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然而,对活动实施的过程尤其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高效地达成"实践"与"综合"的教学目标却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本文以人教版六下《有趣的平衡》为例,立足于学科间的整合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关于教育主体性的争鸣先后形成了两次高潮,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先后卷入了争论之中.其结果,是彻底清算了以"教师中心论"为代表的"教师(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主导主动论"、"轮流主客体论"、"双主体主从论"、"三体--双中心人物论"、"教育主体的滑移位错论"、"同时互为主客体论"等等一大批关于教育主体性的新观点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为代表的主流理论体系,引导教育实践一步步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关于钱梦龙语文教学“三主”论的争论,正如刘孝学在《钱梦龙语文教学想讨论述评》(载《上饶师专学报》1991年第6期)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分歧集中在教师的教学中处于什么地位”。我认为,纠缠子“主体”或“主导”的概念无助于同题的解决,只有揭示它们的涵义,才能理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上接第9期)36.写,写,写1983年8月,我被调入陕西教育学院。我抓紧时间回顾教学工作,写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十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基本原理教学过程八论》(以下简称"《十论》"和"《八论》"),自1986年起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陆续发表。我迫不及待地写、写、写,原因要从"源头"说起。1956年入校时,系里为各班指定了四名班干部。我们四班的党支部书记是李冠英,团支部书记是阎长贵,班长是董永俊,学习班长是张汉云(当时不叫学习委员,也可见学校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由于工作关  相似文献   

5.
<正>有关教学主体性的确定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争论的焦点,期间许多学者提出多种教学主客体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教师与学生均为主体。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既确认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确认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教与学的自主性,使  相似文献   

6.
冯向东同志在《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文(《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第1期)中,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异议进行商榷: 一、在教与学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应当是学而不是教教学活动作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对教  相似文献   

7.
廷先生说:"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思考着的教学引导着学生思考,又让思考着的学生促动教师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最好的营养剂."朱绍禹先生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问题贯串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论科学认识的实践原则——与汪信砚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汪信砚同志在1987年《哲学研究》第一期中发表的《认识的主体性与非经典认识论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中提出的观点,我们认为:反映论“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的“古老理想”并没有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宣告破产,而是在现代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科学化;认识论的原则是实践原则,而不是主体性原则;科学实践中主客体的结合和客体的对象化是认识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两个互补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师离不开解题,数学教学也离不开解题教学.缺乏对解题方法的研究,难有解题教学课堂的精彩,但解题不等同于解题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解题是静态的,因为此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解法(如一题多解、通解通法、解法自然等等).但解题教学应该是动态的,需要我们关注的因素有很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 2011年版) )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解题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笔者选取两则解题教学片段,浅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旨在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初中语文第六册吴伯箫同志的散文《菜园小记》引用了这首歌谣.对于歌谣中"沧浪"一词的解释,杨以庄同志有《"沧浪"小考》一文(载《语文教学通讯》1985年第5期)认为:"前人把'沧浪'作水名,蒋冀把'沧浪'作地名,都有些拘泥了:'沧浪'作水色,青苍色的解释更恰当一些."笔者反思教学实践,认为将"沧浪"解释为水名并无拘泥之弊,反而较解释为"青苍色"更恰当些.理由有三:其一,有据可考.《尚书·禹贡》记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今人王世舜在《尚书译注》中注云:"嶓冢山在陕西宁强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次激烈争论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那是学生在阅读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4页"阅读与思考"栏目中的《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下称"文章")一文后,对"容器中的1升水是倒不完的"这一结论表示怀疑,学生们展开了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如果真的倒不完,那我们岂不是不缼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主客体研究:盘点与梳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 2 0年的教学主客体问题研究囊括了教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观、价值论等不同层面的主客体问题 ,主要观点有 :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双主体论、主导主体说、三体论、主客体转化说、复合主客体论、过程主客体说、层次主客体说、主客体否定说等。尽管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 ,但弘扬师生双方的主体精神已为多数研究者所认同。深植于教学实践当中 ,并以促进教学实践的合理化为最终指向 ,应是今后研究所应把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1987年9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围绕"增强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深化普通教育改革"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教学原理和方法1.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关于教学过程中谁为主、客体的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1)"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代表们一致指出,在理论上公开坚持这种观点的已不多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把教师当作绝对的主体、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因此有必要进  相似文献   

14.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传统教育中的"双基"扩充为"四基".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尝试的问题.为此,笔者提供一堂研究性学习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实录与思考,供大家参考.一、教学过程实录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布置给学生的预习思考题是: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还记得这个结论的探索过程吗?你能用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钱宗武同志在《誓词"有如"注解质疑》(见《中国语文》1988年4期,下称钱文)中指出:"考察《左传》全部语言实例,以'有'为语气副词,训'如'为'顺从、听从',补充'有如'分句的省略部分,皆文通义顺."对这种看法不敢苟同,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一、我眼中的科研(一)缓解职业倦怠、焕发工作激情的保鲜剂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建平老师在《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中写道:"不要轻易舍弃自己的'微光',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感悟,在感悟过程中提升,在提升中释放自己的教育智慧。"这启示我们,要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论发展史上的有关理论和启示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在1932年《大教学论》中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对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关系就开始展开了争论。传统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1776-1841)经过论证提出了教育体系中占中心地位的是教学,从而确立了教学在教育中的地位。教学过程中,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其实用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继而,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凯洛夫(1893-1978)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中提出了以教师、课堂、教科书为中心,与杜威的理论截然不同的“三中心”理论,强调了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之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如何把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转化为教学论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是深化教学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认为,只要我们对教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实质、表现方式等作出动态的考察,进行具体的分析,现代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彭伟 《考试周刊》2013,(45):24-25
<正>《论语》中不少词语、句子的解读向来存在较大争议,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人教版七年级(上)《<论语>十则》备课时常常产生疑惑。《教师教学用书》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至少在本课中没有为他们提供解决或应对这些疑惑的思路和办法。下面我主要提出对人教版七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论语>十则》中"言""行"二字的解释(翻译)的疑问,并提  相似文献   

20.
周建忠:《楚辞考论》周建忠教授致力于楚辞研究30馀年,先后出版《当代楚辞研究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楚辞论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楚辞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