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族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兄弟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有其丰富和独特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继承和发展藏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藏民族文化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藏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不是因循守旧,而是在继承和发展中,摒弃不好的,吸纳优秀的,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发展,一是靠自身的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积累和进步。二是靠外来文化的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任何民族,不论其历史悠久与否,也不论其人数的多寡,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但是,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一个民...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要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发挥重要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民族精神成为塑造我们民族的品格与风貌、指导我们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动力。今天,当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庄严的历史使命写进党的文献。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这里,包含三个问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征;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怎样继承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略谈民族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他强调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思想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本文试图对民族精神及其培育问题谈些学习体会。一、…  相似文献   

7.
马晓宇 《天津教育》2013,(13):112-112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的,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也存在着诸多差异,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会在该民族的语言中有所体现。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靠,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粹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概念,内涵丰富、博大深邃.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粹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概念,内涵丰富、博大深邃.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发展.   ……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拥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它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语言简练,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这种音乐形式,体现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气质、作风,它不仅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又被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群众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并不断提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国家的强大使国民更加自信,民族更加团结进步,中国民族音乐也随之在积累中创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是这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这个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在经济主义的潮流依旧甚嚣尘上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但我们越来越发现,比物质匮乏更严重的是精神的空虚、失落和彷徨。  相似文献   

12.
平安时代是古代日本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之后便进入武家统治的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日本第一次中断了同中国的文化交流,创造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国风文化,收获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成果。教育方面,官学由兴转衰,私学迅速崛起,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实用。通过研究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和教育演变,揭示了民族、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发展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各民族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能够适应本民族发展的需要。少数民族在服装、图案纹样、文化习俗等各方面都不相同,有些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在 56个民族中,其中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已经进入学生课堂中,这些民族文化留存至今势必有其自身的优势。其中彝族民间美术文化也 正随着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内涵越来越丰富,彝族民间美术秉持不断取长补短的原则,至今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彝族美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广西南丹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水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创造了丰富而又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不但保留着自身特有的文化形态,而且还同周围的各民族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共存的局面,丰富了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元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迅猛的态势,为更好地让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以积极的态势,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包容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对此,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获得了完善、丰富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切实的理论指导,从而显示出其强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民族戏剧影视方面更是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不断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事件和民族风俗中挖掘题材,创造出大量脍炙人口的民族作品,体现出少数民族自身鲜明的民族特征,也对民族戏剧影视的审美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先进教学理论的ESP理论,为创新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新时代的人们在多元化的背景中,接触了不同文化优点的同时、对本身的民族文化越来越冷漠,甚至出现了瞧不起本民族文化的现象。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日益尖锐,使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如何生存、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在现实幼儿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环境创设还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上看,几乎看不到本地区的一些民族文化的影子,更谈不上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我国拥有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文化也是其中之一。和现代化的舞蹈相比,民族舞蹈更加注重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有关民族的内容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舞蹈家们应该意识到民族舞蹈的学习对民族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民族舞蹈文化和民间舞蹈相融合。本文致力于分析民族舞蹈文化的现状,并分析其应如何和民间舞蹈相结合,希望对舞蹈工作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延续和发展的精粹思想。中华民族精神作为历史的概念,内涵丰富、博大深邃。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发展。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一代又一代地滋润着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拼搏创新的生命活力。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包容吸收了中国境内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也吸收了来自外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回顾历史,在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主体的传统文化之中,儒、释、道三家通过相互比较、吸收和融通,曾不断地充实和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推动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