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丽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4):18-21
曾国藩以儒家的“圣贤”作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在对理想人格的理解与追求上和前人相比,更具现实性、开放性和理性的思考。家庭教育、社会现实、个人的选择是影响曾国藩理想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特殊的历史环境成就了曾国藩一世的功业,同时也决定了他理想人格的悲剧性结局。对这一代表了传统社会主流意识的人格模式的反思,有助于当代人更好的确立及实现其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
3.
4.
雷鸣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5(2):82-86
李白的人生理想是功成身退。其实现途径是由隐而仕,功成后复归于隐。李白走这一途径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实际上,他最终也没有功成,身退是他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6.
张亚宁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4,(6):75-78
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设计,是中国传统哲学长期探索的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而儒家对人生哲学的探索,对中华民族的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孟子理想人格的要素、理想人格典范和理想人格修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理想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7.
康军平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11-13
在对《周易》的《经》、《传》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关于人格修养的论述进行了简要剖析,揭示了《周易》关于人格修养的主要内涵,勾勒出了《周易》关于理想人格修养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也对后世道德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屈原理想人格浅谈叶新源,钟家莲春秋战国时期,是人格意识觉醒的时代。先秦诸于面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天下无道”的社会现实,在探索变革社会、治国安邦之策时,出于不同的阶级立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一时间,众说纷坛,百家争鸣,热闹... 相似文献
9.
杨胜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1)
能体现一种文化的人格理想的行为模式,就是理想人格.在中西方的人格理论中,尽管各自文化传统所赋予的理想人格之内容各有不同,但认为理想人格是文化传统中能够经受时间检验的道德至境和行为典范,是一种人生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则别无二致.西方的理想人格理论,是在医治和研究人的精神疾病的临床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标示着人格成(?)与完善的未来走向,看到了理想人格的实现与社会文化条件具有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但其理(?)逻辑又直接否定了理想人格实现的现实可能性.中国的传统思想理论,却没有陷入理想人格(?)(?)(?)路上的逻辑窘境. 相似文献
10.
11.
陶新宏 《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25
中国传统哲学中,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极具影响力。他不仅提出了人的理想人格目标及其内在根据,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人格目标的具体途径,从而建构了中国古代完整的理想人格理论体系。其理论表现出了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探析这一理论无疑会给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当代青年人格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其内涵包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善于质疑并有大胆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成就感;勇敢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人格,需要保持好奇心,增强创新需要和动机;提高人格主体的知识水平与内容,强化主体创新意识;加强人格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培养意志品质,提高主体对挫折的耐受力;养成自立自强的独立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曲德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94-101
屈原追求的人格理想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是“内美”,二是“修能”。屈原追求的人格理想充满理性与感性的冲突 ,这使他在内在精神满足以及外在实现人生价值两个方面都毫无所获 ,从而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屈原人格理想的幻灭 ,是一个在文化转型期无所适从的敏感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先觉者的悲剧。他处于社会、文化的转型期 ,他以理性对感性现实进行了清算 ,虽然这种清算并不彻底 ,但这种清算昭示了社会文化转型期中先觉者心理冲突的实质 ,体现了从感性向理性的提升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理想人格的培养一直是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他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具有真知卓见的人格理想,但理想人格理论是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而当今社会最大的现实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矛盾,因而,当代的理想人格的真善美就是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关系的合理协调当中。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在于其作品塑造人物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考察其作品中人物形象能展示作家的人格理想,这对当前的人文精神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老子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祝文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3)
老子以“道”为核心,以“无为”和“无不为”为基本原则建构的理想人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命繁衍和文明创造过程中赖以汲取力量的重要源泉。老子的理想人格内容十分丰富而深邃,其在“无为”状态下所蕴含的求真、无私、贵柔、尚谦和普济天下的大公思想等乐观的积极的内核,对于今天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和完美人格的塑造,无疑仍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贺善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3):31-35
理想人格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这是由理想人格的本质规定性及理想人格与现实生活的内在统一所决定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必以人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前提,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珠联璧合,必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和理想人格的层次性问题,理想人格的塑造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类变革对象世界的现实过程。只有投身于改革开放实践,才以塑造富有时代感的理想人格和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0.