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学生辅导应该形成“辅导合力”并进行辅导责任分担。高校学生辅导责任分担存在现实、理论与参照依据。根据高校学生辅导责任主客体地位与功能,提出辅导责任分担的概念模型。高校辅导员与教管人员、专任授课教师、校内教辅机构、家庭以及社会媒介分别分担不同的辅导责任。 相似文献
2.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therapy》2013,27(4):55-6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ole of self-referent inhibition on the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concealment (the tendency to actively conceal from others personal information that one perceives as negative or distressing) and measures of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were examined in a sample of 344 college undergraduates. Self-concealmen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lf-reported anxiety, depression, shyness, and negative self-esteem. The tendency to self-conceal was also found to be differentially related to the adjustment variables as a function of sex. Attribu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effects of sex-role socialization on inhibition are described,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for therapists who work with college students are discussed. The construct of self-concealment represents a potentially important variable in th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3.
何光耀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1):38-41
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判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整体性、发展性、主客观相结合、以评促发展、灵活应用等原则。要注意坚持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审慎使用心理测量的结果,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关注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区分心理健康标准和道德评价标准。区分应激性的心理问题与人格特质性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的标准看作一种理想尺度。 相似文献
4.
陈巧玲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54-55
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不仅仅在物质方面,同时也在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伦理精神在网络社会中孕育而生.在道德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新道德的探索者,青年大学生总是走的最前列.网络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精神.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是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判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整体性、发展性、主客观相结合、以评促发展、灵活应用等原则。要注意坚持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审慎使用心理测量的结果,全面、综合考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关注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区分心理健康标准和道德评价标准,区分应激性的心理问题与人格特质性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的标准看作一种理想尺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变得至关重要,被各行各业广泛地应用,而对于大学之中通信工程学生来说,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学生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本文是以大学之中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专业学生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愿报名选取大一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施3周共6次团体辅导,探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团体辅导的方式及效果。用《团体单元回馈表》、《团体成员回馈表》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问卷》对团体辅导进行评估。团体成员对辅导干预内容的有效性、团体的满意度等方面都给予肯定。干预后学生在就业信心、职业认知、自我认识、规划认知、总体评价方面有显著提高。这说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95-97
恋爱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身处异地的孤独感与自由感,导致大学生过早涉入爱情;网络中的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形成巨大冲击;对爱情的错误理解与认识,导致大学生在恋爱中迷失了方向。从思想认识、法律规范上,提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当前教育中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每一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恋爱"是与"爱情"时常相伴的一个概念,与"恋爱"、"爱情"相关的"性"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大都持有两种"极端"态度,偏离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性"的禁锢和封闭以及性教育的落后,使大学生对"性"产生了极大的神秘感,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所获得的既不科学又零碎的性知识,往往导致他们用这些错误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由此产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或不正当的性行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提升大学生恋爱观教育,要在观念层面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在生理层面上,加强性知识教育,提升恋爱的层次和品位。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恋爱已是高校较普遍的现象和热点问题,而与其伴随的一系列恋爱道德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通过对大学生现行恋爱观及恋爱行为方式出现的道德问题的分析、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优化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方式,提出解决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途径,在当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团体依恋是指个体对某一对象以及该对象所属的团体和团体成员,在情感上产生的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将团体依恋应用于大学生孤独感问题的干预中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团体依恋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有四个步骤,即确定具体目标,形成团体依恋小组,运用一定的团体辅导技术进行实施,评估与终结。 相似文献
12.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therapy》2013,27(4):39-53
College sutdents may present complex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with professors which reflect unresolved developmental issues that may become a primary focus in therapy. Contemporary Self Psychology theory (Kohut, 1971, 1977, 1984, 1985, 1987) is applies to the student/professor mentoring relationship as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 student unconsciously uses the professor as a selfobject to : (a) fulfill unmet archaic needs, and (b) achieve greate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maturity. The mentoring relationship may parallel various tranference patterns of a narcissistic nature (idealization, mirroring, and twinship) reflecting early childhood deficits. Therapists working with students in mentoring relationships may find it useful to identify transference patterns as a basis for examining and helping students resolve developmental issues. 相似文献
13.
李景菊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73-76
大学生恋爱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要求学生工作者正视大学生恋爱现象,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进行积极的关注和适当引导,尤其是对失恋学生进行支持和干预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该不该谈恋爱,对大学生恋爱,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引导,如何应对学生失恋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找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与学生工作者分享,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恋爱期,使他们在成长中成熟。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综合情况问卷调查与思考——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林业类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竞争中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研究者针对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2012级林业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专业的认知、就业期望等具有不同的见解。希望该调查的数据和结果能为林业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就业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由于被压抑已久的情爱心理适逢崇尚声色的晚唐五代,由于词体自身具备的抒写艳情的优越性,促使晚唐五代艳情词达到了全面的兴盛。这虽然有其媚俗性,但确是对陈腐呆板的封建礼教的一次猛烈的撞击,也是晚唐五代艳情词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最摄人心魄和最沁人心脾的审美新感受。 相似文献
16.
李莉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4):123-124
许多研究表明,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大学英语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认为也可以理解为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本文将讨论如何利用(社会、学校、课堂)三个环境来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团体辅导效果研究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晓青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2):41-45
从大学新生中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10人,对实验组进行以生命观为主题的团体辅导,以修订后的《生活目的测试》(PIL)量表为评估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并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试,以探讨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影响。结果显示"PIL总分"、"生命热诚"、"自主感"、"对未来期待"4个因子立即性辅导效果显著,"PIL总分"、"生命热诚"、"对未来期待"3个因子持续性辅导效果显著。团体辅导使大学生对生命有了一些全新的感悟,生命观变得更加积极。对团体辅导的方案以及活动安排上的优化可以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管秀雪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促进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方法:对12名经筛选获得的高校贫困生进行6次团体心理辅导,同时设置对照组。采用SCL-90、SAS、SDS、SES量表,于团体心理辅导前和辅导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在SCL-90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显著下降(p<0.05或p<0.01);SAS焦虑得分显著降低(p<0.05);SDS抑郁得分显著降低(p<0.01);SES自尊得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处于恋爱期,对情感的需求大大增强,这是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现象。但由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并未完全成熟,恋爱过程中出现相当多的问题。试采用问卷法,探讨长春地区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和特点,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大学生恋爱心理在性别、年级、专业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剑敏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5):26-29
生涯自觉就是个体在人生发展道路上,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实践的一种主动认识、理性追求及自觉践行。"90后"大学生生涯自觉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我探索的主动性、价值观的多元化,外界探索的被动性、择业观的功利化,目标设定的短期性、行动环节的无序化,反馈修正的变通性、生涯辅导需求的专业化。针对"90后"大学生生涯自觉的特点,亟需加强生涯辅导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升服务的科学性;深入研究生涯辅导的对象,提升服务的针对性;不断完善生涯辅导的方式,提升服务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