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包含文化传承、国家认同、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等核心要素。从实践进路看,教育者可按照"家国情怀是什么""为什么要培育家国情怀""怎么样培育家国情怀"三个环节推进家国情怀教育。  相似文献   

2.
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价值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乡土资源和试题资源,进行多样化的历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发展到了"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的各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历史学科可以通过日常课堂教学、主题实践活动、教师人格涵养等方式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除此之外,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也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利用历史故事,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落实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重要方式。对此,文章首先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的具体对策,旨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是新课标要求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最终升华。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传承人类优秀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是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措施。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勤于思考,才能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14):129-130
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重要的素养,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并且随着高中教育不断受到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者逐渐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提出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的研究策略,意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新时代的高素质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2016年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以教育文件和教育研究成果的形式正式面世。核心素养涉及教育领域众多学科,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探究如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如何有责任担当进行实践创新,如何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兼备科学精神。可以说,核心素养理念的出现为基础教育新课改指明了方向。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一定要深思熟虑,用最先进的理念来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拥有厚实的家国情怀。本文从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试图探索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从而达到培育和优化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是对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回应。要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历史课堂须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发现,家国情怀的培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厘清家国情怀的内涵,完成培育目标由模糊到清晰的转变;建设主题学习模块,实现历史课堂与跨学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融合;探索涵养家国情怀的有效路径,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诸要素的融合与进阶。  相似文献   

9.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如何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把握"家国情怀"的主要内涵?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推动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本文试图在这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家国情怀"一词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涵义是有所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价值观。要在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可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内容挖掘"和"课堂延伸与阅读"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家国情怀”列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历史学科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很多时候,“家国情怀”教育主要由老师说教式完成,学生参与度较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流于形式,学生无法产生共情和共鸣。笔者认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学习理论可以较好地完成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在众多体验式学习方法中情思造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历史,并在感悟中涵育家国情怀,实效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张磊 《甘肃教育》2021,(3):90-91
家国情怀是新时期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其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立足学生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概述出发,结合初中历史课程,从民族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乡土教育、现实思考等角度,探究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以公民教育为核心,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关键要素。学科活动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基本载体,构建活动课堂是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构建"体验型"活动课堂,引领学生价值,实现政治认同,培育有立场、有理想的政治公民;构建"议辩型"活动课堂,启迪学生思维,树立理性精神,培育有思想、有理智的理性公民;构建"综合型"活动课堂,塑造学生品格,培养法治意识,培育有自尊、守规则的法治公民;构建"实践型"活动课堂,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公共参与,培育有担当、有情怀的责任公民。  相似文献   

15.
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价值观。历史学科是家国情怀教育的主战场,因此每位历史教师必须肩负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任。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实施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乡、民族和国家的认同与维护,表现为对家国共同体的深情热爱与责任担当。共同体作为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和组织形式,其所蕴含的规则秩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情感认同、利益关切等要素,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共同体视角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生成机制包括:以人是共同体的存在为逻辑起点,以利益、情感与价值共同体的统一为逻辑结构,以个体到群体再到共同体为逻辑理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逻辑指向。共同体视角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主要包括:学习家国共同体知识,建立家国情怀认知体系;塑造学生的共同体精神,增进家国一体情感体验;创建美好共同体生活,赋能家国情怀价值意涵;建构优质学校共同体,创新家国情怀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伴随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开启了,以往总提的"三维教学目标"逐渐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过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有效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本文中,谈谈如何有效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素养,希望能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8.
石德芳 《成才之路》2022,(14):139-141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即以史论结合论证"唯物史观"、以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读物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以主题探究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史料搜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心骨"。其内容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其目的即培养有立场、有理想,有思想、有理智,有自尊、守规则、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核心素养是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标,究竟应如何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近几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很明显高考的指挥棒已经落在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上,学生历史学习的目标是具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历史学科思维品质和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在新高中课程标准中被作为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观,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