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推行以来,我和我的团队紧紧围绕"活"字做文章,充分尊重德育课程的内在情感性、体验性等学科独特性,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之路。一、教学素材选择凸显生动鲜活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食材是关键之一,而食材的选择不外乎地道和新鲜。教师上课类同此理。一节张弛有度、回味绵长的课,自然离不开对教学素材的精心选择和恰当呈现,而有效的教学素材必定是生动鲜活的。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强责任担当、提高法纪意识、提升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清、学习内容空洞、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忽视评价激励等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教学中,基于新课改的诸多新要求以及核心素养的指导,诸多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加强创新及尝试。"三步"教学法通过情境、探究和应用三个环节,改变了以往德育教育的诸多弊端,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文章着重"三步"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希望对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升课堂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也面临挑战,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必须关注更多的维度: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尤其重视培养学  相似文献   

5.
黄映东 《师道》2022,(1):35-36
<正>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国家课程,其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愈发突出。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仍在延续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的"过去式",教学理念陈旧、方法单一、过程无味,直接影响了课程的目标达成和使命落地。笔者认为,要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课程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重突出"三味"。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的理论与生活中实际有效结合,进而达到学以致用,这是每个教师都努力追求的教学目标,这也是政治老师不懈的追求。而目前中学生对当前时政要闻的了解和分析的水平,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认识和对国家建设关心程度,与我们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课前开展五分钟新闻播报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生活。课前五分钟新闻...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鸡汤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广受喜爱,不论男女老少,不论健康或体弱,皆适宜之。心灵鸡汤充满正能量,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既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又可以陶冶身心、怡情养性,还可以给人智慧、激发潜能。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若能不失时机地奉上心灵鸡汤,就会带来惊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励志型心灵鸡汤教学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教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倡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然而,无论教师如何讲道理,学生都无动于衷,教学成为从知识到知识的灌输。如果在教学中奉上一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94):128-129
困于"应试""机械背诵"或"枯燥无味"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失去了该有的浪漫生机和动人意蕴。要摆脱眼前这种"苟且",去追寻"诗和远方的田野"需要教师用心"看见"学生,厚植人文情怀;善于激发情感,注重以情动人;巧用文化浸润,提升人文素养;真诚评价,创新反馈方式;着眼长远,助力学生终身发展,把道德与法治课堂变成诗意盎然的一方天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造精神,让学生成为主体,为学生搭建一个愉快学习的平台。教师要在方方面面精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弹幕式":实时互动,灵动生成弹幕,是指直接显现在视频上的评论,有别于传统独立于播放器之外的评论,弹幕的最大特点是评论直接滚动呈现在观看者面前,给人实时互动之感。弹幕的主要受众和用户"00后"是课堂教学主体,他们愿意交流、发表见解,渴望被关注。弹幕式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时互动、真实灵动,注重真实体验,通过实时、有效的教学互动,让学生敢说真话,并注意捕  相似文献   

11.
廖光华 《福建教育》2020,(12):26-28+34
<正>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课是好课?这是深化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革创新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一直以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往往以是否有效为标准,强调"有效教学"。但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好课首先是学生喜欢上的课,是学生听完以后"有感"的课。那么,我们能否用"有感"来衡量和评价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呢?什么是"有感"?我们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强化"有感"?笔者就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每一个主题无不体现着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更精彩呢?一、教学设计"灵活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思维独立性、叛逆性和情绪易感性等心理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每一节课时,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熟悉他们的心理需求,灵活地把握教材,设计教法与学法。例如,某班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喜欢与教师"唱反调",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你了解  相似文献   

13.
<正>让孩子们从小学法、懂法,对法律有敬畏,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根基。《道德与法治》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德法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法治教育,经过思考和实践,我在教学中找到了三个“点”,即“结点”“焦点”“热点”,围绕这三个“点”展开教学,把学生生活和教材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提高了德法课的教学实效,凸显出德法教材的法治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了"探究与分享"栏目,鼓励学生根据成长问题表达个人想法,以质疑、合作等积极的思维活动展开反思学习,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文章从鼓励学生自由表述个人意见、鼓励学生展开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三个角度分析"探究与分享"栏目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经做过21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调入教师发展中心成为研训员后,有了更多的机会走入课堂。在这些课堂上,笔者既欣喜地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成果,又遗憾地发现了许多问题。很多道法教师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地“看见”,才能令道法课真正担当起“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目的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以 “目标导学法”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目标导学法”在课堂教 学上的灵活运用,提高对教法改革的重视,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也不断更新。2017年秋季,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对于已经教了十几年旧教材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新教材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好新教材、新理念,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适应新时代,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2018年9月100,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如今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车送,到校师教,条件可称得上无比优越。可有的孩子在家长们的溺爱下,品德教育跟不上,乱拿别人的东西,不尊重长辈,对父母、老师的劳动成果不知道珍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