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主播既是一种媒介形象,又是一种被符号化的社会角色。镜头前的新闻主播和其他职业从业者一样,都是在特定岗位上通过受社会规范所制约的表演行为塑造特定的角色形象,不同的是,新闻主播更肩负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作用,其代表的不仅是单独个体,更是党和国家的主流媒体形象。基于社会表演学三大核心矛盾,完整的新闻主播形象的塑造需要平衡好“自我”与“角色”形象、保持“前台”与“后台”表演的一致性、完成设定“脚本”与“即兴”发挥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赵振宇 《报刊之友》2008,(11):24-25
20世纪80年代,当我和同事们一起努力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时候,还很少听说“新闻策划”一词。上世纪90年代,当我们策划出一些好作品、好做法引起中宣部领导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时,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策划理论。而今,新闻报道策划在新闻单位不仅成了“口头禅”,而且不少单位还有了新闻报道策划的组织机构、行动方案、奖励措施,自然也策划出一大批好作品来。新闻学界也在关注、研究这一课题:上海和四川的新闻学杂志为此开辟专栏,组织了一年时间的学术讨论;有关学者在预测“21世纪抢手的十类新闻传播人才”时,将“具备新闻策划能力的人才”列为第二位。具有新闻策划能力者受到社会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青睐,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当我和同事们一起努力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时候,还很少听说“新闻策划”一词。上世纪90年代,当我们策划出一些好作品、好做法引起中宣部领导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时,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策划理论。而今,新闻报道策划在新闻单位不仅成了“口头禅”,而且不少单位还有了新闻报道策划的组织机构、行动方案、奖励措施,自然也策划出一大批好作品来。新闻学界也在关注、研究这一课题:上海和四川的新闻学杂志为此开辟专栏,组织了一年时间的学术讨论;有关学者在预测“21世纪抢手的十类新闻传播人才”时,将“具备新闻策划能力的人才”列为第二位。具有新闻策划能力者受到社会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青睐,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是郑板桥关于写文章的一句诗,意思是作文不能主次不分,枝蔓芜杂,而应删繁就简,像“三秋树”那样主干突出,洗炼精当。写一般文章是这样,写新闻作品更应该这样。胡乔木同志在《短些、再短些》一文中说:“任何作品,特别是新闻作品,段落要短,句子要短。”这实际上是对新闻作品德语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6,(1):80-80
《传媒观察》杂志载论述中国新闻职场当前发展演变的六大趋势:中国新闻传媒在新世纪仍将高速发展,新闻从业的规模将继续增大;“得人才得天下”,人才和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传媒市场争逐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新闻人才要具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及全面的传播技能;新闻传媒将彻底打破用人行政权利中心制,制度创新带来人才潜力的大释放;自由职业新闻人是未来新闻职场的一支新主力,新闻人才将在更大范围有序、合理地流动;新闻传媒将普遍塑造一种适合和激励人才成长的组织化,发展舞台是根本,培训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6.
李杰 《新闻知识》2002,(6):51-51
扫照新闻规律的要求,不管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都应具备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而作为摄影记者,还应当具务若干特殊的专业素质。根据个人体会和一些同仁的实践经验,一个好的新闻摄影记者,应当具备“四力”——眼力、  相似文献   

7.
吴远 《青年记者》2005,(11):27-28
“角色困惑”与“‘新闻'的困惑”。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角色的困惑”是以“‘新闻'的困惑”为前提和基础的.因为“‘新闻'的困惑”关涉“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设.理论建设出现了困惑,作为实践的大众传媒出现“角色的困惑”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8.
陆革文 《视听界》2002,(4):35-35
在不久前结束的江苏省2001年度广播新闻奖的评比中,丹阳台送评的一篇新闻专题作品引起了评委们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引发了人们深层次的思考:新闻性作品能否应用“历史音响”? 这篇获省新闻专题一等奖,题为《三场特殊的篮球赛》的作品,其本身就有两个“独特”之处。其一在于它的题材,反映的是  相似文献   

9.
2011年的炎热夏季,作为印将进入新闻研究生专业学习的学生,我有幸以实习生(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了“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一个还没有走上新闻岗位的学生,能够直击这项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评奖全过程,还获得与全国各地新闻业“大佬”们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这一奖项及评审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优秀新闻作品及其评选标准有了切实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周国昌 《新闻窗》2010,(2):52-53
“新闻小言论”是针对某一新闻事实发表的理性认识及其论证。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新闻小言论的明显特征就是其“评论性”,在“评”和“论”的过程中,作者不仅表明了自己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态度和观点,而且对其观点进行充分、有说服力的论证。“新闻小言论”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对于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提高媒体的社会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写好一篇新闻小言论,除需具备论点、论据、论证等基本要素外,还要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