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生活教育。"他认为这样的教育才能成为培养人的教育。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所以,作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活动中,把生活内容点点滴滴渗透到活动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品德教学的课堂,给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和新鲜内涵,让品德课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使品德课堂生活化。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2.
顾大花 《小学生》2013,(7):53-53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变成纯粹的"教书"。只有把语文教学融人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才能学好知识,掌握知识,活用知识,并在学习语文知识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人。一、用生活来教学,把语文知识生活化1.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实践、感受、体验、理解。(1)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活动过程的素材应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内容时,除联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学的中心。人类的语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学生所学语言知识和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抓住"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征,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教育理念认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而只有凭借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投入到语言的学习中去,并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教打磨,优化的情境把想象的翅膀赋予了孩子,孩子将蕴含在生活情境中的知识加以运用、创新,最终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刻共鸣。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我在教学中切身体会到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平时只要留心去开发,善于去捕捉,努力去挖掘,就能从生活中找到适合农村学生特点的教学资源,让数学真正走进农村学生的生活。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愿学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上好课的关键。农村小学很少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正所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体验的环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世界"融入到"生活世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知识掌握牢固,只有让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与生活紧密联系,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联系生活教数学呢?一、创设生活情境理解数学知识"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法贵在妙。"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知识的获取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利用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调  相似文献   

8.
谭启顺 《教师》2013,(10):80-80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以学生兴趣为本,创设有效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才能创设出自主、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与课外学习氛围,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源泉,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注入日常生活的"活水",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求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这给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中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应当与生活为伴,这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完整性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需要。一、确立服务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黄江虹 《考试周刊》2009,(49):74-74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在情境的创设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思维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境,才能真正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黄金搭档”。由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时,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和注意。  相似文献   

12.
一、更新教育理念,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也才能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着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目标的现象,尤其是政治课,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把"生活元素"引入作文教学,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自主探索、主动发现、敢于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今天所学的知识为明天所用,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只有走出狭窄、封闭的空间,将社会生活带入语文课堂,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语文课堂才会焕发活力,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一  相似文献   

14.
杨军 《考试周刊》2013,(91):143-143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化教学是在当代教育逐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高中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直接与我们的衣食住行不可分割。所以,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把书本中的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以此赋予当代化学教学生命的价值。一、唤醒生活体验,运用生活经验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5.
"生活即教育"指出,只有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升教育价值。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教的内容都是生活中非常实用的知识。高职应用文写作,需要将习作学习与日常生活结合,鼓励学生加强习作实践,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写作技能。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践行"生活即教育",才能真正打造高质量的写作教学课堂。需要对高职写作教学中,"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究,希冀打造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式、运用的教学情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所学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再运用。只有在真实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17.
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的创设,能把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官来直接感受,对知识能有更直接的接触,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让他们在其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有效情境的基本特点(一)生活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生活性,其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只有与生活密切相连,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教学巧妙地融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拉近学生生活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让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真正喜欢上英语,并且丰富学生的语言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因为高中学生课程繁重,课余时间较少,只有利用好课堂这一主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然而,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备课,精心构建高效的课堂情境设计。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中学到各种能力和技能,并获得新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调动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注重学生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维等活动中获得数学知识,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