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法治教育中仍存在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能力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单一、缺乏渐进性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实际问题。增强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需要提升教师法律素养,增强法治教育的教学能力;拓展思政课法治教育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推进思政课多元化的法治教育模式;搭建螺旋式上升的思政课法治教育架构;健全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跟现在教育倡导的核心素养是息息相关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中应有的品德和能力,而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品德和法律教育,增强小学生对优良道德品质的认知和对法律的了解,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核心素养在教学中也不能离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核心素养没有体现,教师不重视,就此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治素养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提升法治素养是其适应双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双创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双创教育仍存在创业法治教育边缘化与双创教育高定位之间的矛盾、教育内容片面低层次与法律风险防控高要求不匹配的矛盾、教育形式单一性与教育内容丰富性的矛盾、教师知识结构不足与学生实际需要不相符的矛盾。对此,需要通过明确高校创业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重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予以破解,进而实现提升大学生创业法治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薄弱表现在对教育法律知识停留在知道的水平上、对于判断违法行为的标准不清晰、对教育法性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等方面,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有学校及社会缺乏运用教育法律分析教育问题的氛围、各类培训中教育法律课程设置不到位、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升教师法律素养,提出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法治文化、提升教师理性水平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当前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专职法治教育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兼职法治教育教师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法治副校长职责不明确、未发挥整体规划设计作用,法治教育教师教学能力不高,法治教育教师培训严重缺乏等问题。未来要创新机制,鼓励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健全兼职法治教育教师及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培训,提升法治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技能;完善法治教育评价制度,以评价促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植,对建设法治国家,保障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ROCCIPI"方法论的分析,提出评价法律素养的主要指标。针对现实情况中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素养出现的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能力欠缺、法律信仰程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首先通过改善课程设置、增强隐性教育、加强师资建设来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其次通过开展法律诊所、法庭观摩、体验教育来增强大学生法律能力;最后通过优化社会法治环境、校园法治环境、建设健康传媒环境来提升大学生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作为国家课程,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教学效果关乎中小学法治教育成败。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普遍存在法律认知偏差。为此,我刊特约请北京教育学院王兰涛同志,结合一线教学诊断,分析教师在法律的规范性、公民基本权利、民事权利等教学中常见的法律认知偏差以及教师在法治教育理念中存在的认知偏差,进行法理阐释与澄清,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我们希望王兰涛同志的系列文章,能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帮助。裘高飞同志从宏观层面,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架构,对青少年法治思维培养问题作了深度探究,与王兰涛同志的文章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8.
"05方案"后,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一直面临着"法律知识"与"法治思维或法治观念"何者优先的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出台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的明确,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模式,构建法律知识与法律素养共同体的新模式。从高职学生的主要法律身份角度来讲法律,是践行这一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为此,高职院校亟需整合教材内容以完善法律知识体系,提升教学水平以保障知识的科学性与教育的针对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法治观念的培育,对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初中生法治观念培育方面存在着培育路径单一、教师培育方式枯燥、缺乏实践教学活动等问题,可以通过: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提升“道法课”地位等三条路径,来提升法治教育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责任意识教育"既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核心.假期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设计学唱歌曲类、写时政小论文类、写观后感类、调查访谈类、践行类等多种形式的假期作业,能充分发挥假期作业的教育功能,对于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优化假期作业设计,引领学生做具有责...  相似文献   

11.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存在学生法治认知不足、教师法治培养能力不足、法治培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打造高效法治课堂,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生的法治素养,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宪法和法律是全体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培育法治意识能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习惯,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真实情境中培育学生法治观念、在丰富活动中增强法治信仰、在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践行法治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三年级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文明素养、行为规范、道德基础,但是,"法"的概念对其而言依旧比较抽象。法治教育教学须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入手,创设多种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整理与提升法治生活认知,体悟法律价值;找到道德与法治的融合点,从道德视角帮助儿童理解法律,并与儿童的行为实践相结合,促进其法治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4.
许凤伟 《科教导刊》2022,(12):116-118
思政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法治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但当前高校思政课中,存在着法治教育不被重视、大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足、教师法律专业程度有待提高、法治教育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对此应当着力从提高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注重思政课与不同课程之间配合衔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8):125-126
加强中学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法律知识的匮乏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必要性,初中生法治意识的薄弱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重要性,初中生法治思维能力的欠缺决定了提高法治素养的关键性。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基本点";法律教学案例选择的真实性、德育性,是培育法治素养的"支撑点";参与法治实践提高初中生法治能力,是培育法治素养的"兴趣点"。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和掌握这个年龄必备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提升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6.
韩胜全 《学周刊C版》2022,(32):160-162
法治素养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初中生都应该具备的关键素质品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贯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学好和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重视落实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本文主要探讨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意义和相关策略,分别从挖掘教材的法治资源、开发新媒体法治素材、分析法治案例及模拟法庭四个方面详细论述培育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以期为教师建设完善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大学生法治观、提升法治素养贯穿法治教育始终。法律内在的阶级性、规范性、抽象性决定了法治教育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实践性。将"模拟法庭"与法治教育相结合,是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和法治素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法治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借助道德冲突情境,引导学生以科学态度尊法重理,进而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选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道德冲突情境,力求以案例小视角折射社会大时代,立足素养设定教学目标、巧编案例呈现道德冲突、精设议题引导道德选择,以帮助学生提升法治认知、促进法治认同、践行法治之道。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思政课,具有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育人者必先受教,“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法治素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传统的“六要”的一种挑战。思政课教师不仅应守正“六要”,而且应创新“六要”,从而提出并满足“第七要”,即法治(素养)要高。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精通法律知识、深谙法律本质、养成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律,这对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法律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程四大模块之一,是支撑法治教育的重要基石。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体现了国家对培育中学生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初中法律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