,伟岸、和谐的人格,以及离俗、特立的道德风范和优雅、洒脱的审美境界。既需要抱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又要尽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是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使……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  相似文献   

12.
从《徐霞客游记》看西南民族地区“衣食住行”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霞客晚年万里西行 ,对西南民族地区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和交通运输等民俗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描述 ,对当代西部旅游开发极富启示意义。本文就此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的课程情境对教师形象提出了挑战,也为重新理解和定位教师形象提供了契机。既具有充盈的“实践性智慧”,又具有质疑、批判精神,注重对话与合作的“反思性实践家”,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诉求的新型教师形象。而对其专业能力基础——“实践性智慧”的培育,则是新课程情境中“反思性实践家”型的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反思性实践家”型的教师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基本策略:研究教学案例,丰富实践性知识;讲述课程故事,培养反思能力;与同事合作对话,碰撞智慧火花;展开理论对话,关注教学实践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心,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标准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在这一改革浪潮中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地位,是广大历史教育家和历史教师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实验中课程实施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关于课程实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研究领域,这项研究需要以新课改五年的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出发点,需要围绕课程实施研究的主要范畴和基本方法来分析新课程实施中的影响因素,侧重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实施中的价值取向、落差、内容与形式以及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等若干个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为广大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富有弹性、也更具挑战力和创造力的空间。课程改革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前途和走向,进行课程改革是教育内部机制调整和改善的需要,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的设计预期和目标诉求,其内涵是多方面的,但重点和主旋律应当是"创新",即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大批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创新"主旋律,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设计安排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等。然而一项大型课题调查的结果表明,实践中对课改的这一设计理念与预期目标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在课改进入"深水区"的新的实施阶段,必须不遗余力地奏响课改"创新"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管理效果受课堂教学准备情况、教师个人素养以及班级规模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管理具有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提高教学效益为旨归等特点。为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果应努力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并改进课堂教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视域中的教学论研究:尴尬与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整个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场域,应该说,这个场域为教学论的发展也提供了作为的空间。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场景中,课程研究和课程话语体系的繁茂似乎已经成为主流,人们很少再听到教学论研究的新的声音。教学论出现了诸多的困境与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