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需要道德的引领与规范。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现实,着眼于宏观的社会生活,发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依据、现实背景和理论成因。从历史维度看,主要是由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断层;从现实维度看,受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从理论维度看,源于对道德价值的偏颇理解。相应地,实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的发展就要从正确理解道德的实践内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对文化市场发展的价值引领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2.
赵红全 《红领巾》2004,(2):110-114,128
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势所必然,其必然性缘于现象、物质、观念三个层面.在道德建设的方向上虽然面临着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之争,制度伦理无疑是未来道德建设的重要一面,价值关怀与社会伦理是其两个向度.在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中必须坚持公正、人道、普遍性、历史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3.
略论当代伦理转型——当代伦理建设研究系列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伦理转型的几个基本问题:当代社会转型与伦理转型;当前“道德困境;现代伦理的基本价值与基本系统;建设之路。道德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交往活动,当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权威的交往方式的变革。新旧伦理道德交替和社会正义伦理建设滞后以及新的制度和规范与人的素质还有一段长期的磨合过程,是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征。现代伦理的方式:个人权利伦理、正义伦理、契约伦理、职业伦理。建设之路:操作主体、操作程序与机制、道德精英、制度建设、道德教育、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造成冲击,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令学校德育陷入困境。本文从社会的转型变化、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家长教育观念不正确、大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四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德育困境的原因,并提出建设社会新风尚、改革高校德育、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等解决德育困境问题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之中,市场经济、城市化、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推动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转型时期,新旧两种道德体系混合并存,引发了现代社会道德的双重困境,表现为公共生活的私人化、道德冷漠、信任危机和公共性的丧失。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我们必须学会与陌生人一起生活,消除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建立一种陌生人间的新型道德关系,建设一个具有人情味的文明社会。道德教育要引导人以道德的态度对待陌生人,改变对陌生人的无视和排斥,把陌生人作为他者尊重,建立与陌生人的契约信任关系,以开放的自我,增进与陌生人的信任型交往,实现与陌生人的共生共益,从而与陌生人团结而合作地生活在一起。为此,须加强法治教育、诚信教育和共生体主义教育,树立一种新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6.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带来了一系列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高等院校对社会变革尤为敏感。在社会转型期 ,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一 ,社会道德的“失范性”。转型期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社会道德价值观念的“失范” ,即失去规范。思想道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它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目前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从更深层次上看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相应的 ,根植于小农社会的儒家传统道德由于不适应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传统道德的剧烈嬗变。这种嬗变主要表现是,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动摇了传统道德的社会根基,价值导向的现代转变冲击着传统道德的理念依据,行为准则的现代需求锻造着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传统道德的现代嬗变既是~个合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们自觉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在规范与德性之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多元,基于规范伦理的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道德教育必须把视野拓展到规范理论之外,从德性伦理那里寻找新的基点。这是由德性伦理的内在性、超越性与自律性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道德教育是介于规范与德性之间的,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是:以德性养成为目的、以道德规范为内容。要实现这种道德教育,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转换道德教育的目的;(2)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3)发挥制度教化的作用;(4)融合传统美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通过变革、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种转型必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广大妇女的道德观念、道德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妇女道德的变化又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社会的改革实践。正如“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①。研究转型中的妇女道德对当代的妇女解放、妇女的进一步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意义。本文依据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从社会生活的演变、男女地位的变迁以及婚姻家庭存在的波动三个方面论述当前妇女道德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生…  相似文献   

10.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两种手段,它们相互之间究竟何者居于主导地位,取决于二者与现实联系的紧密程度,而正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状况和中国社会伦理道德领域本身所呈现出的混乱状态,决定了中国的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这种引导与被引导、型塑与被型塑的关系。“以法律化道德”就是要以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来引导和重塑转型时期当代中国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制度德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转型时期社会道德失范呼唤制度德育,二是当前学校德育的制度文化缺失呼唤制度德育。其可能性,从制度德育过程中个体的道德学习机制、制度德育的制度伦理学依据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传统道德本质上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特殊主义”道德,现代道德本质上是超越人的自然联系的“普遍主义”道德,因此道德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视为现代道德对传统道德自然基础的超越;道德的这一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和价值体现;人本化、普遍化、主体化、公共化和理性化是其基本内涵;在中国境遇中,这一道德转型尚未完成,推进自然道德的消解和现代道德的整体生成,是道德建设的现代性目标。  相似文献   

13.
道德选择是人生诸多选择中的基本选择之一。正确的道德选择不仅有利于提升自我人格,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处于社会转型和文化嬗变中的中国社会,人们经常会面临道德选择的困境:功利还是道义,利益还是责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我们试图从道德选择的理论悖论、风险博弈和心理分析三个维度来透视道德选择的困境问题,并从创新道德理论、加强道德内化、创设良善社会等方面来探求道德选择困境的逻辑建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界定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与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实际,认为“公忠”爱国的道德精神、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智慧、传统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理想道德人格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价值,旨在为中国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古为今用和现代新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是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与主体性价值需求的分裂,即作为真知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被主体“信以为真”。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特质和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元因素分裂的困境,就是要揭示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揭示导致这两个因素分裂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实现道德信仰在道德人格上的超越本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及其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困境,是理想信念的真理性与主体性价值需求的分裂,即作为真知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被主体“信以为真”。现代市场经济内在特质和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是现代社会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二元因素分裂的困境,就是要揭示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根源,揭示导致这两个因素分裂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实现道德信仰在道德人格上的超越本质。  相似文献   

17.
余庆哲 《科幻画报》2023,(3):241-242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随着财务领域数智化体系建设与应用的逐步推进,为确保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现代人才市场需求,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积极转型已迫在眉睫。本文以数智化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转变为契机,研究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转型的必要性,并剖析转型的现实困境,提出从激发教师自驱力、完善考核评定标准、深化产学研合作三个方面助力数智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是人们行为失范和伦理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当代道德建构,从传统道义伦理向现代规则伦理的转型,在人们的心中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从法律与制度建构入手重建社会道德是当前道德建设最为有效的手段,这与伦理道德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政策范式转型是指涉及公民福利的政策行为中核心理念的转变。中国的社会政策范式转型表现为从二元分割的碎片式政策向普惠型一体化政策的转变。中国社会政策范式转型中的矛盾和困境凸显在农民工问题中,表现为地方政府为主实施中央的一体化政策时,难以惠及异地流动的农民工。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民的赋权分为农民的农民工化、农民工的市民化和去农民工化三个层次;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中国社会政策范式转型的阶段性目标,其终极目标是去农民工化。  相似文献   

20.
微博短评     
正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才是鲜活、有价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失范"。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