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泛在技术为学生培育公共参与的素养提供了条件。泛在知识环境下的课堂实践活动,巧用无限学习平台和线上线下结合,引导学生寻觅社会真相,激励学生责任担当,在体验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自觉公共参与素养的理性公民。  相似文献   

2.
<正>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一个成熟的社会,必定是公共参与度高的社会,公民有担当有责任心,对社会具有充分热情和责任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应能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遵循规则,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热心公益事业,践行公共道德,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参与民主选  相似文献   

3.
培育公民的公共参与素养,不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职责与使命,更是新时代对公民的召唤与要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当具有"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增强公共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活动的体验,提升学生参与的能力;鼓励学生亲身历练,享受参与的价值……培育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有为青年。  相似文献   

4.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指出:"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据此,我们认为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应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具备"想参与"和"敢参与"的态度;二是具备"能参与"和"会参与"的能力。本文试从能力维度,以"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为例,谈谈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提升的三进阶,希望能为一线政治教师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明确指出,"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从这个含义可以看出,公共参与的主体应当是"我国公民",客体应当是"公共事务",参与方式应当是"有序参与"。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培育学生四大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结的整体。其中,公共参与既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实践结果。因此,培  相似文献   

6.
为了新课标所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我们要充分利用“四史”学习教育之契机,培育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立德树人价值取向,努力使学生对政治认同产生心理共鸣,奠定正确“三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公共参与中锤炼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价值感,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和力行者。  相似文献   

7.
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回归到实践的现实要求,是最终落脚点,是思想政治课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化生活》培养公共参与素养要着重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丰富学生参与的知识、提升学生参与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参与的实践行动,让学生成为敢担当有责任心的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8.
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关于培养个体参与公共事务,反映自我价值认知,体现公民社会责任感的素质。培养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还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相应内容,集中探讨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公共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陈昌照 《福建教育》2023,(13):22-25
<正>社会服务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四种主要活动方式之一。社会服务意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其关注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这一活动方式与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直接对接,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密切关联,是为培养新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能力的有效途径及促进道德成长和知识学习的有机统一(仲建维,2017)。社会服务,引导学生关注“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在“服务对象”的确定过程中聚焦与“个人”  相似文献   

10.
童方赟  洪昕 《天津教育》2022,(16):57-58
<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指南,其中的责任担当素养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家理解等基本要点。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科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许多内容是落实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恰当素材,对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如何让“责任担当”这一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得到落实?笔者研究指向学生责任担当培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基于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笔者重点从实践创新、人文底蕴和责任担当三个方面探讨创新语文教学方法、着力提高语文素养、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方向,而公共参与是高中政治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开展政治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意识,提升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有担当的合格公民,从而实现政治学科育人的目标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高中生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创设体验情境,增强政治认同,培育有政治立场的政治公民;注重问题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培育有思辨态度的理性公民;结合典型案例,培养法治意识,培育有规则约束的守法公民;利用活动课程,增强公共参与,培育有责任担当的社会公民"等角度对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展开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之一 ,学生在具备公共参与素养的基础上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增强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有利于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本文对公共参与素 养在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指的是除自身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以及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如个人的修养、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内心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及注重自身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意识等。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必须把握小学阶段这一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公共参与主要是指公民切实保障自身权利,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益精神,促进公共福祉最大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需要历经"知识学习、课堂模拟、实践尝试"培育三部曲,即了解并学习公共事务,解决认知问题,激起参与热情;参与课堂模拟,解决本领问题,提升参与能力;经历实践尝试,解决行动问题,培育公共参与素养,在公共生活实践中树立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7.
“青年者,国家之魂”,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身为其中一分子,高中生应锤炼本领、担当作为,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提升公共参与素养。文章通过总结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高中生的社会参与实践,探究分析公共参与素养的构成要素,从立德、明学、守则、尚理、善言、笃行等六个方面化整为零,明晰育人方向,为聚零为整形成学生公共参与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对社会有责任担当的人。它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自觉自律的行为;是一种高情商、高智慧的生活表现。但是从高中教学实践之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没有担当意识,推卸责任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文中就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担当素养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增强高中生的责任担当素养。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学科的实践性作业是指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通过诸如收集和整理资料、观察社会现象、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进行小课题研究等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历多方面的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一、关注生活体验和感悟,促成学科知识的传递与育人价值的达成思想品德学科作业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20.
公共参与实践活动选修课能够更好地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思政课"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改革要求。文章以《公共利益与公共参与》选修课教学为例,尝试探讨实践活动选修课在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过程中的实施路径,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从而提升公共参与的综合能力、优化公共参与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