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教育,是指通过高效的运行系统,促进受教育者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满足受教育者的自我成长需要和社会对受教育者素质的要求的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统称。优质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通过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而生成出最佳的教育效果的教育。优质教育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为受教育者开发和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追求受教育者潜质的发展。优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高效,它关心投入与效果的关系,期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好的效果。优质教育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支持。开发和利用优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信仰教育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在我国对于青年学生的信仰教育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化解信仰教育的矛盾,需要实现信仰教育本身的科学化,教育者教学研究的规范化和受教育者学习选择的主动化。  相似文献   

3.
历代对人性本质的认识层出不穷,但究其本质,自由是贯穿人性始终的。教育作为传承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对于发展人性、培养新一代的个性彰显、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育应该具有包容性,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和需要,引导受教育者追求自由——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形成开放式的、人性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自助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从而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人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的终生教育;更是施教者通过引导并让受教者通过努力,独立地去学习知识,掌握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并探究其中道理,从而开启受教者心智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浅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青年学生成才聂小刚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他强调指出,要"教育人民,教育青年"。我作为一名受教育者,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谈谈对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成才的认识和体会。对任可...  相似文献   

6.
何菲 《文教资料》2012,(23):102-103
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与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一能动性既符合客体的客观规定性又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最终受教育者能够自主地、自由地、超越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主体教育的特征有:自主意识、自有追求、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7.
全纳教育是1994年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一个教育概念。全纳教育认为:不管受教育者的文化或社会背景有什么不同,能力存在多大差异,都应该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和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机会。之后,全纳教育成了国际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受教育者将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道德转化为自身认识的过程。而内化过程作为是受教育者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外,还需要教育者起主导性作用,通过外部影响力量促使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实现第一次飞跃。教育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涵义及基本过程,帮助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向社会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互动的活动。教育者要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心理状况,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日常生活需要和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有效地调节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优质教育,是指通过高效的运行系统,促进受教育者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以满足受教育者的自我成长需要和社会对受教育者素质的要求的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统称.   ……  相似文献   

11.
教育过程公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热门话题。教育过程公平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与自身现有发展状况与发展潜力相适切的帮助,以促进其最大程度地全面、健康地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彻底明白教师的作用与义务;"悬置"教育外在事物,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精心呵护受教育者的自尊,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拐点"。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终身学习的理念,追求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对于民族壮大很有作用。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的挑战,人们对学习的需求更迫切,对学习的理解更透彻,开放性大学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终身学习机制,开展行动研究。学习型组织重视以整体的、活动的人为教育对象,以人的教育发展和受教育者的需求的满足为出发点和目的,以激发人的创造才能,提高人的竞争能力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教育理念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启富 《教育探索》2006,42(11):6-8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变传统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即需要教育创新。与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机制创新和教育系统创新相比,教育理念创新更加艰难,因为中国儒家教育之内涵只包括教育的传承性和规约性而不包括教育的生产性和创新性。教育理念创新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教育真正成为为了受教育者的教育,而为了受教育者的教育必须是对社会和世界开放的。  相似文献   

14.
与人性的契合,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人性是“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而“意义世界”则是基于人“超越性”维度的“合真”“合善”“合美”的精神世界,彰显了人之于动物的独特性。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于“使人作为人成为人”,它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宗旨,以“美”为鹄的,是受教育者建构自我意义世界的必然途径和可能方式。在“对人的依赖”和“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社会中,教育的意义探寻功能被遮蔽了。为使人摆脱工具性的存在状态,实现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消解“物化思维”,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而通过对受教育者适应性的尊重与超越性的激发,不断完善教育对人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人们常用对比的方法来教育学生。所谓对比,即教育者把日常生活中与受教育者有较强相比性的正面或反面的人和事列举出来,引导受教育者进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受到触动,激发起奋发向上的愿望,从而使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我需求。为什么要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育呢?首先,从人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这种方法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鲁洁教授说.人是需要教育的,只有受过教育,人才能成为人。但是,教育不是灌香肠,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够在已有的各种现实规定性中奋起,去追求新的自我、新的世界,使得一切文化、知识、道德规范等等的接纳,在他们身上得以发生生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 ,在于事物的矛盾性。尽管教师在学生品德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但教育实践表明 ,如果没有学习者的协同 ,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也就是说 ,教育要在受教育者主动、积极接受教育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目的。因此 ,教育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对于所培育的人才的成长来说的 ,但就教育的真正效果来说 ,它要取决于学习者本身的自觉学习和实践 ,也就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自我教育。在德育三要素(即教育者、品德规范、受教育者)的相互作用中 ,只有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 ,接受品德规范的…  相似文献   

18.
本质是一事物作为与某种外物处干必然对立关系中的一方面的规定。要确定某事物的本质,必须从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中去把握。教育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认识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教育的本质概念可具体化为:教育者(人)通过改变受教育者(人)来满足社会(人)的需要的一种工具。从教育本质出发,推演高等教育本质可以看出两者是同一的。其原因有二:一、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由存在于它们之间的普遍矛盾所决定的;二、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躯干和四肢、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们之间并不构成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9.
教育均衡,是社会对公共教育资源分配的一种价值期待,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差异,是教育人本化的要求,是由受教育者的差异决定的。中国当前正在大力追求教育均衡,这是走向教育公平的一个正确方向。但是,中国不能因追求教育均衡而扼杀了教育差异。要在教育均衡和教育差异中寻找平衡,首先需要确保公共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同时要探索差异化教学形式,更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让民办教育来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在制度安排方面,需要给予选择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均衡的享有公共教育资源的权利,可以完善、推广当前在一些地方实行的补贴制度,但更科学的措施应是推行教育券制度。  相似文献   

20.
青年底线思维培养既是实现青年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国家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如今,新时代对青年底线思维培养提出精准定位底线、严格遵守底线和积极追求高线的要求。当代青年应强化理论学习,找准底线;增强底线意识,坚守底线;发挥主观能动性,追求高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底线思维,以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