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2022,(1)
当前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学习。教师要强化对群文阅读的重视,借助群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化的群文阅读课堂。本文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问题及改进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活动,用以辅助他们进行名著品读。这样能将课内外名著整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展开举一反三的学习,进而掌握作品的精华。教师在组织学生群文阅读时还要通过设置前置问题、引导自主对比、展开多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的阅读更深入。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组文,通过阅读一篇课内的文章带动学生主动阅读相关文章,则能让学生拓展阅读量,提升阅读效率。教师在组文时应注重逐步深入、全方位提供信息、鼓励学生对比阅读等,这些方法都有助学生在"1+X"群文阅读的促进下更好地展开群文阅读。  相似文献   

4.
正群文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形式,指的是围绕某一个主题,选择一组文本让学生阅读。群文阅读将学生的阅读学习从单独一篇引导到多篇,从封闭式阅读引导到开放式阅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组织初中学生展开阅读教学时,要关注群文阅读的组织准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和反馈总结阶段,令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一、精心组元,训练能力群文阅读的准备阶段,教师要精心组织,按照文本的主题、风格流派等进行组织,然后让学  相似文献   

5.
利用对分课堂与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特点的相似之处,将对分课堂模式引入群文阅读教学。把群文阅读教学分成三个过程:第一步教师导学讲授,第二步学生独学即学生独立开展阅读,第三步是讨论与对话,即学生独立阅读之后就是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作者探讨了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的哲学基础是解释循环理论,心理学基础是建构主义。从哲学解释循环理论和心理学建构主义角度分析,该课堂模式能进一步提升群文阅读的课堂效果,更能让学生理解融贯形成整体建构、达成整体的视域融合,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下,如何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已是教师十分注重的课题之一。为了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立足于课本,以多种课文类型为基础,选择适合的课文内容,创建群文阅读课堂,组织初中生进行阅读讨论,让初中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交流,促使学生不断加深阅读感受,继而让课堂因群文阅读而精彩。基于此,本文就围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群文阅读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群文阅读能够促使学生体会更广阔的视野空间,也能够给予学生更丰富的阅读感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在此,基于一定的教学实践,尝试从"以课内阅读为主,增加课外阅读篇目""融入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将读写说结合,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三方面出发来具体探讨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做好群文阅读。  相似文献   

8.
<正>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诵读,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应该高度重视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的整合,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相关知识。一、群文阅读与经典诵读"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也是最近几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扩充阅读量的好方法,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也常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议题,如果议题选择较为宽泛、随意,那么学生自然抓不住重点,群文阅读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教师要树立"议题中心"意识,结合文本特色设置议题,这样才能让群文阅读找到重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小学校园的语文课堂悄悄发生了一些改变,尤其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小学语文教师对孩子们的适龄语文教育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发展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其中就包括"群文阅读"的概念。群文阅读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多篇与课堂主题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文章,逐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知识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结合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群文阅读在实践中的教学内容、现状、意义等方面,将群文阅读理论融入语文课堂中,为广大小学语文老师提供更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模式参考指引。本文将具体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论述"群文阅读"的概念和该种教学模式的特征和价值;第二章将通过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阅读现状的案例分析调查,指出现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现状的不足之处;第三章则会重点就"群文阅读"的实践策略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根据议题来展开群文阅读,在阅读中不断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高中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课堂"群文阅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要克服传统教学中讲解灌输、对课文肢解式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一节课中要完成多篇文章的阅读,教师就需要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能以过多的讲解挤占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否则群文阅读效率就难以提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就很难完成群文阅读任务。因此,教师要细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点拨、互动与反馈环节,以简练的语言组织教学,促进阅读课堂的起承转合,促使学生进入阅读的更深层次,如果教师过度的讲解,学生就没有大块时间读,没有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群文阅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试图解决文言文教学困境的一种尝试,通过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实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汲取。  相似文献   

14.
要想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就要对阅读资源进行整合,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教材、关联内容、课外资源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将这些资源融为一个整体,直接服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实践。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探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将同一作者、同一主题、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归集到一起,采取自主阅读、合作阅读的方式,在师生和文本的视域融合中形成共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群文阅读,是从一篇文章走向与某个议题相关的一系列文章的阅读。其中的"文",不仅指课本中节选的课文,同时也含与其相关的课内以及课外的文章。"群文"并不仅仅只是把多篇文本简单地毫无秩序地堆积在一起,而是要把多篇相关的文章融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自由地展开"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较少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完多个文本,进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表示的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获得对社会、个人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与品格。  相似文献   

17.
群文阅读指的是采取组合文章的方式,让教师和学生围绕着同一个主题选择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达成共识。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必须要提前选择好阅读的内容和主题,明确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群文阅读的有效性。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极其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课堂定位,积极带领学生阅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够发挥群文阅读所具有的作用。分析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能让学生拓展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让群文阅读的效果更好,要注重选文,鼓励学生拓展视野,认真梳理各种知识点;紧扣创作年代选文,促使学生产生共鸣;鼓励学生对比阅读,思考不同作品的异同点;精选文本,引导学生抓住精彩片段展开赏读。这些方法都能提升阅读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  相似文献   

19.
刘燕晶 《教师》2020,(6):22-23
群文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它能够衍生出学生对本组群文的思考,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中进一步提高读写能力水平。文章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为例,从单元语文拓展型群文阅读的内容构建、课堂具体实施、课后延伸三方面阐述如何开展"群文阅读背景下的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群文阅读的课堂更应如此,它应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阵地。秉承"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执教《苦难中的超越——苏轼在黄州》,无论是议题的选择、选题的安排、环节的设置,还是课堂总结,都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