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易贝 《文化交流》2006,(1):83-86
创新的新亮点2005年12月12日,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多功能厅内“绿盛集团·天畅科技战略联盟新闻发布会”正在举行。双方联结的契合点正是两家的新拳头产品——绿盛QQ能量枣和《大唐风云》。一个眉目清秀的年轻人走上讲台自信地说:“我们绿盛的目标是要把杭州的葱包烩打造成国际巨头必胜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01年我们的年销售额是1038万,2002年3000万,之后速度越来越快,今年我们做了3.3亿。为了实现明年7个亿的目标,我们推出了中国第一网络食品——绿盛QQ能量枣,并为此专门注册了3NNETFOOD’的网络食品标志,这在国内还是第一家。标志…  相似文献   

2.
寇丹 《文化交流》2004,(4):29-31
王世襄先生在年届90时(2003年),荣获该年度全国杰出文化人物奖。这一年,他赠我的一幅书法中有“我身仍半属湖州”一句(见图),这就使我与他攀上老乡关系了:他,确是长住北京的半个湖州人,而我,却是长住湖州的半个北京人。他在中国高层圈和海外汉学专家中,为世人瞩目,他的人品道德,在我心目中真愿意称他是“平民国宝”。元代戴表元有首写浙江湖州的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而王老步戴诗韵的首句,就是“儿时依母南浔住”,你道他儿时怎么会在湖州南浔镇度过?原来他的外祖父金焘是南浔人,清同治十…  相似文献   

3.
阿潘 《文化交流》2004,(3):13-16
著名导演马科执导的《曹操与杨修》曾经轰动一时,近日他抱病应邀来到西子湖畔的“浙昆”接导昆剧大戏《公孙子都》,在他穿梭于沪杭的间隙,本刊特约作者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写下了这位大导演从艺的坎坷经历和对戏剧艺术的挚爱心声——特稿特稿132004年第三期·文化交流上海京剧院著名导演马科自24岁执导《红色风暴》,到年近花甲时执导《曹操与杨修》,沿着中西“结合”的路子一路“过关斩将”,排了京、话、越、粤、淮、歌、豫、晋近十个剧种达80余个剧目,可说声名显赫,硕果累累。恢复建制后的浙江昆剧团,为庆贺纪念联合国授予的“人类口头和非…  相似文献   

4.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来临之后,各国政府开始实施一些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些计划中,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可以得到政府大笔的资金投入.目前,欧美一些国家已经提出了"绿色工作"和"绿领"等一些新概念来拉动环保产业,这也将是加强环保、解决失业与振兴经济的三重解药.  相似文献   

5.
赵征 《文化交流》2003,(4):23-25
承载人类的地球转到4月22日地球日这一天,春风吹起华家池的一池浪花,校园里传开阮俊华荣获第七届全国地球奖的喜讯!阮俊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青年教师兼团委书记,浙江省绿色环保与志愿看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有一句名言:“我有一个绿色梦想——做一个环保人,我还有一个绿色梦想——让我身边的人都能成为环保人。”充满激情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是人类健康之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生态文化》2006,(2):53-54
人体健康来自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没有和谐就没有健康。因此,人类健康离不开生存环境的和谐。影响人类健康广义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职业、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影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自身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自我控制、干预、调整就显得越来越必要和紧迫,并且日益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生活方式又可以称为健康行为,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早在1979年,美国卫生总署就在“健康促进与…  相似文献   

7.
正是三月春风绿江南时节,西子湖畔的雷峰塔迎来了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师:他银髯飘拂,儒雅绝俗,那“三千银丝”加一支竹杖,显得半儒半仙,风流倜傥,见过他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论他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生态道德是人类为保护自身的生存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是人类道德进化的必然产物,而且是人类社会走向更高文明的重要标志。它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内涵包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文君 《文化交流》2004,(2):9-11
1997年,年届八旬的陈俊愉教授,以他半个多世纪在花卉特别是梅花研究上的杰出贡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次年又入选资深院士。从此,人们送给他一个雅称:“梅花院士”。这一亲切、形象、富有诗意的称呼,深深地吸引了我。上网一查,有关陈院士的资料多达六七百条,这更使我产生了登门拜访的强烈愿望。陈老今年已87岁高龄,他依然不舍昼夜地拼搏着。他亲上教学第一线指导研究生的学业,亲自主持学术课题,亲自筹划梅花开发……时间对他来说比金银还宝贵,一般的亲朋好友来访他总婉言谢绝。然而由于精诚所至吧,在几经联系之后,我被特许上门了。踏进北京…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了自己,从食肉变为食竹;人类为了适应自己而改变了环境,使大熊猫几近陷于绝地。现在,大熊猫只有依赖人类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繁殖措施,才能使其免遭灭绝之灾了。”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笔者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交谈中,他深有感慨地说了这番话。大熊猫是地球上第四纪冰川运动孑遗下来的全人类的共同遗产。为了保护好这一十分珍贵的野生动物,1980年中国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现名为世  相似文献   

11.
“可信”与“可爱”的悖反性命题 ,是纠缠王国维一生的根本问题 ,也引起后来学者对之的无数论证与阐释。本文以王国维前期文本为依据 ,通过对其所推崇的三种思维方式即充足理由原则、直观经验论、思辩原则的递进式考察 ,揭示其以“可信”求“可爱”的内在精神旨向 ,即追求一种“可信”所及的“可爱” ,及将之作为人文学术理想状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德国生态哲学家萨克塞说,生态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告诉人们用广泛关联的整体观点看问题;美国学者卡罗琳·麦茜特则认为,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哲学扎根于有机论。①其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告诉我们的无非都是同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彼此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粗略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观”。20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学术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生态学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新的世界观。它与西方传统的科学世界观明显不同。在传统的科学世界观看来,世界是由一群基本而独立的…  相似文献   

14.
希腊"规则"     
  相似文献   

15.
"北大醉侠"     
  相似文献   

16.
"离婚"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野猪"缘"     
  相似文献   

18.
说"何其"     
  相似文献   

19.
赢得"过客"     
赢得顾客,是企业赢得市场之本.应当怎样去赢得顾客呢?笔者以为,须首先赢得"过客." 泰国一位酒商曾别出心裁地在曼谷繁华的大街上造了一个小木屋,四周打上个小圆孔,并挂上一块写着"不准偷看"四字的醒目标牌,诱发过往行人的逆反之心,策划者越是不让偷看,行人们越是想看个明白.结果引来了无数的"过客",通过小圆孔扫描看到的是"美酒飘香,请君品尝"的诱人字样,而偷看时鼻子所处的位置,又恰好是一坛敞开的美酒,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这对那些过客来说,真乃挡不住的诱惑,于是一个个慷慨解囊,争相购买.  相似文献   

20.
"没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